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22-07-04 07:05郝丹璞徐姣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才旅游

郝丹璞 徐姣

(汉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1]。2018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2]。”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3]。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养大批旅游创新创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与当地旅游部门、旅游企业、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对口培养,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加强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一大批创新型旅游人才。

1 培养乡村旅游创新人才的意义

1.1 提升当地农民的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集聚力量

通过培养乡村旅游创新人才,让当地农民跟得上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业务知识、技能、理念、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创新发展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来支撑,培养乡村旅游创新型人才,不但要提高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视,积极创造人才培养的内部、外部条件,而且要打造一支具有不可替代性技能的人才队伍。

1.2 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创造更多学习机会与发展空间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人才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没有优秀的旅游人才,乡村旅游发展将会缺乏竞争力。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旅游创新性人才,给旅游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与发展空间,可以改变内部的老旧管理方式,引进创新理念的管理方法,改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减少旅游人才的流动,提高乡村的吸引力。

1.3 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乡村旅游创新人才,使得人才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讲授、传播与学习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使得人才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2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14.1212亿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数量超过9.022亿人,占总人口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数量为5.0992亿人,占总人口36.11%,同2017年人口数据对比发现,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增加5877万人,乡村人口数量减少4676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下降3.65%[4]。如表1所示。

表1 2017—2020年我国人口数量统计一览表

截至2021年底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城乡就业人口总计7506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271万人,乡村就业人员28793万人[4]。同比2017、2018、2019年度,城镇就业人员数量逐年攀升,而乡村就业人员数量逐年下降。如图1所示。

图1 2017—2020年我国城乡就业人员数量统计

2.1 不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目前,不少乡村劳动力已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全国持农村户籍、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9251万人,其中以进城务工为主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7172万人[4]。

2.2 乡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大批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剧了乡村人口老龄化,34岁以下青年务农农民越来越少,大批年轻人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留下来的乡村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5]。

2.3 乡村旅游创新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乡村非常缺少旅游创新人才,一些乡村科技力量薄弱,创新创业平台较少,旅游从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加之大量青年劳动力外流,导致优秀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乡村旅游发展目前主要迫切需求以下6类创新人才。

2.3.1 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才

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具有乡土情怀、较强创新能力、大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拥有责任心的乡村企业经营人才。

2.3.2 乡村电商人才

乡村电商人才包括乡村电商规划人才、乡村电商直播人才、乡村电商营销人才、乡村电商技术人才等。

2.3.3 乡村旅游策划创意人才

乡村旅游策划创意人才具备大量优秀创意、分析策划、精通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等方面的人才。

2.3.4 乡村文化传承人才

乡村文化传承人包括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手工艺者等人才。

2.3.5 乡村导游讲解人才

乡村导游讲解人才包括具备讲解方法、接待礼仪、导游知识、善于沟通的高质量乡村景区导游讲解人员。

2.3.6 酒店农家乐服务人才

酒店农家乐服务人才包括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礼仪规范、餐饮文化知识、业务技能等人员。

3 培养乡村旅游创新人才所面临的困难

3.1 乡村旅游创新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部分乡村旅游创新人才构成不够合理,缺乏高层次旅游创新人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都是当地的村民,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不强,无法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各项工作,如中高级导游从业人员比例偏低,加上人才流动频繁,导致乡村旅游创新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够强。

3.2 对乡村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投入有限

科学、全面、有效的培训系统是培养乡村旅游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目前受培训条件的制约,培训还是以培训师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缺少专业的实训中心训练,大部分创新人才都是靠外部引进,受乡村工作环境与待遇的影响,常常出现留不住人的现象,缺少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乡村旅游创新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3.3 部分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近年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与乡村旅游市场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旅游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丰富的经验才能。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与技巧,旅游专业毕业生和市场需求仍存在差距,影响乡村旅游更好发展。

