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活动的设计误区分析与矫正策略

2022-07-05 08:39姚月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螺纹饮料瓶瓶盖

姚月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性,强调以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比较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尤其是公开课。然而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活动,整堂课热热闹闹,但一笑之后,效果甚微,学生根本没有在活动中开展真学习。

一、现象描述

就以五年级《瓶盖里的秘密》一课为例,为了清楚地了解课堂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我们开展了课堂观察。教学初始,老师想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饮料瓶盖的两种螺纹。老师设计了一个“火眼金睛”的活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桌上的各种饮料瓶,看看发现了什么信息?比比谁观察得最仔细!找到的信息最多!”学生听到之后立刻开始行动,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怕自己找的信息比别人少了。果然,在交流环节,学生纷纷举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我在饮料瓶上找到了品牌R,可以告诉我饮料的品牌是什么。R标志表示该商标仍为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不得使用。”有的说:“饮料瓶上有生产日期,表明饮料的生产日期。”有的说:“我在这些饮料瓶上都发现了条形码。扫瞄条形码,可以读取其中所包含的许多信息,如饮料的生产国家、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并可以告诉我们这种饮料的真伪,还能告诉我它的售价。”同学们甚至谈到了配料表、保质期、营养成分、质量安全标签、绿色食品标签等。

这个环节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交流了半天,也没说到瓶盖螺纹上去,还浪费了很多时间。老师很着急,只能尴尬地说:“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饮料瓶上隐藏着很多的信息。真的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然而,我们的发现只是饮料瓶知识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索。就如这个小小的瓶盖,你们仔细观察过吗?打开饮料瓶盖,观察瓶盖内部,你看到了什么?”虽然老师没有明说,但五年级的学生大都是能明白老师这句话的意思的,他们对着饮料瓶观察了半天,得到结果都不是老师想要的,也就是白忙乎了一场,真正的答案藏在瓶盖里。

第二次观察活动开始是比较顺利的,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虽然没之前高涨,但观察点小了,难度也低了,一下子就发现瓶盖内螺纹是不一样的。然而太容易发现,反而让学生觉得没意思,没有进一步去关注两种螺纹的特点,在后面的画螺纹的环节中,很多学生都画错了。

小小的观察活动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应该不难,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情况却是一波三折,学习活动完全流于形式,“真学习”还是“假学习”一目了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问题诊断

真学课堂必然有真实、有效的活动设计,而活动设计亦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激发孩子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和学习增添更多乐趣,还能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索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促进“真学习”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上面的课例中,老师在教学之初就设计了学习活动,希望通过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了解瓶盖螺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课例活动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活动指向不明

教学时,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带来的饮料瓶,交流发现的信息。这个环节看似热闹非凡,但是观察目标却不够明确,大多数学生去观察了瓶子的形状、瓶身上贴的包装纸,还有同学关注了瓶底的设计,只有少数同学观察了瓶盖。这一观察活动指向不明确,因而浪费了很多时间。活动目的是认识饮料瓶盖的两种螺纹,老师却让学生观察整个饮料瓶,饮料瓶可观察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不将范围缩小,学生很难想到老师要大家观察的是瓶盖里的螺纹,哪怕学生关注到了瓶盖,也不会想到打开瓶盖去观察螺纹,所以学生才会在观察活动中绕弯路。

2.活动要求不清

第二次观察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观察瓶盖螺纹,是小组合作观察,还是个人独立观察?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观察多少数量?观察多长时间?呈现什么样的成果?这些都没介绍清楚。结果有的小组成员各观察各的;有的小组将所有瓶子放一起观察;有的只观察了一种螺纹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等在那里无所事事了;有的学生还没观察到什么,或是观察后,还没有想到怎么展示观察成果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说自己的发现,虽然说的是正确的,但反馈的内容并不充分,缺乏自己的分析、思考。

3.活动准备不足

观察总是要借助工具的,可以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也可以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观察方法,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从而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果老师活动准备充分一点,给学生提供一些工具,引导学生使用工具去进行观察,学生就不会只用最简单方便的视觉(触觉)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会太深,很多细节都会被忽略。而且观察形式单一,使得活动的趣味不足,学生很难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充分,没有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与学生经验有联系的活动;没有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要设计有趣味、有挑战的活动。

正是以上这些问题导致老师煞费苦心设计的活动也最后只是走个过场,这样的活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矫正策略

“真学习”应该是一种“真实的”“返璞归真的”“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学习,那么在“真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如何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活动设计指向明确,要求清晰?活动准备要注意些什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提出了以下三个矫正策略:

