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辞”双线 得法寄情

2022-07-06 05:25许士慧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6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

许士慧

【背景分析】

《口语交际》,很久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尴尬的地位,教材中有专门的教材设计体现,但考试时不会在考卷中出现,更没有考“口语”,这一教学版块往往被教师忽略。久而久之,想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提升就有些无法落到实处。

最新部编版教材的编排明确指出:现在的语文课教什么,其实就是落实相应的语文要素。在这样的导向下,对于每册都安排了的四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必须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就是:重视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从整套教材的编排来说,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交际的能力是需要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每一次的口语交际内容的设置,绝对不能进行割裂,简单的学习一种表达方法,而且像滚雪球一样,六年中,让学生的“说”和“听”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方法;情感主线;并行

【案例描述】

新教材使用以来,口语交际课型越来越被重视。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要求,把“口语交际”提到课堂上。但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或上成了专门的“说话”课,师生漫无目的的说,毫无把控;或上成了品德教育课,成了教师的“说教”课。整个堂课看似热闹,师生有融洽的交流展示,但是深究:交际的要素如何落实,口语交际课主要培养学生“说”和“听”这两个能力的目标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实现。

另一个方面,每一次口语交际的语文要素落实,需要有一个载体来实现,即设定了一定的交际情境。有情境,就要有“情”有“境”。“情”就体现在交际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是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习得交际方法、运用交际方法、提升交际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选取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进行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更好的落实“情感”和“方法”两条线,达成“口语交际”的功能性。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之爱”, 这是本单元人文要素的延续,也是对本单元表达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交际实践,为单元习作表达自己的看法作方法铺垫。通过对教材事例中父母的行为发表看法时,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處,体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互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围绕话题父母之爱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能够有明确的观点,并用恰当的材料来支持观点。“听”实现“尊重他人”、“积极回应”等应对能力。

课堂实录:

(一)引出话题——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二)播放根据教材内容录制好视频

(三)课件出示教材中案例一:李刚的考试成绩不稳,总是忽高忽低。这次,李刚没考好,爸爸狠狠地训斥了李刚。训斥完了,爸爸又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四)师生根据视频和案例进行交流。

师:视频里的这样的爸爸是否似曾相识?

生:是。

师:视频中李刚的爸爸这样爱孩子好不好?你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

注意说的时候: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板书:观点明确 材料恰当)

听的时候:要尊重别人的发言,积极回应。

(板书:尊重他人  积极回应)

师:谁来说?

生:我认为李刚爸爸的做法是对的。

师:说的好,观点很明确。

师:这样的爸爸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因为这样的爸爸太严厉,会让李刚很害怕,更加畏惧学习和考试。

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时候,你频频点头,有什么想法?

生: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我也认为严厉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师:你们俩的观点不谋而合。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有不同意见。虽然李刚的爸爸很严厉,但是严厉也是一种爱。

师:你很有主见。真是一个有想法的孩子。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生:我是有亲身经历的。有一次我考差了,我爸爸也是严厉批评了我,让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现在我就认真学习了。只是我觉得李刚的爸爸对孩子严厉的方法不太对,我爸爸只是用严厉的语气批评我,并没有罚抄、罚写之类的。

师:很好,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而且你长大了,一定是个好爸爸。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俗话说:一个好妈妈,一个好爸爸,可以影响未来三代人。

师: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妇,两个都是大学教授,80多岁,非常受人尊敬。可他们唯一的儿子,二十三年却不回家。二十三年不闻不问,离开家出走。这两位教授到了耄耋之年,想见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二十三年不回家呢?因为,在儿子小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他爸爸做了一件事,他耿耿于怀。什么事情呢,就是因为有一次写作业,字写得差,他爸爸就骂说:“你这个字像不像字啊”“像!”爸爸又追问:“你究竟写得像不像字?”“像!”第三遍“你这真写的真的像字吗?”“像!”他爸爸就“啪”、“啪”给了儿子两个耳光,脸上一边一个掌印。儿子没有哭,也没有闹,眼睛直直地盯着爸爸,看了足足五分钟。最后离家出走,就这样二十三年没有回家。

师:像这个爸爸的做法,对吗?

生:不对。

师:确实,作为爸爸要严中有爱,严中有德,这才是真正的好爸爸。

【案例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主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搭建有梯度的交际平台、拓宽交际的空间等方面,创设口语交际平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交际更贴近实际,使语言的表达和交流由单向变成双向乃至多向,让学生的交际真实地发生,提升他们的应对能力。

一、紧扣语文要素,明确“方法”线 。

交流伊始,教师亮出本次口语交际方法:说的时候: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听的时候:要尊重别人的发言,积极回应。这样的交流“有法可依”,不再是漫无目、天马行空的空谈。

在交流互动中,教师根据交际方法,对学生的交流做有针对性的评价。

当学生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的评价“你有明确的观点”;当学生能用自己的例子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教师的回应“你能够用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此时,表达的同学和听的同学都能够理解到:原来这就是观点明确。评价中落实了交际方法。

此环节中,师生交流是主线,同时穿插了生生交流,很好的实现了“回应”。“回应”不只是“你有什么想法”,教师还关注到的学生“频频点头”,这一评价,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要关注对方的神态、动作等肢体语言,把“回应”的范畴扩大化。

特别要留意的是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先用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做为材料,再与学生互动,最后才表达出对这件事的看法。这个过程是教学生运用习得的交际方法,能做到灵活多变,有理有据,才是把“方法”用的游刃有余,实践用落实了交际方法。

二、紧扣单元主题,走稳“情感”线。

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完成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理解了课文要表达的“父母之爱”,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此时口语交际恰到好处。

教材中的案例是一段简短的文字,将没有温度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的视频,赋予文字生活化的影子。通过语言、声音、活动的画面,创设出真实的交际情景。因为感觉真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景,自然进入角色,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学习、去发展。

“视频里这样的爸爸是否似曾相识?”紧紧地抓住学生的与案例的“共情”,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课堂有了情感的温度,紧扣了“情感”线。

讨论案例中爸爸的做法,就是“讨论父母之爱”,“这样爸爸你喜欢吗?”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爱”看法,其实是学生情感的理解、态度以及表达。接着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用例子证明自己對“情”的正确理解和取向。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分享案例,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富有思考性的做法,给学生心理一次次撞击,一次次取舍,一次次正确看待“情”,正确理解“情”,正确表达“情”,

这个过程,处处落实了“情感”目标。

三、“双线”并行,相得益彰。

“方法线”和“情感线”,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交际需要方法,方法必须明确,通过学习获得,而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及时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实现口语交际的功能性。交际也要情感,情感需要被讨论、被理解、被感悟、被表达。落脚点是表达。口语交际,如何表达,回归到方法。

可见,只有两条线是交叉并行,才能真正让交际有所得。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缺环现象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