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

  • 桐城派德行教育思想对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启示
    的分析,提出把桐城派德行教育应用到师范生师德培育中的必要性。并探讨高校可以通过“以文养德”、课堂教学、教育实践、学习先贤教育情怀等方式,引导师范生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文明修身,以期培养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准教师”。关键词:桐城派;德行;师范生师德;随着新课改深入实施,党和国家在重视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关注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以及师德师风的传承。师范生是未来教书育人重大历史使命的接旗手,是未来走向三尺讲台的新型人才。加强师范生师德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2022-07-04

  • 桐城派的思想及其文学表达
    汪孔丰桐城派的思想谱系,多元多样,复杂丰富。其中,有三条思想脉络尤为重要。一是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学思想,从 “桐城派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到桐城派殿军 “二姚一马” (姚永朴、姚永概、马其昶)皆奉程朱为圭臬,建构起桐城派思想体系的底色和主色;二是老庄思想,刘大櫆、姚鼐、曾国藩、郭嵩焘、郭庆藩、王先谦、吴汝纶、马其昶、严复等人亦服膺老庄之学,大多著书以立其说;三是佛禅思想,姚鼐、方东树、姚永概、方铸等人亦耽悦佛禅之学,其著述中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佛性禅心。这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24

  • 周作人“桐城派”批评之梳理与反思
    出代表,他对“桐城派”的评价植根于其深厚的中西学养。目前有关周作人“桐城派”批评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吴微肯定周作人为“由清至今批评桐城文章最系统、最深刻、最用力者”[1]12;舒芜将周作人对“桐城派”的评价概括为“挖根式”的批判[2]111-118;陈平原指出,周作人的“桐城派”批评受到其老师章太炎的影响,认为周作人对“桐城派”最想批判的是所载之“道”[3];范培松认为,周作人“桐城派”批评的思想资源来自文选学和汉学[4]22;骆玉明认为,周作人将“桐城派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2年6期2022-03-15

  • 桐城派诗文的内部研究
    一段时期以来,桐城派的外部研究非常热,桐城家族研究、桐城派名家年谱整理与新撰、桐城派与乾嘉社会、桐城派与晚清文化、桐城派与近代社会、桐城派心理学思想、桐城派学术、桐城派文人治生、桐城地域文化等领域专著不断付梓;桐城派诗文的内部研究虽较冷落却不绝如缕,钱基博《中国文学史·附录:读清人集别录》、叶龙《桐城派文学史》、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桐城派古文及其他》《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古文的演变与新文体的发生》、新近出版江小角等撰《桐城文派史》等勾勒出史的线索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2-13

  •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叶当前桐城派不仅以古文享誉文坛,还以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辉映学界,故桐城派文学理论亦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论题。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以“义法”说为中心,辟六节专论桐城派文论,阐释方苞古文义法的要义,考镜刘大櫆对义法说的具体化,论证姚鼐对义法说的抽象化,直指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要路津。先生导夫先路,在高起点上确立了桐城派在中国文论史上的重要地位。贾文昭编著《桐城派文论选》,收录从戴名世至吴闿生在内的46位桐城派作家文论,共计108篇。其中既节录有刘大櫆《论文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29

  • 从以古文为时文看方苞对归有光的扬弃
    摘要:唐宋派对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具有重要影响,“以古文为时文”是在明清八股取士制度下的一种特殊的创作现象,影响了从唐宋派到桐城派的数代文人。文章以唐宋派和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与方苞为例,考察归有光是如何开拓、方苞是如何继承发展“以古文为时文”这一创作理念的。并试图探究在明清交汇之际,“以古文为时文”创作方法流传的原因。关键词:以古文为时文 桐城派 唐宋派 八股文“以古文为时文”概括来说就是将古文创作的行文法度与气息精神融贯于时文创作中去。这一创作理念虽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晚清桐城派古文创作的现代转型
    摘 要: 晚清桐城派诸家面对国家多难,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不断新变的文化格局,程朱理学笼罩下的经世思想,让位于格于中西学术、继承斯文道统的文化忧患。吴汝纶、贺涛等古文家强调古文要融会西学,阐说新理,实现古文的现代转型。赵衡作为桐城派后劲,在其史论文、女性书写和文学思想的表述中展现出以西方现代物质文明和政治伦理思想反思中华文明的自觉,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冲击了顽固守旧思想的壁垒。但他们既抱着自强复兴的理想化合中西,又抱着守先待后的文化孤怀传承道统斯文。使他们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2-17

