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驱动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浅析

2022-07-04 11:53谢环
黑河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谢环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辛勤培育和共同努力,除了科学知识的学习之外,核心素养的养成更需要精心引导。“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良好的道德和法治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启蒙的最好时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我国重要的教育战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综合素质,不仅仅是指学习能力、答题能力、考试能力,还包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观念、方法、技能等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所体现的关键能力、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水平。要想在信息繁复、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要以个人核心素养作为内在支撑。

小学阶段,正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学生处于开智明志、长知识、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做好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学校教育应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文化底蕴、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责任担当、身心健康都属于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养成体系中,它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二、小学中高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要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社会道德与社会法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用道德补充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从人情、道理、法律三方面进行舆论引导、道德规范和法治管理,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开拓眼界,立足社会,拥有积极向上、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人生。

道德与法治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当代国情需要和社会生活实际。在小学中高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内容从个人、家庭、集体、国家、社会再到国际层面逐渐深入,从个人品质和态度培养、安全健康卫生、完善自我再到建立世界观和国际视野,内容丰富、实用和接地气。例如,三年级教材中的“学习伴我成长”“认识和热爱我们的学校”“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旨在教会学生从身边的人和环境出发,体会幸福生活来自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以及老师、同学、父母的爱。四年级教材中“认识并自主管理班集体”“热爱劳动”“健康看电视”“正确认识广告和网络新世界”等,旨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主动制定和遵守规则,关心环境和社会。五年级教材中融入弘扬家风的内容,致力于优秀家庭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近代历史以及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六年级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宽容和反思,应对自然灾害,了解科技发展和国际组织状况,探究古代文明和多元文化,热爱和平,守护地球家园。从教材主要学习内容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养成的系统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课程。

三、核心素养驱动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综合分析

(一)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际精心规划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策略上应着重考虑其实用性、社会性和引导性,精心规划教学策略。例如,五年级上学期第一课是《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较多,在规划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将本章节升华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享,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精心选取了三个话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关于“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话题,什么是健康生活?要遵循什么样的社会规则?怎样利用课余生活提升自己?课余生活是否一定要按照父母的安排进行?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引导。当今社会,信息泛滥,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充满了无限诱惑,在课余时间,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珍惜时间,提升自我,丰富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或沉迷于网络。关于“学会沟通交流”这一话题,沟通虽然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仍然需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误会产生时,充分沟通才能化解矛盾。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在教学策略规划时,不应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学生、教师、社会、家庭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规划。在核心素养驱动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有时还需扮演心理辅导师的角色,倾听、倾诉、化解、分享、引导都是很好的方法。

(二)在教学理念上,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素养养成

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其课堂效果和成绩不易评估。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素养养成,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也要同步跟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课《公共生活靠大家》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共区域、哪些是公共生活、怎样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在法治之外如何培养奉献精神。道德有时候是没有标准的,它依靠人内心的自我约束来维护,所以,学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而非简单的知识考查。

(三)在教学方式上,把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开放式共享学习

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以开放式、分享式为主,促进心灵碰撞,把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开放式共享学习。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内容分别为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分享,如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反思?在生活遇到哪些特别的事情感觉被尊重或没被尊重?宽容让我有哪些收获?我结合每件事情进行了怎样的反思?尊重、宽容、反思都没有固定的概念和强烈的色彩,但如果能运用到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的事情上,这些词汇就会显得与众不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四)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开展综合教学

道德與法治学科学习的知识和观念并不仅限于课堂,它需要一个综合有利的环境进行约束和引导,所以,道德与法治应该是一门综合学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可以是道德法治之师,家庭中的家长可以是道德法治之师,班级同学也可以是道德法治之师。在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的实践者和引领者。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强健身心,数学教师指导学生拥有科学、创新、探究的精神,这些都是在核心素养的驱动下由专科教学向综合教学转变。

(五)强化社会实践,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材内容的编制上充分融合了实践活动,其中有很多需要动手或发动思维去践行的活动内容。例如,四年级课程中有一课是《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班规的制订既要考虑学校的规定,也要考虑班集体的要求。结合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制订班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理念,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核心素养驱动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非知识传授、实践结合理论的特点,并立足实际生活,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集体家国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博.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28).

[2]周晓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15).

[3]杨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6).

[4]李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21,(3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