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2-07-04 06:22王丽平王雅惠刘若一邹忆怀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6期
关键词:证候图谱中医药

王丽平 王雅惠 王 月 刘若一 邹忆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至今仍在全球范围播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通报显示截至2022年1月20日我国累计确诊病例105 484例,整体呈现本土病例局部爆发、持续境外输入病例的态势。中医、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模式是我国防疫的特色,报道显示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率达91.5%,有效率达到90%以上[1]。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研究也逐渐加深,关于新冠肺炎研究的知识图谱显示:中医药作为高频关键词出现在新冠肺炎和重型肺炎的文献研究中[2-4]。本研究以此为立足点,以CiteSpace作为可视化工具,探索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本研究数据样本选自中国知网,数据检索采用专业检索,具体检索式如下:SU=(“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COVID-19”)×(“中医”+“中药”+“中西医”),检索时间限定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语言限定为中文。

1.2 文献标准

纳入标准:文献类型:学术期刊;文献包含完整的作者及机构信息。排除标准:文献类型:网络首发、会议、报纸、科普、视频等;重复文献或文献与研究主题不相符;文献作者为整个团队,如委员会、编辑部。

1.3 数据分析

1)利用CiteSpace对纳入的分析文献进行数据转换,调整为CiteSpace可以识别的分析格式。2)分析参数设置:时间跨度从2020至2021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阈值选择Top N 50,图形修剪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 networks。3)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网络节点依次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的探索还包括关键词聚类分析及聚类时间线图。4)知识图谱解读:关键词图谱中节点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频次越多,节点越大。图谱中的连线代表节点间共现,共现次数越多,连线越粗。中介中心性是测量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中心性>0.1被认为是关键节点,图谱显示为节点外出现紫色光圈,中心性越高,光圈半径越大。

2 结 果

2.1 纳入文献信息

在CNKI专业检索框键入检索式限定发表时间与语言后,共有2 232条记录(检索日期:2022年1月10日),根据纳、排标准,人工逐条审阅筛选,最终纳入研究文献1 867篇,2021年(424篇)发文量较2020年(1 443篇)显著下降。

2.2 作者共现分析

以作者为网络节点,绘制的作者共现网络图谱(图1)显示:该图谱由108个节点、128条连线构成,密度为0.0222。由图1可以看出刘清泉、张伯礼、杨文丰、王玉光、张志明、苗青等在图谱中占据重要位置,形成以此为代表的合作集群。根据图谱颜色2021年形成两个主要合作网络,一个是以史楠楠、王燕平、葛又文等人为代表的团队,研究多集中于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回顾性研究。另一个是王强、苏立硕、毕颖斐、朱振刚等为代表的团队,研究内容包括输入性病例病证特点、临床研究、个案报道等。作者共现图谱整体呈现团队内部合作密切,不同团队之间通过特定作者也有合作的现状。

图1 中医药新冠肺炎研究作者共线图谱

2.3 机构共现分析

以研究机构为网络节点,绘制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图2)显示:该图谱由87个节点,109条连线,密度为0.0291。湖北省中医院(0.4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0.44)、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0.3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0.32)位于中介中心性值的前5位,是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与其他机构合作密切。图谱显示,机构间的合作呈现以中医药大学为基础,各附属医院之间相互合作的模块。

图2 中医药新冠肺炎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的高度概括,能准确反映文献的研究热点。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显示:该图谱由71个节点,91条连线,密度为0.0366。频次大于20次的关键词见表1,结合图3、表1可以看出新冠肺炎(1735,1.80)、中医药(502,0.27)、中西医结合(147,0.22)、疫病(120,0.13)、网络药理学(101,0.23)、瘟疫(69,0.15)、中医证候(64,0.16)、数据挖掘(57、0.24)、清肺排毒汤(54,0.16)、中医护理(21,0.13)等关键词不但出现频率较高,而且在关键词网络中占据重要节点,与其他关键词联合出现。