  • 桐城派文史研究的结合
    工越来越细,但桐城派研究界不同专业学者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文史互证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文学研究学者在桐城派政治思想史、家族史、中外交流史、学术发展史、文学编年史等领域的耕耘更加精细,历史研究学者在桐城派史料、史学思想、桐城派与近代社会等领域的阐释更加清晰。持续推进文史研究的沟通与碰撞,在桐城文章中发掘史料、提炼史识、总结史法,在历史语境中对话桐城文章、思考桐城义法,当是桐城派跨学科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桐城派文人重视经典史籍《左传》《史记》《汉书》等的笔法,其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28

  • 桐城派文化的创新与现代传承研究
    去传承和创新。桐城派文化,是我国清朝最大的散文流派,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铜陵市,作为桐城派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责任有义务地对桐城派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将桐城派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校园、教育、地域特色以及旅游业相结合成为了我们的主要工作。本文主要任务是解决桐城派文化在铜陵学院以及铜陵市的传承创新问题。在该文中,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铜陵市的地域特色,从校內和校外两个方面,对桐城派文化在铜陵地区的发展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并对桐城派文化的发展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3期2020-11-06

  • 在新时代中桐城派文化传承的影响
    陆一摘 要:桐城派文化在历史的波涛之中经久不衰,多层次地概括了时代环境和文化价值,始终保持着继承发展与创新的特质。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桐城派文化的传承需要结合时代背景,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坚持传承桐城派文化,发扬桐城派文化精神,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使桐城派文化在新时代中具有更多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关键词:桐城派;文化传承;文化影响;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桐城派文化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

    锦绣·中旬刊 2020年6期2020-10-20

  • 现代化背景下桐城派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
    陆一摘 要:桐城派作为自有清以来人数最多、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伴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文化处于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进程之中,桐城派的文化传统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本文主要着重于如何让桐城古文派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以及如何让高校教育成为桐城派传承与创新的主动脉两大方面。目的在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推陈出新,让桐城古文派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关键词:桐城派;传承与创新;高校教育一、

    锦绣·中旬刊 2020年6期2020-10-20

  • 传古彰今:论朱光潜对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并对曾接受的桐城派思想进行了转化和激活,使其融入学术思想。探索朱光潜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转折时期对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对当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朱光潜;桐城派;儒道;创造性转化【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24-02学者林毓生在论述对待传统的态度时,曾提出“创造性转化”这一概念,即从传统中找到有生机的因素,与选择的西方观念价值

    今古文创 2020年18期2020-09-10

  • 姚永朴的“声色”论
    色论;姚永朴;桐城派;文学研究法作者简介:马晓敏(1996-),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02姚永朴自幼秉承家训,虚心研习圣贤之道,涵咏诵读经史百家,对学术孜孜以求,对后生谆谆善诱。他站在新旧交替的交汇点上,展现出特定时代转换之际的文人面对传统与现代时的坚守与超越。其代表作《文学研究法》在体例上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方苞其人其事其文
    要:方苞作为桐城派创始人,提出“义法”的文学创作理论,自己在文学实践中,践行了“义法”的宗旨,堪称桐城文派的楷模,无愧桐城派创始人称号。关键词:方苞;桐城派;义法;创始人课题:本文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园特色文化(方苞文化)课程开发研究》立项编号jk18027阶段性研究成果方苞是安徽桐城人,生于1668年,卒于1749年。字凤九,又字为灵皋,晚年号望溪。清代诗人袁枚称他为“一代文宗”。桐城派之集大成者姚鼐称赞

