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患者规范化疼痛管理的临床研究

2022-07-06 20:16刘丽任卫国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0期
关键词: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活质量

刘丽 任卫国

【关键词】癌痛;规范化管理;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状,目前我国早期癌症中癌痛发生率在25% 以上,晚期癌症中癌痛发生率在70% 以上,在复发癌症中癌痛发生率80% 以上[1-2]。目前国际上也已经将疼痛列为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外第五项生命体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疼痛,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癌痛从社会、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影响患者的健康,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治疗中,剧烈癌痛可直接引发患者出现烦躁、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癌痛,影响其生活质量及预后。临床上约25% 的癌痛患者在疾病终末期癌痛仍未得到明显缓解。有临床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理念,对促进患者疾病缓解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3]。但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对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何种程度的提升,目前还有待进一步量化。基于上述理论观点,我们在住院癌痛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疼痛评分、心理健康相关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客观评价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癌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我院实施癌痛规范化管理前收治的46 例癌痛患者列入对照组,实施癌痛规范化管理后收治的60 例癌痛患者列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45~89 岁,平均年龄(68.79±3.97)岁,其中女性25 例、男性21 例;观察组年龄49~88 岁,平均年龄(68.31±3.89)岁,其中女性26 例、男性34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且预计生存期>3月;依据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癌痛的诊断标准;入我院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癌痛规范化管理;患者及家属知晓治疗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標准:合并器质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意识障碍者;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中途退出治疗者。

1.2 方法

入院8 h内医护人员主动询问并明确有无癌痛,并明确癌痛的诱因、性质、部位、程度等情况,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癌痛程度进行评价,对无法使用NRS的患者使用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进行癌痛程度评估。入院24 h内对患者行治疗前心理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寝食状态等方面)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检查。

对照组遵循癌痛三阶梯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给予镇痛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癌痛指导及心理咨询。观察组实行个体化规范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癌症规范化管理团队,对患者的癌痛进行合理的评估,如果评分低于3 分,则一天评估一次,如果评分为4~6 分,则四小时一次,如果评分在7 分以上,则每小时一次。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癌痛宣教,及时反映癌痛情况。(2)个体化癌痛管理: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疼痛评分、心理、生活质量及既往止痛药使用等实际情况,依据三阶梯治疗原则,制定个体化止痛方案,并按时滴定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疼痛缓解及不良反应情况,适时调整止痛药物使用。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可滴定后用静脉泵持续泵入。(3)心理干预:癌痛患者常伴随焦虑、恐惧、不安、抑郁、甚至自杀倾向等不良心理行为,请心理科会诊,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等评分检测,并根据具体得分及评估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4)改善生活质量: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交、人际关系、睡眠、日常工作、生活兴趣变化等方面。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或者药物治疗。(5)预防不良反应:止痛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等。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症状明显时给予药物治疗。

1.3 评价量表

疼痛程度: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癌痛程度进行评价,对无法使用NRS的患者使用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进行癌痛程度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心理健康:使用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分,总均分越高表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越好。

不良反应: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嗜睡、肢体水肿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 为认定为研究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癌痛评分比较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痛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癌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癌痛评分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心理健康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 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统计对比两组癌痛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统计对比两组癌痛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和肢体水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潴留、嗜睡及其他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

3 讨论

癌症已成为危害我国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研究显示,癌痛为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若不能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4]。临床调查显示:64% 的癌痛患者未能有效控制疼痛。我国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机体所产生不愉悦的情绪和感觉,且伴有潜在的组织损伤和实质损伤[5]。其中癌痛的发生机制更为复杂,主要机制包括:(1)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88%;(2)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约占11%;(3)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1%[6]。临床上也有不少肿瘤患者可出现与肿瘤无关的疼痛,所以治疗中必须明确癌痛诊断及病因。疼痛的发生包括三个环节:感受器;神经纤维;神经中枢。癌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在软组织、血管、淋巴、内脏、骨等机械或化学刺激激活或激敏机械感受器及化学感受器,通过A纤维或C纤维传至中枢,产生痛觉。

临床上,癌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规范、有效、长期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慌、不安以及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社会交往、自理能力和整体生活质量[7]。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身体及精神压力。癌痛治疗的目标有很多,包括无痛睡眠、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但最终目标是还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临床治疗中规范化的癌痛管理不仅要缓解疼痛,还包括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临床研究表明,在对癌痛患者进行镇痛治疗时,导致其镇痛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包括:(1)用药不规范,未依据癌痛治疗原则合理使用镇痛药物;(2)癌痛患者病情进展,疼痛程度加重,未及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3)患者对用药治疗的依从性差;(4)患者的主管感受和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镇痛效果[8]。癌痛規范化管理可在癌痛的评估、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显著提高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本研究在评估癌痛缓解及不良反应改善基础上,增加了对癌痛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癌痛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显著减轻其癌痛的程度,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且其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和肢体水肿)较少。癌痛规范化管理强调全面评估癌痛病情后,为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缓解癌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在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

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癌痛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显著减轻其癌痛的程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活质量
癌痛到底有多痛,您了解癌痛吗?
癌痛有多种治疗方式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