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文化,以德育人

2022-07-05 05:15唐桂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策略道德与法治

唐桂花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载体,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应用多样策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以文化育人。本文主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具体介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达到德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策略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根本的教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重要的德育资源,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法宝”。《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具有德育功能的学科,其中不乏传统文化内容。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前,教师要以传统文化为着眼点,挖掘相关资源,灵活地应用多样策略将其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生成多样教学活动,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传统文化,形成良好文化意识,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走进生活,挖掘文化内容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阐明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要求教师以学生生活为课程内容来源。课前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时间段。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因此,在实施课前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研读教材,确定传统文化要素,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文化内容,自觉地与传统文化互动,建构初步认知,为在课堂上深入认知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为例,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本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在体验现实生活的时候,部分学生与民间艺术进行了互动,建构了认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教师设计如此任务:回到家中或社区中,向家人或社区成员调查本地有哪些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制作调查表,简单呈现调查结果。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走进生活中,扮演调查者角色,与他人交往,搜集信息。同时,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信息,有效地获取了丰富的民间艺术信息,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增强了文化认知,锻炼了信息搜集能力。此外,学生因丰富的民间艺术信息而对民间藝术产生兴趣,有利于其产生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间艺术的欲望。

二、课中:进入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是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内容,应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认知传统文化,形成文化意识,为在生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准备。

(一)创设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标倡导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情境是契合教学内容而创设的直观、真实的场景。情景交融是情境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体验情境的时候,会自觉移情,感知具体场景中的情感,由此建立良好认知。对此,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妨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情感,实现情感共鸣,由此自觉认知传统文化,受到文化熏陶。

以《父母多爱我》为例,该节课蕴含着“孝”这一传统文化。基于此,教师在实施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播放朱自清《背影》微电影片段。伴随着筷子兄弟的《父亲》这一感人乐曲,学生们进入动人场景中。当看到父亲翻越铁路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时,大部分学生热泪盈眶,为无私的父爱所感染。基于学生的表现,教师提出问题:“看完视频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此时,大部分学生提到“父爱伟大”“父爱无私”等。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继续引导:“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很爱儿子。那么,我们的父母爱我们吗?有多爱我们呢?我们要如何回应父母的爱呢?”如此引导,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还使学生初步感知爱与被爱,建构积极情感,为深入地发现爱、感受爱,孝敬父母打好基础。

(二)师生互动,渗透传统文化

师生互动是生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法宝”,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教学需要,应用多样方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发挥自主性,逐步认知学习内容,感知传统文化,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以《学会宽容》为例,该内容蕴含了善良友好,与人为善等传统文化内容。基于此,教师以友善为要点,创设旅游情境,以不同站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友善。比如,在达到某一景点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下车”。在此过程中,明明踩了丁丁一脚,丁丁很是生气,准备反击明明。教师将学生带到“静心泉”,提出问题:“丁丁反击明明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何才能让丁丁平复不良情绪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此时,大部分学生提到要静下心想一想明明是不是故意的,不能冲动做事。教师及时进行肯定,并追问:“丁丁在被明明踩了一脚后,要怎么做呢?”此时,学生自觉地与小组成员交流,提到包容。教师在给予肯定后,引导学生思考:“明明不小心踩到了丁丁,要想避免再次发生这种情况,明明要怎么做呢?”通过小组交流,大部分学生想到了谦和礼让。教师顺势总结学生的探究所得: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我们要静心思考,包容他人。如此做法,不但使学生一步步地认知了学习内容,还使学生无形地受到善良友好,与人为善这一传统文化的熏陶,便于在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

三、课后:回归生活,传承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是渗透传统文化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之一。回归生活,践行良好行为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纵观上文,学生通过体验课前、课中活动,一步步地建构了传统文化认知。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要以生活为归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为例,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课堂活动了解到我们要理解父母,不让父母操心,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理解父母,帮助父母恰好是孝文化的具体体现。对此,在实施课堂教学后,教师布置如此任务:回到家中,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建立“我爱爸爸妈妈”表,记录自己的日常劳动情况,并由爸爸妈妈签字。如此任务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发挥自主性地体验家庭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由此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传承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课前、课中和课后为依托,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感知传统文化,尤其在传统文化的作用下,认知所学内容,形成文化意识,践行良好行为,有效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地,增强学科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玲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5):185-186.

[2]钟丽容.传统文化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0):136-138.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