3.4 存在乡村青年人才流失现象

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优秀乡村旅游人才支撑,青年人才是主力军。由于目前城市经济发展较快,普遍薪酬待遇条件较好,许多乡村旅游创新人才纷纷涌入城市。大量年轻人去了城市,留下来的儿童与中老年群体越来越多,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乡村青年人才“留不住”,不能够安心待在乡村建功立业,青年人才流失直接给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6]。

4 关于乡村旅游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4.1 结合乡村旅游人才的相关扶持政策,构建符合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指出“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与“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这为优化和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7]。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会经营、善管理、有创新、敢担当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各地应该结合乡村实际,统计所需旅游人才的类型与数量,明确当前紧缺的岗位,有计划地引进与培训旅游人才;出台乡村旅游人才奖励优惠政策,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多给旅游人才提供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旅游人才授予表彰奖励等;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使学员通过培训后获得实际效果。对不同的岗位人才,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选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项目,不断提高人才的技能水平;出台一系列乡村旅游人才考核办法,对人才定期进行考核。当地人事部门定期对乡村旅游人才进行考核,根据人才的具体工作表现进行选拔任用,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保障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的质量。

4.2 加强村校交流合作,创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乡镇政府可以尝试与当地高校达成合作意向,高校积极开展师生服务乡村行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模式,重点关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围绕乡村旅游、农业技术、民俗文化等内容,按照“定点高校、精准匹配、跟踪培养、示范引领”的思路,选派一批批优秀师生前往当地乡村开展乡村规划、旅游培训、科技指导、电商经济、品牌推广、旅游线路设计等工作[8]。高校可以根据当地乡村振兴的需要,修订旅游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满足当地乡村用人需求,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旅游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和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具备旅游服务意识、创新精神与管理能力,能在乡村从事经营、管理、策划、营销、服务等工作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人才。高校与乡村进一步合作,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研究基地,把大学生实践教学搬入乡村现场,围绕乡村规划、导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旅游人才引领作用,不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4.3 打造优秀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创新可持续化留人激励机制

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根据目前紧缺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策划人员、导游讲解人员、农家乐服务人员、文化志愿者等。各地乡村可以从村民们中选拔一批符合要求的乡村旅游人才,通过培训后上岗,由于村民对当地乡村环境更加熟悉,开展起来工作更为容易,尤其是导游讲解人员,需要掌握乡村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自然景观、道路交通、餐饮住宿等),还要有出众的语言功底与技巧,在与游客沟通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专长。对于打造乡村旅游策划人员队伍,可以采取外部聘请有经验的团队或合作旅游方面的专家对其指导,根据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培养具备专业的测绘能力、细致的文本写作能力、流畅的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丰富经验、高度负责的优秀策划人员。为调动乡村旅游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各地可以创新激励制度,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基础上,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普遍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给人才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提供顺畅的晋升空间,鼓励人才创新,重视成果转化应用,激发旅游创新人才服务乡村的热情与积极性。

4.4 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乡村旅游骨干业务培训

各乡村围绕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最美乡村组织堡垒阵地。以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组织全体基层党员、村社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9]。各乡村结合实际需要,分类分级开展乡村旅游骨干业务培训。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能够迅速适应人才岗位需求,达到培训预期的效果。如,依托相关高校的旅游院系,通过短期面授培训等方式,定期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快速提高酒店农家乐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如前台待客、传菜、铺床、清洁卫生等);培养当地示范农户,培训并带动更多乡村旅游人才。通过示范农户的带动效应,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发展乡村旅游的行列中来,壮大当地乡村旅游的影响规模;开展一系列乡村旅游技能比赛活动,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人才交流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旅游业。如,通过开展专业的旅游电商职业技能比赛,增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营销技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定期组织乡村旅游骨干赴其它乡村进行考察交流,借鉴学习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先进理念与发展经验。通过参观学习,结合人才各自工作实际,创新并采纳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旅游
人才云
我们一起“云旅游”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