    读天下 2020年9期2020-05-29

  • 晚清桐城派詩人徐鐵華生平發覆*
    鍵詞:徐鐵華;桐城派;生平;晚清晚清民國時期,桐城派出現了以方東樹、姚瑩、梅曾亮、吴汝綸、張裕釗、姚永樸、姚永概、方守彝等爲代表的作家群體,其中池州府石埭縣(今安徽省石台縣)人徐鐵華(1879—1915)也是活躍於這一時期的桐城派學者之一。徐鐵華生於1879年,長期居於安慶,與桐城派學者往來密切,與當時一些皖垣名流同享“耆儒桀士”之稱,並與姚永概等同執教於安徽高等學堂。(1)政協安慶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安慶文史資料》(第11輯),合肥:安徽省出版局,

    古籍研究 2020年1期2020-03-16

  • 金長溥生平與學術思想考述*
    年;學術思想;桐城派;徽州家族文化金長溥,字瞻原,號復堂(1)道光《徽州府志》卷十一《人物·文苑》。,是清代雍正年間遷居歙縣巖鎮的金氏家族的第一代進士,乾嘉時期著名學者金榜的父親。乾隆、道光、民國年間三個版本的《歙縣志》與道光《徽州府志》皆有其簡略的傳記,桐城派二祖劉大櫆的《金復堂先生八十壽序》較爲詳細地記叙了他的生平與學術思想,但對其家遷居巖鎮的時間、其生卒年等重要資訊都没有載録。民國劉聲木根據劉大櫆的這篇文章作金長溥小傳,收入其《桐城文學淵源考》中,因

    古籍研究 2020年2期2020-03-14

  • “姚叔节发往天津周氏实寄封”考
    著称,新发现的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姚永概寄给周学熙一封实寄封,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为周家延聘家庭教师的事实。同时,对实物与文献的考证也为安徽师范学堂创建时间提供了重要佐证。关键词:东至周氏家族;桐城派;实业;教育近日,笔者新见一通实寄封,名为“1906年安庆寄天津蟠龙双挂号封”;寄件人为“姚叔节”;收件人为“周氏”;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邮戳时间分别为“安徽安庆丙午腊月十五日”寄发、“直隶天津腊月廿七”到达,并有收件人签注,封内信件已不存。笔者根据文物上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1期2019-12-13

  • 桐城派前期作家对古代散文理论的整合与超越
    、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前期作家的“文气”说,将“气”作为文章创作的本源,认为文章是天地之“气”的反映,并论述了“气”是如何转化成“文”的,他们还把“文气”说引入审美领域,使其成为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桐城派的创作论,基于创作实践,他们强调情境、情感在散文写作中的作用,追求雅洁、精练的语言,倡导创作平淡、自然的作品,试图以古文之法来改造八股文。桐城派的文学功能论,体现出融合儒家政教中心说和道教审美中心说的倾向。关键词:桐城派;前期作家;“文气”说;创作论;文学功

    江淮论坛 2019年6期2019-01-14

  • 明清桐城派名家教育实践与科举文化关系研究
    刘梦龙摘 要: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学史上最大也是最著名的散文派系,也称为”桐城古文派”,其流传的文学精髓非常之博大精深,著名的桐城派名家有管同、刘开、刘大櫆等,他们在中过的文学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但是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影响,他们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本文将以桐城派这三大人物为例,探讨科举制度与文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键词:明清时代;桐城派;科举制度一、桐城派名家的科举状况管同,桐城派后期的作家,是“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字异之,江苏上元人。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7期2018-12-19

  • 张英家训家教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训和家风文化。桐城派代表人物张英以厚重谦和立身,以与人为善处世,注重言传身教,写就《聪训斋语》,其家训家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关键词]张英;家训;家教;《聪训斋语》;桐城派[中圖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138-03桐城,古代称之为“桐国”,因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种植油桐而得名。桐城历史久远、文风兴盛,是江淮文化圈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

    大学教育 2018年10期2018-10-25

  • 梅曾亮与晚清岭西文坛
    键词]梅曾亮;桐城派;岭西五大家晚清广西文坛,以“岭西五大家”成就最为昭著,从五大家与梅曾亮的诗文切磋关系考察,可窥见梅曾亮对广西文坛的影响。乾嘉时期,广西文学界总体寥寂,虽然天下太平,但是地处偏僻,“独文章著作之士未克与中州才俊争骛而驰逐”(《彭子穆遗稿序》),“粤中古文微乎微”(《题吕沧月先生集》)。嘉道年间,随着朱琦、龙启瑞、王拯、彭昱尧等人集聚京师,与梅曾亮交游宴饮,就古文切磋砥砺,广西古文之名渐起。正如龙启瑞所言:“梅先生尝日:‘天下之文章,其萃

