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改革策略

2022-07-05 02:58张丽耿学森韩笑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0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教学内容工程

张丽,耿学森,韩笑

(山东科技大学 资源学院,山东 泰安)

一 引言

工程地质学在工程管理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原有的地质环境会因人们所进行的各种建设活动而产生改变,进而会引发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只有对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施工建设管理者才能及时发现各种地质问题,避免各类问题的产生[2]。因此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工程地质问题,并能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提高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地质专业的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细致,而工程管理专业选用的《工程地质学》教材基础理论知识浅薄,涉及范围又很广阔,所以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再者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因为工程地质学是学生自选课程,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只要考试及格修满学分即可。现行的教学内容又有所增加,之前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目前教学任务的需要,工程管理专业中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分享一些改革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二 工程地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课时不足

笔者所在学校工程地质学教学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含2课时实验课。因教学课时较少,教师只能把预设的教学内容精减,这就导致重点理论内容讲解不够细致,学生对较复杂的知识理论理解起来较困难。必然导致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大量减少,给原本不足的课时雪上加霜。因此本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基础理论知识较抽象学生难理解,又因课时较短,学生在课程上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是比较困难的。

(二) 课堂氛围、学生上课积极性有待调动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地质学方面的基础背景,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内容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又因为工程地质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仅有的一门与地质学相关的课程,所以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内容更加难以理解。加之工程地质学在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选修课,学生对其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能修满学分即可,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听讲,到考试前临时突击。这些相关因素也间接导致了学生课堂表现很差,与教师互动极少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三) 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工程地质学实习应包括野外实践和校内实验两部分。而往往多数高校只有校内实践部分,而且地质类实验室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只是对各类岩石进行简单的观察记录,学习研究只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具体。对于野外实践,由于课程总课时的缩减,校外实习场地不固定,实习内容有限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校外实习的有效开展。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较远距离的实习基地变更或取消,对校外实习实践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工程地质学课程课时相对较少的问题进行改革,运用“线上+线下”资源,融入现代教学理念和信息交互技术,引入中国大学生MOOC,爱课程等网络学习资源,应用超星“学习通”App[3],从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课程资源、作业统计、班级通知、作业布置、线上测试及考试、线上讨论和班级管理等几个模块进行教学设计[4]。让同学们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工程地质学课程学习。教师根据线上的教学模块设计进行线下课堂的实际教学设计。增加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的课时数,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再单薄,建立起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逻辑框架。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点不再零散,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5]。

(二)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工程地质学的学习中存在的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氛围低迷等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改革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并做到两者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图1 线上流程学习

正确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老师单方面的像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一种阻碍学生发展的力量[6]。这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地质教学中尤为突出,工程管理的学生本身就对地质学的课程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很陌生。如果一味地去讲解工程地质理论,不仅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那该怎样改,如何去改呢?其实毛主席已在《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中给出了答案,他说教员该把手中的讲稿交出去,不要握得那么紧嘛。交出去?交给谁?当然是交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教员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有一个质的变化。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的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2.有效利用多媒体

在工程地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尤其在工程地质现场实际问题的引例中,使学生有充分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深入理解工程地质问题。利用多媒体授课,要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顺序,教授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有严谨知识框架,能够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聚精会神的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7]。

本次教改前后调查问卷,在362人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中共随机抽查100名同学。对教改前后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方面分别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最后汇总求取平均值,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教改满意度调查问卷

(三) 校内校外实践内容改革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终能够达到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针对上述描述的工程地质教学中学校内校外实践环节薄弱问题,笔者提出了两点改革建议:一是增加实践课时丰富实践内容,二是建立虚拟仿真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线上就可以进行野外实践活动减少因疫情等因素对实习实践产生的影响。

1.增加实践课时丰富实践内容

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实践课时,目前的实践课时太少,学生在实习中像是走马观花,根本学不到与之相关的地质知识,也就只能应付应付实习报告罢了。工程地质实践课时应增加到与课堂教学课时一样多,甚至是还要多。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习实践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并要求学生在实习报告中要有自己的创新性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或是向别人借鉴这些都可以,只要学生能参与进去,那他就能从中学习到新知识,这些新知识也必定是印象深刻的。

2.建立虚拟仿真实习实践基地

虚拟仿真实习实践基地有助于培养学生野外工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野外实习基地资源的作用[8]。应用计算机、虚拟现实、GIS、RS、高分辨率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虚拟仿真实习实践基地,将大量的野外地质信息如矿物岩石、地层、构造、地质灾害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教学信息包含其中,不受天气、露头后期破坏、风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学生可更直观地全方位理解地质实习的教学内容。

四 结语

工程地质学的教学与实践,是培养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工程地质学的教学与实践工作中应该充分重视。笔者通过各方面的数据调研,针对当下工程管理专业中工程地质学教学与实践的突出问题相对应地提出了一些改革策略。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被动输入到主动接收[9]。在进行校内校外的实践过程之前进行详细的组织策划,使学生在实习的工程中,了解到的最多、接触到的最多、感触到的最多,从而最后到思考到的最多,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从而使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深刻掌握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教学内容工程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子午工程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