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德行教育思想对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启示

2022-07-04 07:44伍红霞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桐城派

摘 要:本文针对师范生德育培育现状的分析,提出把桐城派德行教育应用到师范生师德培育中的必要性。并探讨高校可以通过“以文养德”、课堂教学、教育实践、学习先贤教育情怀等方式,引导师范生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文明修身,以期培养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准教师”。

关键词:桐城派;德行;师范生师德;

随着新课改深入实施,党和国家在重视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关注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以及师德师风的传承。师范生是未来教书育人重大历史使命的接旗手,是未来走向三尺讲台的新型人才。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有利于助力未来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目标。

一、师范生德行培育现状分析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后,“立德树人”在教育当中的意义就不断被强调突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深入进行,教师队伍的质量也日益提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法不够科学。有些教师采取说教方式来进行德行培育,过多强调理论知识,学生缺乏真情实感的道德体验,德行培育效果难以提高;最后,德行教育缺乏实效性。师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口头的传达,还要通过实地体验让师范生意识到品德的重要性。

二、桐城派德行应用到师范生师德培育中的必要性

目前师范生师德教育尚存在诸多问题,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教师迫在眉睫,而借鉴以及传承以德育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条捷径,在师范生德行培育之中渗透桐城派德行教育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桐城派之所以绵延200余年至今不衰,与一代代学者坚守、传承传统文化、热爱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乐,关心民众疾苦是分不开的。桐城派学者创立的书院已不复存在,但桐城派人士在办学中积累的优秀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至今还在影响着当代教育。桐城派先贤在施教过程中,坚持德教为先,形成了进德尚志、奉公勤业、修己治人等德行教育思想,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时期成功的教育典范。

第二,桐城派德行教育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以促成受教者价值认同为重要的目标导向。很大一部分桐城派教育家都在教育实践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培育了许多卓越的人才。这从实践上证明了桐城派德行教育在新时代的可行性,因此借鉴桐城派德行教育,运用于师范生的德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师范生德行教育天然具有的人文性特征与桐城派德行教育渗透是正相适应的。师范生德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形成教师的良好人格打下基础,为教育事业人才梯队建设打下基础。

第三,“以德为教之本,礼为教之用。”是桐城派德行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桐城派德行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进德尚志、奉公勤业、修己治人等三个方面,这与高校师范生德育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德育是师范生教育的先导,桐城派教育思想最核心的理论之一亦是“以德为先”,如义理观,故二者有相融之处,因而将桐城派德育思想与师范生德育教育相融合,并展开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加强师范生职业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师范生。

三、师范生德行培育之中滲透桐城派德行教育思想的路径探索

将桐城派德行教育思想融入小学教育专业育人工作之中,就是要坚持“文化育人,德学双修”的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路径如下:

第一,重视以文养德,将桐城派文化融入课程与教材体系,让师范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取道德食粮,提高师范生师德修养信仰。桐城派教育家十分重视人的塑造,“以孔道为学生修德之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重视德行教育,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使得重师尊教成为桐城人的风尚。在课程体系中纳入桐城派文化与德育思想,可以让师范生浸染名家风采,学习先贤风范,形成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第二,将桐城派文化融入到道德实践中,从而改变传统师德教育轻实践的倾向。桐城派教育家吴汝纶非常重视德行教育,并让儿子从小立下志向:“男儿当志在四方,顾父母,念兄弟,乡曲小行耳。太史公父在时,周游天下名山大川,若念念膝自仃,更有此志哉 ?”1所以为了强化师范生的师德体验,应该让师范生走进生活,参与到实际的情境中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促进师德的养成。

第三,仿效先贤教育情怀,为师范生树立榜样。桐城派被人称为教育家群体,有近百人都有在书院中从教的经历,如吴汝纶、刘大槐、姚鼐、戴钧衡、方宗诚和方东树等等,他们在施教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教学生做人、求学,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相处融洽,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桐城派书院在教师的遴选上重点考察德行和操守,桐城派的先贤或为生计、或因厌倦官场、或聊寄足迹都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对教育的拳拳情愫,值得今天的为人师者好好研读。

四、结语

师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吴汝纶先生认为,“教育目的,当使学生为真善美人。”桐城派以文载道,经过历史的沉淀它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精神、追求文明、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平等精神,至今仍然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适用于当今的师范生德行教育。师范生德行教育天然具有的人文性特征与桐城派德行教育渗透是不谋而合的,借鉴以及传承桐城派德行教育的优良之处,服务于师范生德行培育,有利于为打造新时代需要的教师队伍服务。

参考文献:

[1]方宁胜.吴汝纶教子探析:以《谕儿书》为例.[J].桐城派研究 ,2005(1):84.

作者简介:伍红霞(1982— ),女,汉族,安徽枞阳人,讲师,硕士,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文系:省级示范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20SJJXSFX2374);校级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题重点项目“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桐城文化为例”(TCSZ2021Zzd02);校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提质培优”背景下地方师范专科院校改革路径研究(TCSZ2021SKzd01);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TCSZ2021jyzd01)成果。565BAB24-E58C-4B62-BC45-301E26F8074C

猜你喜欢
桐城派
桐城派的山水书写与文脉传衍
周作人“桐城派”批评之梳理与反思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论《西洋杂志》的延与革
姚莹的书院教育实践及其影响
姚莹的书院教育实践及其影响
论桐城派“德行”观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因声求气”:桐城派对声韵美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