    北方论丛 2018年2期2018-09-10

  • 《论文八则》:在桐城派视域下的分析研究
    方案,都是针对桐城派的。邵氏的论文扬弃了龚自珍和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揭橥“学识”义旨,认为有“学识”,才会有胸怀。为古文研究与批评提供了新的理论成果。关键词:邵作舟;《论文八则》;桐城派;学识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5-0143-06一晚清人邵作舟的《论文八则》是近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原先只有家藏本和少量印刷本,流传不广,因此没有被《历代文话》《历代文话续编》等集子收录。近些年,中国人民大学编辑

    中州学刊 2018年5期2018-09-06

  • 刘大櫆与桐城派
    键词:刘大櫆;桐城派;神气音节说刘大櫆的古文思想集中体现在《论文偶记》中。作为方苞的弟子,他延续和接承了“义法说”的传统,同时又有所变革和发展。方苞“义法说”中的“义”强调言之有物,即文字应承载具体意义和内容,而又将所载之物进一步明确为经术事理与程朱之学。刘大櫆继承了“文有所载”的思想,并进一步阐明“言有物”的根本目的与核心意义——“经济”,“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将“经世致用”作为“行文之实”,亦即行文材料的三要素之一。这可以看作是对方苞核心

    北方文学 2018年11期2018-05-25

  • 桐城派《莊子》文學經典化建構及其文學史意義*
    波内容提要 桐城派作爲清代最有影響、持續時間最長的古文流派,對《莊子》文學經典化建構做出了重要貢獻。桐城派古文家對《莊子》進行了全面的接受與廣泛傳播;將《莊子》散文及其思想作爲其學派構建文統的重要資源;通過文論、評點以及古文選本等形式對《莊子》文學價值進行了深入闡發。桐城派《莊子》文學經典化建構體現了其學派謀求自我創新、與時俱進的意志,在《莊子》文學經典化建構歷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關鍵詞] 桐城派 莊子 文學經典化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興盛,《莊子》毫無

    诸子学刊 2018年2期2018-01-23

  • 古来金陵飘梅香
    闫紫晴摘要:桐城派大家梅曾亮出生于南京,梅氏祠堂的旧址在今南京明瓦廊内。不论是求学交游还是诗文创作,梅增亮的一生与南京紧密相联。他的诗文创作受到家庭教育和书院教育两方面影响,同时与管同、姚莹的交往,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文理念。梅曾亮的一生经历了早年宦游、官场沉浮、社会动乱等多个阶段,也留下了大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诗文作品。关键词:梅曾亮 金陵梅氏 南京 姚鼐 桐城派一、从宣城到明瓦廊的梅氏大家在繁华的新街口,以小吃闻名的明瓦廊一条街总是人流如注,如今的明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2017-09-25

  • 浅论曾国藩对桐城文论的继承与发展
    论思想直接受到桐城派古文的影响。在桐城文派陷入两难之时,曾国藩出而振之,维护桐城派正统的同时又不拘于此,于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博采经史百家之长,提倡阳刚雄肆之风,使得桐城派文学作为中国古典散文的最后辉煌一直延续至五四前夕,曾国藩本人也因此被看作是“桐城中兴”的代表。关键词:曾国藩;桐城派;文论;经世致用;博采众长;阳刚雄肆作者简介:曾梦娇(1996-),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2017-09-20

  • 方东树《昭昧詹言》的研诗路径与诗学成就
    就。[关键词]桐城派;方东树;《昭昧詹言》;诗歌史论[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7)04-0094-05[收稿日期]2017-04-10[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方东树诗歌史论研究”(SK2015384);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桐城派文学传承与当代安徽文化建设”(SK2015A163)研治桐城诗学,方东树《昭昧詹言》一书不可或缺。作为诗学史上一部有着重要影响的诗学著作

