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2-07-06 14:38曾薇黄丽金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传承新时代

曾薇 黄丽金

[摘  要]雷锋精神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价值意蕴不断丰富,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明晰雷锋精神传承的进程及阶段性特征,破解雷锋精神世代相传的精神密码,优化践行雷锋精神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4-0075-06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1]雷锋精神的永恒性是中國共产党人对雷锋精神真理性、实践性的科学认识,是对在历史进程中把握历史规律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59年来,雷锋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与道德肌体,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成为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精神动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学习雷锋精神,要科学把握雷锋精神演进规律,厘清雷锋精神传承的主要进程及阶段性特征,学深悟透雷锋精神世代传承的精神密码,深入探究雷锋精神传承的实践路径,努力实现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使雷锋精神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一、雷锋精神传承的主要进程及阶段性特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时代的口号,每个时代总是有属于每个时代的问题,正是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科学把握和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社会才会不断进步。雷锋精神的时代魅力不仅是简单的道德示范,更是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其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契合而散发时代魅力。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涵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在每个历史进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鲜明的特征。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精神的生成

20世纪6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此时的中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导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亲笔题词,拉开了学雷锋活动的序幕。此后,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相继为雷锋题词。全国上下积极响应,从国防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机构到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全国性的群众团体组织,相继发布文件倡议向雷锋学习。这一阶段,通过组织报告会、宣讲会,举办事迹展览、话剧演出、走上街头开展学雷锋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加之从新闻报刊到街头横幅、墙上标语等各种宣传媒介的共同奋力宣传,使各地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雷锋精神开始生成并得到积极推广和实践。同时,辽宁抚顺、湖南长沙建立的雷锋纪念馆,全国各地陆续创办的雷锋小学等都成为学雷锋基地,由此为雷锋精神传承提供了多种平台和丰富的资源。这一时期的各项举措和成果为此后的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雷锋活动的特征是以宣传教育为主,政治导向性较强。全国上下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不论是领导人的题词、街头的标语,还是各种形式的主题宣讲会、座谈会,都极具号召力、感染力,所表达的内容都旨在倡导人民大众艰苦奋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雷锋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观、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雷锋精神成为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同时,这一时期人们普遍把做好事等同于学雷锋,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成为雷锋的代名词,雷锋精神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助人为乐”等雷锋精神的内涵得到初步提炼。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弘扬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全面展开。党中央明确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党的十二大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主要内容、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等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活雷锋”朱伯儒、当代“保尔”张海迪等优秀共产党员。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内涵认识进一步深入,弘扬雷锋精神的形式也愈加多样化。

1983年,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了题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的讲话。讲话从雷锋精神对全党、全军、全国青年的意义的视角,倡导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积极投身生产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教育文化建设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争当建设社会主义的先锋。雷锋精神中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和诠释,体现了新时期对普通劳动者更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对公民更多的道德修养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雷锋重新题词,同时强调“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雷锋活动也在不断探索中深入发展。

21世纪初,中国开启了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的新形式,此后,每年的3月5日既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日。通过面向偏远贫困地区开展对口帮扶、下乡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面向残疾人、孤身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日常看望、扶老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等,将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雷锋活动创新结合,积极组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已有的学雷锋志愿者带动更多青年学生、工人农民等普通大众参与其中,形成参与广泛、形式多样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体系。由此,既推动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又实现了弘扬雷锋精神形式的创新,使得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中得到传承。

这一时期,雷锋精神传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传承范围不断拓展、活动开展方式方法丰富多样、社会效果取得进展与突破等方面。学雷锋活动除了在中国大地处处可见,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美国、日本、巴西等国都在阐释雷锋精神,把雷锋称为“精神领袖”。在传承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上,雷锋精神内涵不断丰富,践行领域逐渐扩大,参与途径更加多样。各单位、各团体、各部门都强调要深入理解雷锋精神实质,将雷锋精神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相融合,提升公民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拓展了雷锋精神传承的传播渠道、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与方式。学雷锋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广大群众立足岗位学习雷锋,从军队士兵到乡村教师,从工人到农民,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发扬雷锋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新时代雷鋒精神内涵和传承的深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动员大众参与、推进媒体宣传等方面将雷锋精神全面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有效推动雷锋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为奋进新时代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党中央相继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对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座谈会、参观纪念馆、给群众回信中多次谈到雷锋及雷锋精神,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结合自身实际作奉献,积极践行雷锋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举措都取得了较好的引导效果,实现了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发展。

这一时期,雷锋精神传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活动管理规范化、传承内涵科学化、传承主体大众化。在学雷锋活动管理中,由中共中央印发的学雷锋活动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实施纲要,使得学雷锋活动有迹可循,由“时令性”走向常态化,实现了活动管理规范化。学者对雷锋精神的内涵作了更为科学、全面的总结概括,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倡导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雷锋精神传承的主体上,随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及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广大人民群众对雷锋精神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人人都可学雷锋、人人都可做雷锋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在公共生活中与雷锋精神的联系更为紧密,学雷锋成为每一个普通人的自觉行动。

二、雷锋精神世代传承的精神密码

雷锋精神跨越时空、世代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坚强的政治保障、丰富的实践基础和永恒的价值追求。破解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密码,才能使雷锋精神更好地薪火相传。

