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2022-07-05 03:17潘海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技能素养

潘海霞

(成都文理学院体育与医护学院 四川成都 6104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将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非体育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

1.2 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调查问卷法。随机选择大一到大四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共310份,回收308份,剔除回答不完整及问题问卷,有效问卷300份,回收有效率为97.4%。通过对问卷信效度检验,此次问卷有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

体质指数(BMI)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衡量体重是否标准的方法,同时也是衡量人体质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中有56%的学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9%的学生体重过轻;有27%的学生体重过重;有8%的学生属于肥胖(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处于偏低的状态,有将近一半的学生BMI 指数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且超重人数较多,占比达到了35%。体重过轻或过重都会对身体健康存在不良影响,大学生整体体重控制不佳,也会对其参与体育锻炼造成较大的阻碍,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

表1 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现状调查表

2.2 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现状

从整体来看,体育课仍旧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并且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较强的体育锻炼参与意识,进行体育锻炼受限制影响较多。在影响体育锻炼参与因素的调查中,有112人选择对运动没兴趣;有86 人选择学习工作繁忙;有45 人选择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有51人选择缺乏健身指导和场地;有6人选择其他原因(见表2)。

表2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因素调查表

此外,学生的体育行为是其体育素养的直接表现,包括体育锻炼目的和体育消费等。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该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中,有178名学生选择了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学校体育测试,占59.3%;在体育消费中,按照每月200 元体育消费为高消费水平,50~100 元为中等消费水平,50 元以下为低消费水平划分,有186名学生处于低消费水平,每月体育支出不到50元,占62%。由此可见,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并不强烈,受到很多能够克服的原因影响,并且体育锻炼目的较为被动,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意愿不高。

2.3 大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现状

当前,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不高,在调查过程中,有接近七成的大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强身健体、减肥等方面,对体育在缓解压力、人际交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没有很好的认知。在体育及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中,大学生掌握程度明显偏低。对大学生运动健身中脚踝扭伤的正确处理方法的调查中,仍旧有5%的学生选择了用热水敷的错误方法,这表明基础的运动损伤处理措施并没有完全在大学生中进行普及。可见,体育知识还有待加强。体育技能是学生完成某项体育锻炼所必备的能力,包括具体运动项目的技能掌握、制订科学训练方案的能力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有超过50%的学生能够掌握3项及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但是在科学训练安排上有较大的不足。在训练计划的制订方面,有62%的学生在体育锻炼前不会制订训练计划;有48%的学生在体育锻炼前几乎不做准备活动。这表明大学生科学体育锻炼能力和意识较低,不知道怎样科学进行体育实践。

2.4 大学生体育个性与品质现状

体育个性是指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并且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体育行为、体育思想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包括体育参与动机、体育态度等方面。在体育参与动机的调查过程中,选择体育课必须参加的学生有144人,占比为48%;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学生有114人,占比为38%;选择用于同学之间交流的学生有42人,占比为14%。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参与动机。在体育参与态度的调查方面,选择对自己身心有益必须参与的有63人,占21%;选择是可有可无的活动的有99 人,占33%;选择偶尔参与,当作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的有114 人,占38%;选择觉得没有必要的有27 人,占8%。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育参与态度并不乐观。

此外,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意志力整体较为薄弱,在长跑等对耐力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中,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坚持跑完全程。在对大学生在长跑中遇到极点情况的处理调查中,有26%的学生选择放弃跑下去;有42%的学生会选择停下来,休息过后再跑;有22%的学生选择凭借自己的意志力继续跑下去;还有10%的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自主调节呼吸、调整步伐,用意志力坚持下去。这一结果表明,虽然有七成以上学生都能够选择跑下去,但其中很多学生选择中途停下,并不能尝试用意志力坚持。同时,还有近三成的学生不能坚持而放弃,在面对挫折时,意志力非常薄弱。

3 结论与培养路径

3.1 结论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状况有待提升。同时,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不足,体育行为被动,不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知识不足,体育技能掌握程度不高,不能运用体育知识进行科学体育锻炼计划的制订;体育个性匮乏,参与体育动机和态度较差,体育意志力薄弱,不能很好地坚持完成体育锻炼。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加强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在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使其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参与意愿,能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体育技能;能够充分发挥体育个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2 培养路径

3.2.1 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高校体育教育应及时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能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以运动技能讲授为主线,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丰富学生体育运动体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新课程体系。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中,应当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个性与品质作为基本框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建立能够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形成良好运动习惯,健全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课程体系,使高校体育教育服务于学生终身体育。

3.2.2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学校体育设施建设陈旧,难以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兴趣,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就需要充分满足其诉求,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场所、设施等基础条件。高校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专门的体育健身场所,吸引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逐步实现体育素养的提升。

3.2.3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

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素养直接关系到对大学生与素养的培养。高校应重视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元化渠道为体育教师提供专业教育培训,提高其教育质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规划体育锻炼。同时,对大学生实施分管制度,划定范围,安排专职教师及时为大学生提供体育咨询与辅导服务,从而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体育锻炼。

3.2.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品质

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加强体育宣传,举办各类型体育竞赛,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群体活动,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体育实践平台和体育交流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体育水平和体育精神,激发大学生体育争先精神、合作精神等,提高大学生意志品质,使其拥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素养。

3.2.5 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体育个性

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自我意识,能够有效调动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大学生本身就是独立性较强的个体,高校在体育教育中,应合理降低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强制性,增加教学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的体育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同时,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动机,使其树立积极的体育参与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4 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需要高校加快体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激发大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主动行为,增强其获取体育知识与技能,发展体育个性与品质的自主性,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技能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