    北方论丛 2017年4期2017-05-30

  • 桐城派文统与道统关系研究
    严笑宇摘 要:桐城派产生于安徽桐城,初创时间为清康熙、乾隆年间,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因文见道,别树一枝”,故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桐城派的起源及发展入手,探究桐城派文统与道统间的关系,最终对桐城派做一个整体评价,从而得出一个系统的理论成果。关键词:桐城派 文统 道统一、引言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曾有一段对桐城派的评论,从“由清代的文学史言,由清代的文学批评言,都不能不以桐城为中心”这句结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清朝时期,桐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2017-05-02

  • 方东树诗歌史论的诠释模式与批评形态
    目的。关键词:桐城派 方东树 诗歌史论 昭昧詹言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1-86-92郭绍虞先生曾指出:“由清代的文学史言,由清代的文学批评言,都不能不以桐城为中心。”1如就诗学而论,作为桐城诗学代表作的《昭昧詹言》,在清代文学批评史上当有重要地位。该书在著述体例上,采用先总论各体,然后依体选诗,按时代先后排列作品进行分论。这种以“体”为经, 以“时”为纬的著述方式,使其具有明显的诗歌史论之特点。从文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1期2017-03-24

  • 论《西洋杂志》的延与革
    交叠体现为他对桐城派散文创作的继承和革新。关键词:西洋杂志 黎庶昌 桐城派 继承 革新桐城派作为清代影响力最大的散文创作流派,其主要的创作宗旨体现在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如何体现这种高度责任感。使黎庶昌在政坛上能够确立地位,并有机会成为曾国藩幕府中重要成员的标志性政治论文,就是他的万言书。万言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强烈的干预现实,经世致用的传统思想,同时这也是桐城派散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正是其散文具有这样的特征才使黎庶昌能够成为晚清桐城派的一个重要代表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7-01-07

  • 试析《雪桥诗话》对桐城派研究的参考价值
    《雪桥诗话》对桐城派研究的参考价值吴茜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摘要: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桐城派古文家的生平事迹与诗歌本事等文史资料。运用文献分析法,从三个层面揭示了《雪桥诗话》对桐城派研究的参考价值,即梳理分析《雪桥诗话》所收录的桐城派古文家相关生平、诗学材料;考证杨钟羲对重要桐城派古文家的评价;肯定了桐城派在清中叶文坛的巨大影响。关键词:杨钟羲;《雪桥诗话》;桐城派;研究价值杨钟羲的《雪桥诗话》是研究清代文献重要代表著作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6-28

  • 桐城方氏家族刻书述论
    成就。关键词:桐城派;清代;方氏家族;刻书在中国历代刻书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者多为私家刻书。私家刻书源起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两宋时期规模和技术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私家刻书再度繁荣。清代一些读书人热衷于考据、辑佚和校勘,口号是恢复古书的本来面目,在考据、辑佚和校勘学兴起之时,私家刻书也蔚然成风。安徽地区是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安徽的雕版印刷起源于唐代,中经宋、元,发展到明、清之季乃如百花盛开,五彩缤纷,蔚为大观。[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2期2016-04-14

  • 论章学诚对桐城派古文的批评
    0)论章学诚对桐城派古文的批评张 富 林(商丘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摘要:桐城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一个古文流派,其本于经学与文学的古文文统与章学诚本于史学的古文文统存在严重分歧,故遭到章氏的尖锐批判。桐城派为辞章之学,注重文法,喜欢圈点,主张模拟因袭,文章流于平庸空疏,而以史学为本建立文统的章学诚,主张言之有物,中有所见,以达经世致用之效能,因此,章氏对桐城派注重义法、空言无实的文风亦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与挞伐。关键词:章学诚;桐城派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期2016-04-13

  • 萧穆序跋文刍议
    他的创作继承了桐城派文法,内容上不断突破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善校勘、长于考证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他的序跋创作上。其序跋文行文气力醇厚、博辩驰骋,创作内容主要涉及版本校勘、文集编纂、方志整理三个方面。萧穆的序跋文对今人了解晚清的社会文化和学术环境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关键词]萧穆;序跋文;桐城派萧穆(1834-1904),字敬甫,清安徽桐城东乡人。其为文“气力醇厚,博辩驰骋,有志于古”[1]151。在学习桐城文法的基础上,他博览群书、勤于治学,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7期2016-03-29

