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2022-07-04 06:19李元勇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组学习动手操作思维能力

摘 要: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高效课堂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开展高效课堂要学习新理念,依据新课标指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兴趣;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小组学习,注重动手操作,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效课堂;兴趣;小组学习;动手操作;思维能力

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我认为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吸取各种经验、吸取各种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的平台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我拿出一瓶同学们常喝的营养餐牛奶问学生:“这种牛奶的标签写道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们的情绪更高涨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但是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要注意:

(一)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

在创设情境时,须先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分析,然后明確我们目的是什么,再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

(二)教学情境要简单有效、适应学生

我们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不用绚丽多姿的画面,直接用简单的图画,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来创设情境,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发展,而且可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时,教师要善于“卖关子”,让学生先行深入思考,即要有意识帮助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课堂中的沉默,恰如书法艺术中的布白,有时是一贴思想清醒剂,在静静的思索中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

二、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设置问题引导、激发孩子主动探求、自我解决问题。但设置问题要注意:

(一)课堂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为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情境创设两个小动物要换地耕种。提出问题,“你有更好的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吗?”生:“换地”。媒体出示两地块的形状,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师问:你认为他们这样交换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辨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发猜想,引导学生去验证。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二)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四)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在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疑问,自主发掘问题,这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开展有效的小组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313F026C-F0E8-4779-9780-08ECA483EC23

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以往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从教学实践来看,要使课堂讨论这一日益普及的学习方式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努力做好精心选择讨论内容、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和合理优化讨论的过程这三个方面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形式、新思路。如教学“0没有倒数”这一知识点,教师通过假设0有倒数,并让学生找0的倒数,结果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0的倒数是0; 0的倒数是任何数; 0没有倒数。这时学生目光统统望着老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指点迷津。而老师故作无奈状,摇摇头说:还是你们自己来解决问题吧。师:先请你们各自说说理由,如果你对别人的想法有意见,请在他说完后进行反驳。

生1:0乘0得0,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0=0,所以0与0不能互为倒数;

生3: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4:课本上告诉我们“0除外”,所以0没有倒数;

生5:“0除外”就是告诉我们,0不能像其他数一样只有一个倒数,应该是无数个,所以“0除外”;

生6:不对,课本上在倒数的意义中,为什么加“零除外“呢?“0除外”就是0没有倒数。

生2:那你能说说0没有倒数的理由。

生6:(一时语塞) 学生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在三方僵持之际,有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说:我想到了,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这两个数才互为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没有倒数。

学生的争论更加热烈,教师没有让他们停下来,因为这时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需要交流。这时,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我还能说理由,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不能作为除数,所以0也不能作为分母,0如果有倒数,就是1/0,这是不成立的,所以0没有倒数。 当学生对“0到底有没有倒数”出现三种不同的意见时,教师心里十分清楚谁是谁非,但却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以鼓励的语气激励他们自己动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处理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因为学生需要这样的一次讨论的机会,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交流、讨论、碰撞,最后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学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

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教学中要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呢?

(一)创设氛围,唤起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上课之前就让学生动手剪了一个圆,通过动手折一折,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通过拿直尺量一量,知道了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这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

(二)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动手的积极性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这个时候老师要适时鼓励,以增强他们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达到动手实践活动的目的。

(三)用心组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是为生活服务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创设问题、创设情境,要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引申到生活实践之中去,避免书本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脱节,课后就要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更要有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

要構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方式灵巧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22条》 李炳亭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年5月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3]《有效教学》崔允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4]《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孙亚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作者简介:李元勇,男,1977.03,汉族,四川省成都市,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学。313F026C-F0E8-4779-9780-08ECA483EC23

猜你喜欢
小组学习动手操作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探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