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22-07-04 13:11杨苏新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自主学习初中数学

杨苏新

[摘要]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主旨是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操作、归纳总结、表达、说理的思维能力,学会交流、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围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来展开.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乐于学习[1].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在这一生本理念指导下,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并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设计前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学习,学生更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这种现代化学习模式称为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被动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并将这种理念应用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将生本理念落到实处,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前置任务是指放在新课堂前的任务.学生完成前置任务是实现“先学后教”的重要前提.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前置任务的设置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2].初中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基础,但逻辑性很强,一般新知都是设置在旧知的基础之上.由于前置任务的设置决定了生本课堂能否顺利构建.那么教师巧妙合理的设计前置任务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设计前置任务前,教师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灵活组织教学材料,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通过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同底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的教学为例,前置任务设计如下: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理解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意义,体会模型思想,发展符号意识.(2)会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算性质进行运算,并知道每一步运算的依据.(3)经历探索过程,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围绕上述目标,教师依托导学案进行前置任务的设计布置:第一步,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导学案“知识点睛,复习旧知”环节,使学生在数学课之前,对即将所用的旧知进行复习和补缺.

知识点睛,复习旧知

填一填.

(1)34=________;

(2)a2+a2=________;

(3)a3·a4=________.

连一连

本节课的前置任务,从复习乘方的意义,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同底数幂的法运算性质出发,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幂的乘方的新知探究,让学生明白解决幂的乘方的问题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有目的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步,“循序渐进,化难为易”让学写出自己幸运的数字,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构设本节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循序渐进,化难为易

1.请写一个幸运数字:________.

2.请写出一个喜欢的乘方:________.

3.你会求________个(填幸运数字)________(填喜欢的乘方)相乘的积吗?

从学生幸运数字和喜欢的乘方人手,利用学生所写的数字和乘方构造本节课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方面利用已学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和合并同类项法则来解决该问题,但是计算过程较为繁琐;另一方面利用乘方的意义将问题简便明了的表示出来,但是利用旧知得不出具体答案,从而学生会进行思考,两种方法所表示的结果和算式是否相等呢?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进行新知的探究.

第三步,“探索新知,巧妙应用”,学生利用旧知来解决新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知的基本知识点,找到新知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探索新知,巧妙应用

计算下列各式:

(1)(232=________,26=________;

(2)[(-10)2]4=________,(-10)8=________;

观察上面的计算有什么规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吗?用已学过的知识,验证上面的结论是否成立.

幕的乘方的探究先从简单特殊的数字的开始,通过计算并观察各式的结果发现规律,然后用一般的字母表示这一规律,学生类比上节课“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学习方法,自主总结归纳出幂的乘方的规律:“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结论能否成立,还需用已学知识进行验证.在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观察、猜想、归纳总结能力,也渗透给学生了“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在验证结论是否成立这一问题上,学生并不能独立解决,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从而找到幂的乘方的重难点.

第四步,“新知归纳”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总結归纳新知探索过程中的基本知识,思想和方法等等.

新知归纳

用字母表示:________;

用文字语言描述:________.

新知归纳部分是对新知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掌握,确定新知的学习目标,构建新课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对前置任务的学习,对所用旧知进行复习和补缺,对新知进行简单理解,对于不能完全理解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通过前置任务所设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探索,检测,从而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随着这一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以学定教,构建生本课堂,提升识应用能力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探究,从而培养、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生本课堂的构建成为其根本.与教学目标和学情相契合的新知导入也就显得较为关键.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启迪学习数学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注意力集中,触发学生积极思考,主

“不教而教”也可通过小组合作来更全面地实现,在前置任务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后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生本课堂中应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该问题,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平台,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小组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实现不教而教的教学目的.

以“同底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的教学为例.

探索新知,巧妙应用

计算下列各式:

(1)(232=________,26=________;

(2)[(-10)2]4=________,(-10)8=________;

观察上面的计算有什么规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吗?用已学过的知识,验证上面的结论是否成立.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验证了幂的乘方的结论成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也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不仅达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也让生本课堂因自主合作而高效[3].

教师依托导学案设计新知应用环节,以评价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同底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的教学为例:

例1计算:

(1)(1062;

(2)(am4(m是正整数);

(3)-(y32;

(4)[(x-y)n]2(n是正整数).

例2计算:

(1)x2·x4+(x32;

(2)(a33·(a43.

分层次练习学生对幂的乘方的法则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对法则运用更加熟练、准确,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例题1设计的目的是明确法则使用的条件以及使用法则时应注意的问题.强调法则中的底数,不仅可以是具体的数字,也可以是单个字母,还可以是一个式子.此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将“从特殊到一般”“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例题2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幂的乘方的性质和整式的加减运算性质,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设计展示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以期“不教而教”

“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基础知识方面也体现在拓展方面,前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已经归纳总结得到幕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给予推演验证,该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主要體现在应用环节.为了构建生本课堂,教师设计前置和小组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设计任务是评价自主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根据本节课的探究内容,通过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让学生设计一个任务,如:一个知识点,一个练习题,不同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学思想或者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的教学中,让学习在提前准备好的纸张上,写出至少一个题目.教师规定要求①内容:幂的乘方;②题型:填空题.学生会绞尽脑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设计易错、有陷阱或者新颖的题目.将学生动手编制的题目收集起来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回答,若题目回答出来,回答题目的同学会获得自信和学习的兴趣,若其他同学掉入陷阱,则设计题目的通过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知识,达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这样的自主设计任务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展示活动,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等展示出来.展示环节分如下几个部分:1.课堂的开始,设计抽答,抢答、趣味性游戏、或自荐等方式让学生展示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展示活动,首先让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充满自信,产生要学的兴趣.2.课堂中间部分,在自主学习中有一定难度和探究性的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未能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激发学生的潜力,形成高层次思维,此时,再让学生将其新思路展示出来,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课堂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课堂结尾,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如:习题中不同的解法,例题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某一个基本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体会到的数学思想,解题技巧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内在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结束语

将“生本教育”理念深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到课本内外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高级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主学习新课的基本知识,对新知不再畏惧,并产生好感,让学生喜欢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4],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张玉荣.基于预习环节简析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J].考试周刊,2021(25):99-100.

[3]韦嫄.践行“学讲”理念打造生本课堂——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教学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5):40-41.

[4]石峰.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分析[D].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2020.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自主学习初中数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