  • 古文传播与文化政治 ——以吴汝纶对李鸿章形象书为写考察中心
    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安徽桐城231400)古文传播与文化政治 ——以吴汝纶对李鸿章形象书为写考察中心陶运宗(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安徽桐城231400)摘要: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最重要依附性力量。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从“能臣”沦为“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地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2期2016-03-28

  • 民国桐城派研究平议
    023)民国桐城派研究平议常 威(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民国时期,桐城派主要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呈现于研究的舞台。这一时期,文学革命派、仪征派、桐城派自身、纷争之外的学人等研究群体均对桐城派作出了多元探讨。对桐城派与八股文、阳湖派、宋学、汉学、新文学之关系等方面均进行了全面解读。虽然民国学人已跳脱儒家思想的范囿而展现了独立与理性的研究品格,但是在新旧思想的共同激荡下,他们对桐城派的评判往往体现出复杂的面向。关键词:桐城派;民国学人;平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9

  • 桐城派经世思想述论
    46011)桐城派经世思想述论宋 豪 飞(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11)摘要:经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之一,凝聚成我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最为宝贵的精神品格。桐城派文人皆具有极其强烈的经世思想,以桐城三祖、姚门弟子以及曾国藩及其弟子们为例,他们虽处于有清一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经世思想之社会思潮表现出怎样的显隐起伏,他们都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力图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随着列强入侵国势衰微,桐城派经世思想又与爱国精神相融合,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9

  • 论曾国藩对姚鼐“阳刚阴柔”说的发展
    爱。[关键词]桐城派;阳刚阴柔;姚鼐;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成,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中国近代史上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政坛的风云人物,也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曾国藩论文主张宗尚桐城派,但又不局限于桐城派,创桐城派别支——湘乡派,被视为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功臣。*黄霖先生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这样评价曾国藩:“曾国藩一生, 以儒教义理为根本, 以经世报国为目的, 既为岌岌可危的清王朝鞠躬尽瘁,延迟其封建统治的崩溃, 阻碍了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张英与潘江交往述论
    思想的融合,为桐城派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关键词:张英;潘江;桐城派;文学思想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梦敦、梦复、乐圃、圃翁、澡青等,江南桐城人。张英是从桐城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文人,从筮仕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除了任过短期的兵部侍郎和工部尚书等职外,基本上是一个文化官员。潘江是主盟桐城文坛三十余年的领袖。学界对张英已有所关注,而对潘江则却少有关注,为此,我想通过梳理这两位具有标志性的桐城文人交往的史实,考察他们的文学活动与文学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8

  • 选本批评与桐城派文论构建
    编纂散文选本是桐城派构建与宣扬其文论主张的一项重要举措,方苞所编的《古文约选》、《钦定四书文》是其“义法”理论的具体体现,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统一,“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等理论也是通过编纂《古文辞类纂》来进一步构建与实践的。方、姚的选本批评及其构建起来的桐城文论对桐城后学的散文选本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来桐城派选本选文定篇、文风取向的自觉理论依据。这种独特的选本批评视野对于深入考察桐城派的文论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选本批

    求是学刊 2016年1期2016-03-11

  • “穷身”与“富读”:晚清“桐城派”文人学者的读书观*
    富读”:晚清“桐城派”文人学者的读书观*程大立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州 510900)〔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史料分析法,概括指出晚清时期“桐城派”文人学者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摈弃杂念,排除纷扰,不以达官显贵为人生追求的“穷身而读观”及博览精思、详研会通、裕得多用的“富读而得观”,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关键词〕阅读观 文人学者 桐城派 晚清时期〔引用本文格式〕程大立.“穷身”与“富读”:晚清“桐城派”文人学者的读书观[J].图书馆,2016(6):

    图书馆 2016年6期2016-02-12

  • “桐城三祖”视域下的姚范及其地位平议
    )摘要: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桐城派立派者姚鼐的伯父与业师,还与方苞、刘大櫆颇有关联。他洞察前辈方苞为学之不足,讥议其“义法”说之陋弊;与挚友刘大櫆志同道合,情深意切,亲近其“神气、音节、字句”说;精心栽培胞侄姚鼐,倾力传授其学术、辞章。而他自身对唐宋诗家的称誉以及创作实践中兼融唐宋,也奠定了桐城诗派的家法内涵。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肇基者之一,在此派谱系中至少可与刘大櫆相比肩。关键词:姚范;桐城三祖;桐城派;平议DOI:10.13757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12-17

