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孩子没有任何选择权,就会产生心理贫穷感

2022-07-06 14:01天竺
现代家长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赋情绪笔者

天竺

如何安慰撒泼打滚的孩子?

——孩子两三岁时,需要的是理解、安慰和拥抱,而不是讲道理

笔者:有家长反映,自己脾气大,孩子一惹到他,他马上就“炸毛”,可发过脾气之后又很后悔。请问,这有办法解决吗?

彭凯平:以前,我们认为情绪是自发的、不受控制的;现在,我们发现情绪其实是可以调节的。最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是深呼吸。人在焦急、生气时,呼气会特别快、特别重,所以有个词叫“气呼呼”。反过来,控制情绪,要猛吸几口气,像闻花香一样。而沟通、运动、冥想等对调节情绪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写作也能帮助调节情绪。德国戏剧家、诗人歌德当年想自杀,便开始写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写着写着,他自杀的想法就消失了。

笔者:家长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孩子呢?

彭凯平: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5岁左右开始有了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从孩子5岁开始,家长就可以对孩子进行情绪调节的训练了。

笔者:5岁的孩子还不是很懂事,有时会撒泼打滚、大喊大叫。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的处理方式是,你凶我比你更凶;或者冷处理,不理你。

彭凯平:这是“行为主义”的做法。“行为主义”就是你做坏事我惩罚你,你做好事我奖励你。其实,这种方法很难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并非白板一块,他已经有了一些心理机制、潜能。更好的做法是挖掘他的潜能,让他自己选择怎么做。

孩子撒泼打滚时,家长第一步要引导他缓解情绪、安静下来,而不是惩罚他。如果你在他闹情绪时惩罚他,只会使他更暴躁、行为更极端。第二步要引导他设想这么做会有什么不良结果。第三步要引导他关注其他,转移注意力,比如看书、听音乐、做游戏,反正就是去做他喜欢的事。

当然,人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什么年龄就会出现什么行为,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就是说,孩子5岁之前,家长最重要的是做好示范;孩子5岁之后,家长再训练其情绪控制能力。

我曾见到一个爸爸和两三岁的儿子吵架,儿子哭喊着“要媽妈”,爸爸说:“现在是我在跟你说话,你知道吗?”他把孩子当成了谈判对象。实际上孩子两三岁时,需要的是理解、安慰和拥抱,而不是讲道理。过早地给孩子讲道理,只会让他更焦虑,因为他不懂,智力水平没到这个地步。孩子哭闹着要妈妈时,爸爸不如把妈妈的照片拿来给他看看。

所以我给年轻家长一个建议,就是在你的钱夹里装上爱人的照片,需要时可以拿出来给孩子看看。

如何让孩子心理富裕?

——让他觉得有爱,有能力,有智慧,有自由

笔者: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孩子的心理却变得异常脆弱。对此,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别“玻璃心”,坚强面对挫折。请问,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彭凯平:人生在世,遇到挫折,受到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适度地体验挫折,假如孩子完全没有这种经历,生活一帆风顺,一旦离开家长,遇到问题就很容易崩溃。而有了这种体验之后,孩子会慢慢变得强大。

训练孩子的抗挫力,要循序渐进。

怎么把握这个度?像锻炼肌肉一样,要不断去尝试。举哑铃,你能举30公斤还是20公斤,试一试才知道。家长可以先鼓励孩子尝试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如果孩子顺利完成了,再给他难一点的任务。如果他无法完成,那就把任务布置得更容易完成一些。

总之,训练抗挫力的第一步是尝试。家长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沟通的习惯,不能自以为是地设计好所谓的挫折情境,而根本不跟孩子沟通,这样你就不会知道孩子抗挫力的度在哪里。

如果别的孩子能举起30公斤哑铃,你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必须举起30公斤,这是很危险的。抗挫力锻炼,应该由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靠家长设计。如果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就会感到焦虑,从而生出反抗之心。家长可以通过沟通,跟孩子共同设计抗挫力的挑战标准。

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心情好时,别人说你一句,你笑笑就过去了;心情不好时,别人没说你,你都会觉得他在含沙射影。所以让孩子迎接挑战、经历磨难时,要挑孩子心情好的时候。

培养孩子抗挫力有三个步骤:

一是培养孩子的“我有”意识。就是“我有支持”“我有帮助”“我有信任”。在爱的环境里,孩子容易产生抗挫力。如果他不信任大人,总怀疑大人恶意伤害自己,那他基本上不可能有抗挫力。