表1 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根据LLR原则进行聚类,结果如图 4。聚类结果显示 Q=0.6347(>0.3),S=0.8413(>0.7)结果令人信服[5]。关键词聚成8类,聚类代表性标签为#0预防、#1清肺排毒汤、#2数据挖掘、#3疫病、#4中药、#5网络药理学、#6瘟疫、#7中医证候。标签详细聚类项见表2。#0主要是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扶正祛邪、治未病是主要观点,中医康复、传统功法、中药辨证、香囊等为主要预防措施,同时研究者还关注到因疾病导致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主要是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及基于中医理论的分析。#2是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研究,数据挖掘包括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等方法对药物种类、性味归经、常用药对等进行探索。#3、#6利用中医对疫病的认识,阐发对新冠肺炎的防治,基于五运六气学说提供疫病防治新视角,提出疫毒、木疠等概念,结合三年化疫、开阖枢、三因司天方的运气理论,形成化湿解毒、避秽化浊的治疗方法。#4、#7是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涉及新冠肺炎后对细胞因子风暴的干预;疫毒闭肺、寒湿阻肺、湿毒郁肺、邪犯肺卫、邪热壅肺、湿热蕴肺等中医证候分型、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等。#5主要是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作用机制的探索,常用的方法是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分子对接等,探索药物信号通路、作用靶点、活性成分。同时每个聚类关键词的发展情况在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图5)可以看出,2021年突出的关键词有儿童、重型、复阳、槲皮素、中医预防、连花清瘟胶囊、靶点、信号通路、疫情防控、验案、舌象等。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2 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图5 关键词聚类时间图谱

3 讨 论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领域对其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加。2020年2月底CNKI数据库相关论文超过120篇[6],2022年1月10日1 867篇文献符合本次研究的相关主题,文献数量大幅度增长。利用CiteSpace对CNKI中的1 867篇中文文献在作者、机构、关键词3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

作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分析显示高频的发文作者及研究机构始终位于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刘清泉、王玉光团队于2020年1月29日在中医杂志中发表该团队的第1篇论文,阐述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明确疾病早期、进展期、危重期、恢复期病机,提出分期辨证论治新观点[7]。之后研究视角多集中在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回顾、普通型、危重型、证候特点、境外输入病例等方面[8-14]。张志明、刘永琦同属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对疾病的研究具有甘肃地域特色,同时在宣肺化浊方网络药理、分子对接等方面进行探索[15-16]。张伯礼、杨丰文为代表的团队通过收集2 135例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初始症状,提出湿热郁肺是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同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还提出中西医结合康复,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制定康复治疗策略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推拿、隔物灸贴疗法、艾灸治疗、中医功法锻炼及太极拳促进患者及出院人群的功能恢复[17-18]。1 867篇文献中同时包含刘清泉、杨丰文、张伯礼这3位作者的文献共有7篇,研究人群涉及轻症、重症、危重症患者,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主题有 5篇[8-9,13,19-20]。由此可以看出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广大中医学者积极投身于抗疫前线,通过临证所见所得以及研究者内部紧密合作逐渐形成个人、团队学术观点。

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显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医证候、病因病机、五运六气、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清肺排毒汤、中医护理等各个方面,各关键词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研究多体现在各地区(如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地)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的统计。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乏力为特点。证候类型中寒湿郁肺、湿热蕴肺较为常见[21],同时又有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等方面的中医证候研究[22-23]。病机特点多为湿、热、毒、瘀、虚,湿邪阻滞和气虚贯穿于疾病整个阶段[24-25]。五运六气方面,研究者从运气学说探寻新冠肺炎之病机,强调“扶燥”“木疠”为病机之本,治疗上加减葳蕤汤、升阳益胃汤联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临床疗效显著[26]。随着病例积累、临床经验的增多,网络药理、数据挖掘、分析对接等文献研究开始出现,数据挖掘集中于名医名家经验探寻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重型、非危重型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常使用的方法有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27-33]。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出现。单独的分子对接技术用于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药活性成分,与网络药理学相伍则多在探究感兴趣方药对新冠肺炎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34-35]。清肺排毒汤是三药三方之一,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复杂分子网络,发挥抗病毒、抗炎及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36]。中医特色护理有穴位贴敷、耳穴压籽、情志疏导、饮食调护等,促进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改善[37]。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对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研究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目前作者、研究机构呈现以主要节点为核心的集群,团队内部合相对密切,团队间合作欠佳,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合作;研究热点多集中于中医药对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评价等方面,同时数据挖掘、分子对接技术也在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证候图谱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绘一张成长图谱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