  • 桐城名家刘开的经世思想
    施,时风所及,桐城派弟子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经世思想。作为“姚门四杰”之一的刘开受学界关注较少,但其经世思想不仅继承了桐城派的经世传统,而且是构成嘉道经世思想的重要一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实用性。关键词:桐城派;刘开;嘉道经世思潮;经世思想刘开(1784—1824),桐城派姚鼐的高足弟子之一,著有《刘孟涂集》四十四卷(《孟涂后集》缺卷八),道光六年(1826)由姚氏檗山草堂刊刻。刘开在清代诗坛、文坛上占有一席之位,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绝大多数研究桐城派的论著如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17

  • 方东树的诗体正变论
    史观。关键词:桐城派;方东树;正变;诗歌史观收稿日期:2015-03-27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文学史学视域下的《昭昧詹言》研究”(AQSK2014B013)。作者简介:郭青林,男,安徽庐江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中图分类号:I207.22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3.002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正变”思想,主要是以儒家伦理观念为思想基础,旨在维护王道,排斥异说,树立儒学正统的权威。因此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12-17

  • 姚莹的书院教育实践及其影响
    振摘要:姚莹是桐城派重要代表作家,号称“姚门四杰”之一。一生为官为文,不忘教育,既考察关心书院建设,也曾亲自主讲书院。主张书院教育要兴仁讲让,教化风俗;讲求道义,敦崇实学;敬仰前哲,振兴文风;慎选山长,广育人才。姚莹的书院教育实践,不仅促进了有关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桐城派古文理论和程朱理学的传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关键词:姚莹;书院;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桐城派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

    西部学刊 2015年9期2015-10-09

  • 姚莹的书院教育实践及其影响
    振摘要:姚莹是桐城派重要代表作家,号称“姚门四杰”之一。一生为官为文,不忘教育,既考察关心书院建设,也曾亲自主讲书院。主张书院教育要兴仁讲让,教化风俗;讲求道义,敦崇实学;敬仰前哲,振兴文风;慎选山长,广育人才。姚莹的书院教育实践,不仅促进了有关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桐城派古文理论和程朱理学的传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关键词:姚莹;书院;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桐城派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

    西部学刊 2015年9期2015-10-09

  • 论何焯对柳文的批评
    要影响,引领了桐城派文论的发展。关键词:何焯;柳文批评;抑柳扬韩;桐城派何焯(1660—1722),初字润千,后字屺瞻,号义门,晚号茶仙,江苏长洲人,学问渊博,著述丰富,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学者。何焯擅长校勘经、史书籍,由其儿子及门人整理的《义门读书记》在校勘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同时,何焯也是一位文学批评家,在他的著作中,有不少文学批评的成果,其中对柳宗元古文及其思想的批评很有特色,能典型地反映清代前期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潮流所趋。一、论柳文之“道”在中国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17

  • 姚莹与方东树交游述略
    析了清朝中后期桐城派作家姚莹与方东树在时代变迁之际的交游状况,通过他们的文集、书信、诗稿等文献资料探索了他们交往的心路历程,认为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学术探讨对后代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桐城派; 姚莹; 方东树; 交游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作家队伍庞大,人数众多,交往密切。对桐城派成员之间的交游进行研讨,既是桐城派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梳理桐城派发展脉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通过对桐城派中期两位名家交游情况的探究,揭示桐城派演进过程中,同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4-02

  • 桐城派新城作家群生平及著述考略
    30013)桐城派新城作家群生平及著述考略李阳阳,徐国华(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要:新城作家群是赣籍桐城派的主力军,然尚无相关研究。以师承、私淑关系为纽带,以是否宗桐城义法为准则,查检方志、史书、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赣籍桐城派作家的诗文集等相关文献,确定桐城派新城作家群共有35位成员,并试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文集做较为详细的考述,以期推动桐城派研究的深入开展。关键词:新城作家;桐城派;诗文集李阳阳,徐国华.桐城派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24