1.活动设计从核心知识中出发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之前,要先思考:“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会运用哪些方法?能学会哪些知识?”这样才能抓住知识的本质,设计出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这也是实现真学习、真活动的关键。所以同样还是观察活动,观察的目的也不变,还是认识两种瓶盖螺纹,我们去掉观察饮料瓶的环节,直接观察瓶盖,學生可以用感官去观察,比如用眼看,用手摸;也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如印泥、纸张、超轻粘土、铅笔等。有了工具,学生可以拓印或画一画饮料瓶盖内螺纹再进行观察。一方面是简单可行,易于学生操作和教师对教学的调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是能用于观察研究的,观察研究并不神秘,从而调动学生观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设计学习活动,学生能聚焦瓶盖,运用已掌握的观察技能对瓶盖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让观察活动有的放矢,更有指向性,为后面的活动内容做好铺垫工作,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堂课变得更加流畅、自然。47047898-B69B-4CB0-9D12-30E6BB847769

学习活动设计要厘清活动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主题,围绕核心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真知。通常一个学习任务下可以设计多个活动,但不是所有活动都能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所以需要筛选出从核心知识中出发的,有价值的、有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活动。那些与学习目标无关、不符合目标达成要求、妨碍目标达成的活动都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并不可取。

2.活动设计以明确要求为前提

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光老师自己明白了可不行,要让学生明白才是关键。因此,在说明活动要求时,要清楚说明活动的方法、流程的步骤、活动的时间、学生反馈的形式等,最好以PPT形式呈现活动的要求,如游戏活动:火眼金睛。

利用所带的各种饮料瓶和老师提供的材料,拓印或画一画饮料瓶盖内螺纹并观察。

①看一看,摸一摸,饮料瓶盖内是否都有螺纹?

②拓印或画一画饮料瓶盖内的螺纹,每人至少完成2个螺纹画。

③观察自己完成的螺纹画,记录自己的发现。

④观察组内同学的螺纹画,交流小组的发现。

⑤比比哪一组发现最全面,时间4分钟(背景音乐停,时间到)。

以上“火眼金睛”这一游戏活动任务清清楚楚,怎么做也在分步表述时进行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可以看,可以摸,可以拓印或画一画饮料瓶盖内螺纹;既有独立观察,也有合作探究;观察数量、活动成果和时间也明确了。而且,这些要求就在PPT上,没听明白的可以自己看,做的过程中忘记了随时可以回顾。因此学生的活动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对瓶盖螺纹的认知也明显高于前者。

有清晰合理的活动要求,才会有规范有序的活动过程。所以,活动设计要求在表达上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让人清楚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撰写时可以分步骤,一步一个脚印,让大家看了以后明白如何去开展这项工作,知道自己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清楚自己要干到什么程度干出什么成果。活动要求清晰了,学生才能围绕要求进行真学习、真探究。

3.活动设计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真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站在学生的视角,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所以在真学习中设计有效的活动必须立足于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真正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知易行难。这就要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动脑子、想办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建构主义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当前的新知识和自己已知的内容相联系,在新旧经验的联系与思考中获取新知识。本课,学生在探究瓶盖里的秘密之前,已经接触过不少饮料,对各种饮料有自己的认识,所以学生观察了瓶盖螺纹后,教师引导他们交流小组的发现,就不会仅停留于瓶盖螺纹的样式不同,自然而然地会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分析,得出碳酸饮料多用断口螺纹,普通饮用水多用连续螺纹,并猜测到断口螺纹的作用,初步形成对瓶口螺纹的新的认识。

其次,活动设计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是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引入教学中的,它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三大类,其中一类就是对“乐趣”的需求。强调乐趣的原因在于,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不能依靠教师的监督来激励学生完成。相反,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好奇开始,然后对它产生兴趣,让学生自愿参与活动。所以活动中我们从一个普通的饮料瓶开始,把秘密藏在瓶盖里,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索的欲望;选用舒缓人心的音乐,营造轻松自在的活动氛围;丰富观察的形式,用道具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观察活动为观察游戏,并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精神焕发……活动过程中,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快乐地学,并学有所获。

最后,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成长需求。设计的活动不能太难,完成不了的活动会严重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太过简单,那样会使活动仅仅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活动的难度应该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成长。这意味着我们的设计必须在条件和目的之间放置一个“障碍”。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通过思维的媒介在条件和目的之间架起了一座认知的“桥梁”。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去观察饮料瓶盖内的螺纹,这是以直观的形式去认识两种瓶盖螺纹,学生对瓶盖螺纹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让学生拓印或画一画饮料瓶盖内的螺纹,再观察并交流,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创作——对比——思考——分享”的过程,对瓶盖螺纹的“认知含量”更全面、更深刻了,这便是真学习的一种重要体现。

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齡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计,以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适时地调整原有活动或增设新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走向真实的学习。

正如瓶盖里的秘密不只是螺纹不同一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真学习”活动设计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交流,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探究、真学习。47047898-B69B-4CB0-9D12-30E6BB847769

猜你喜欢
螺纹饮料瓶瓶盖
设计巧妙的瓶盖
为什么饮料瓶一般都装不满?
浅论数控铣螺纹加工的应用
巧开瓶盖
饮料瓶与变形金刚
8mm大螺距外螺纹制造及检测技术研究
能干的饮料瓶
西门子R参数编程车削异型螺纹
水瓶盖药丸小盒
省力阀门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