二是培养孩子的“我是”意识。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在哪里。比如,“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有哪些爱好特别有意义”“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等。心理学家发现,自我认识清晰的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们没想过“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到底能做什么”“我想干什么”,甚至连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是培养孩子的“我能”意识。心理学家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某件事,这种自我期许对培养抗挫力有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特别强调“三我”意识呢?因为人在心理富裕的时候,才会更有抗挫力。

很多人以为心理富裕是“要什么,有什么”,其实并非如此。心理富裕和物质富裕是两码事,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可以做到心理富裕。

那家长如何让孩子产生心理富裕的感觉呢?答案是,让孩子觉得有爱,有能力,有智慧,有自由。

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给孩子选择权,孩子的选择由他们做出,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如果一切都由家长安排,孩子没有任何选择权,那孩子无论拥有多么丰富的物质生活,其心理也会产生贫穷感。所以,生活中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要尽量让他自己做主,比如早上穿什么,中午吃什么。

笔者:很多家长都想知道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具体应该怎么做?

彭凯平:1.从小事、爱做的事、身边的事做起,逐渐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心理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在这方面做得好,自信心可以迁移到那方面。所以培养孩子的抗挫力,要从不很难的事情开始。比如写作业,他一般做5页作业,你跟他提要求“做6页行不行”。84240A42-34C9-4757-874D-B15F4A0A7C17

2.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不要在孩子烦躁、疲劳、痛苦、伤心时,对他进行挫折教育,要在他开心的时候,进行挫折教育。

3.孩子做好一件事情后,要对他表示欣赏。多巴胺是产生内驱力的重要的神经化学递质。多巴胺什么时候产生呢?在庆祝自己成功的时候。所以当孩子完成挑战后,家长一定要奖励、祝贺他的成功,刺激其多巴胺分泌,不要立即提出下一个要求。

有些家长习惯跟孩子说:“你虽然做到这个了,但还没做到那个,你看别人比你厉害多了。”这样永不满足,不间断地对孩子提要求,只会让孩子伤心、痛苦,并感到失落、烦躁。

笔者:家长想培养孩子的“我能”意识,该怎么做呢?

彭凯平:1.让孩子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当他做成了很多小事,自信心就会逐渐积累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记成长日记的原因。因为这样的日记会让孩子看到:当时,你能背200个单词,现在你能背2000个单词,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

2.让孩子看到榜样。邻居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了,会对孩子有特别大的激励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且榜样还在他身边。

3.让孩子行动起来。积極心态不是想出来而是做出来的。即行动产生力量。找事情做,把它做好,就能产生积极力量,并提升自我效能感。

4.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身体强壮、睡眠良好、性格开朗,对提升自我效能感也很有帮助。

怎么找到孩子的天赋?

——带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会有更多机会发现其天赋

笔者:很多家长想知道,孩子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天赋优势?

彭凯平:我认为是有的,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关键是你得找到孩子的天赋优势。

如何找?带着爱心去观察、了解孩子。我总是对家长们强调阅历的重要性,因为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会有更多机会发现孩子的天赋。如果孩子从没去过剧场,家长就不可能知道孩子有音乐天赋;如果孩子从没去过体育场,家长就不可能知道孩子有运动天赋。所以,要多给孩子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比靠填表格来测试其天赋靠谱得多。

很多家长发现不了孩子的天赋,是因为他们只关注孩子哪儿做得不好,天天想补短板。其实,短板很难补,因为有些短板是先天的。与其弥补不足,不如强化优势。我们都不是完人,也都不喜欢完人,我们喜欢的是特点突出的人。比如,钱钟书的数学特别差,但文章写得非常好,后来成为文学大家。

说到底,人这一辈子,活得精彩的人都是活出了自己的天赋优势。

笔者:那您对孩子沉迷于打游戏怎么看?很多家长反映,只要不叫停,孩子就会一直打下去。

彭凯平:游戏是人类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如果你觉得孩子打游戏浪费时间,那你看了5小时的电视连续剧,浪费不浪费时间?某种程度上,我们责备孩子打游戏,是因为打游戏会产生负面影响,一是损伤视力,二是耽误学习。所以我们要解决的不是打游戏,而是打游戏的负面影响。

如何解决?

一是控制时间,家长可以跟孩子协商打多长时间;二是不让打游戏影响学习和视力。如果孩子打游戏没影响学习和视力,就没问题;如果影响了,就重新和孩子协商打游戏的时间,以控制不良影响。

总之,控制打游戏的负面影响是关键,而不是控制打游戏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我管你不是不让你快乐,而是因为这种放纵的快乐会产生负面影响。

【编辑:杨子】84240A42-34C9-4757-874D-B15F4A0A7C17

猜你喜欢
天赋情绪笔者
努力是最宝贵的天赋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天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