  • 桐城经济的文化诠释
    爬梳。关键词:桐城派;六尺巷;徽商 ;长江桐城有"安徽温州"之称,其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与苏南模式很相似,这种模式也带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但是为什么与桐城地理环境因素、区位条件相同的地区却有着十分明显的经济发展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偏好从影响桐城经济发展现象本身去寻找答案,而很少有人对于桐城发展背后的精神文化动因去探析。故本文拟从文化视角, 对桐城经济或"安徽温州"进行解读。1 桐城派(1)"桐城派"--经世致用的思想"桐城派"作为桐城地域文化的代表,他的一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5期2014-09-09

  • “因声求气”:桐城派对声韵美的不懈追求
    创作的带动下,桐城派提出“因声求气”说,表现出对声韵美的追求和推崇。此派古文创作在刘大櫆神气、音节、字句理论和姚鼐及其弟子对熟读、精诵、涵咏、妙悟的推动下,异常重视文字声音带给读者的听觉冲击,这在中国散文诸多流派中别树一帜。它极大地提升了桐城派散文的文体品格,尽显其汉语之美。关键词:桐城派;因声求气;声韵;音节;精诵;涵咏;妙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3-0092-07“因声求气”自梅曾亮总结提出后,

    理论与现代化 2014年3期2014-06-28

  • 论曾国藩的韩文批评
    ;韩愈;韩文;桐城派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6?0177?06作为清朝“中兴之臣”和“一代儒宗”的曾国藩,在事功和学术上都卓有建树,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军事史、教育史研究者所绕不开的人物。他一生酷嗜读书,经史子集,无不赅览。从《曾国藩读书录》中可以看到①,经他批阅的经部书籍有八种,史部六种,子部三种,集部二十九种,史部中最重视《汉书》,下评语369条。集部中最重视《昌黎集》,批评最多。其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12-31

  • 试论桐城派文化旅游开发及其旅游美学价值
    地域文化之一,桐城派是桐城文化的核心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中,桐城派作为一种稀缺的文化资源,正成为地方文化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选择。而缺乏对桐城派文化旅游特质和美学价值的研究,使得桐城派文化旅游特色模糊。对桐城派文化的内涵提炼与美学分析是桐城派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关键词:桐城派;桐城文化;文化旅游;灵韵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17-02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文都”、“桐城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2013-09-25

  • 尊严的飘摇欲坠
    摘要】梅曾亮是桐城派在姚鼐之后传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派别的标签简单化了梅曾亮文人的身份,以及由此带来的文人复杂处境。无论梅曾亮本人是如何地重视作为一个传统的“士”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可是当他面对真实的生活时,一切又开始变得不同。我们将通过他真实的处境,尽可能还原他的精神困境。【关键词】文学;桐城派;梅曾亮梅曾亮在文学史势利的层级结构中,最多不过算一个中等文人。而在桐城派的标签下,其自身的面目甚为模糊。他被认为在桐城派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文派传承的重要时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6期2013-02-01

  • 沪籍桐城派作家及其诗文集考述
    摘 要:桐城派作家遍布大江南北,沪籍作家亦其重要一支,然鲜有问津。依据师承、私淑关系纽带,以是否宗桐城义法为准则,查检史书、方志以及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等相关文献,确定沪籍桐城派作家有11位,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文集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认为他们受业方、姚,秉承桐城义法,薪火相传,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提出了较有创见的诗文理论,在桐城派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关键词:桐城派;沪籍作家;诗文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社会科学 2009年9期2009-10-22

  • 桐城文学津梁
    文摘要:姚范是桐城派文学史上极重要而独特的人物,影响桐城文派甚巨,开创桐城诗派。桐城文学承前启后的津梁;《援鹑堂笔记》是其考校群籍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姚范的生平、交游与作品考察其文学史地位。关键词:姚范:桐城派;文学史地位中图分类号:1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157-05姚范(1702-1771)是桐城派文学史上极重要而独特的人物。首先,古文远承唐宋古文家乃至归有光,近接方苞、刘大(木魁),后启姚鼐乃至整个桐城文派

    船山学刊 2009年2期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