(一)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是雷锋精神传承的文化土壤

雷锋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无穷魅力,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对雷锋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创新精神的提炼,是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中国红色革命道德的结合与创新。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之情,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强之志,有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的报国之行,等等。所蕴含的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拯救民族危亡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实际行动。雷锋在党的教育下,树立了一心为民的人生观,立志成为一名忠于党忠于革命的共产主义好战士。雷锋短暂的一生中所坚持的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等精神,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成为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财富。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雷锋精神传承的根本保障

雷锋是一位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共产主义好战士。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人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和弘扬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雷锋形象得以建构,雷锋精神得到传承。自20世纪60年代雷锋精神诞生,历经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雷锋精神已走过半个多世纪。从早期雷锋形象的塑造和雷锋精神的提出,到今天日益完善的雷锋精神的内涵,究其根本,雷锋精神的传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讲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就中国而言,雷锋已经从一个名字转化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文化符号,其从精神力量到物质力量的转化,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的学习和实践,也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加之经过千千万万先进中国共产党员的带头践行和不断完善的学雷锋活动的相关制度,使得在全国上下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雷锋一样的时代楷模,推动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雷锋精神传承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任务和目标。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也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而不断完善其内涵和调整其表达方式。当代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个又一个雷锋传人扎根中国大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投身祖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典型,从“当代雷锋”郭明义到井冈山上的“活雷锋”毛秉华,从扎根云南贫困山区的“校长妈妈”张桂梅到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万名奔赴疫区的志愿者,他们立足岗位,不断开拓创新,给雷锋精神注入新内涵,推动雷锋精神的传承。

(四)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雷锋精神传承的重要条件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化的真实表现。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美好品格的追求。不可否认,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但雷锋精神传承至今并不局限于其所产生的时代。雷锋精神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其所蕴含的热爱祖国、勤俭节约、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不仅是激励中华儿女奋斗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和人类思想的精华。同住地球村的我们,尽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别不同,思想各异,但雷锋精神蕴含的价值理念却是全人类的心之所向。更重要的是,人之为人,社会之为社会,国家之为国家,都需要健康的心态和共同的目标来贯穿始终,而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雷锋精神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追求。雷锋精神蕴含着坚定信仰,坚持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是雷锋的伟大之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

三、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的现实路径

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既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精神面貌的良好展现。新时代的学雷锋活动,只有立足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实践形式,注重贴近生活并加强宣传,才能使雷锋精神历经新时代依旧弦歌不断,代代相传。

(一)加强历史学习,推进学雷锋实践

“时代造就英雄,每个来自平凡的伟大英雄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实见证者。”[4]传承雷锋精神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从学雷锋活动中挖掘其精神实质,总结践行雷锋精神的经验,从中汲取实践智慧。同时,应当加强学习教育,立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实事求是地对雷锋事迹和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记录进行充分考察研究,结合史料深入剖析雷锋精神产生的原因,揭示学雷锋实践活动的历史规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精神动力,走好新时代学雷锋实践的道路,传承好雷锋精神。

(二)创新实践形式,激发学雷锋活力

激发学雷锋活力,弘扬雷锋精神,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雷锋精神代代传承,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应当通过制度将活动组织机构规范化,完善学雷锋的组织领导机制,使学雷锋实践活动逐渐步入常态化。同时,不仅需要改变自上而下的活动模式,发挥青年志愿者协会、公益机构、慈善机构等组织的力量,形成上下联动,也需要组织部门将雷锋精神与新时代发展的特征和需求紧密联系,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以达到内容形式和社会效果、舆论引导和具体落实相统一的目标。将学雷锋实践活动融入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创新性地开展更为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的传承雷锋精神实践活动,在守正创新中激发学雷锋的无限活力。

(三)注重贴近生活,实现学雷锋自覺

任何活动的开展只有立足实践,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才能达到其预期效果。雷锋之所以被人们铭记,雷锋事迹之所以得到广泛流传,雷锋精神之所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源于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一心向党的坚定信仰,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严于律己、爱岗敬业的优良品格。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注重面向生活、面向群众,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把学雷锋活动大众化、生活化、具体化,在脚踏实地的服务社会中践行雷锋精神,在活动中感受获得快乐、感悟生命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人积极参与学雷锋、人人努力学雷锋、人人主动学雷锋的良好氛围,推动人们自觉践行雷锋精神。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学雷锋良好环境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精神谱系中一个闪亮的坐标,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精神符号。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153,通过制定规范化、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宣传方案,加大雷锋式人物、团体、单位的宣传,加强对雷锋精神的传播,扩大学雷锋活动的覆盖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传承雷锋精神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在全社会积极学习并践行雷锋精神的同时,曾出现娱乐化抹黑、污蔑雷锋及雷锋精神的现象。对于现实生活和网络上诋毁雷锋和雷锋精神的言论,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查处,强化网络建设,净化网络空间,还原事实真相,对历史虚无主义者、利己主义者的构陷作出迅速又掷地有声的回应,消除虚假信息对雷锋形象的负面影响。同时,要打破雷锋精神的传统宣传模式,将包括雷锋精神在内的一整批伟大精神同新时代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和完善话语体系讲好雷锋故事,传播好雷锋精神,营造学雷锋的良好环境,进而引领人们践行雷锋精神的新风尚,弘扬好雷锋精神。

总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以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雷锋精神,使得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深刻领会新时代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N].人民日报,2018-09-29(1).

[2]江泽民.江泽民接见“雷锋团”的讲话[J].求是,1991(6):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谢文凤,贺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三维向度[J].毛泽东研究,2021(5):54-6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王  雨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传承新时代
浅谈雷锋精神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