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收载变化探讨动物药的发展情况

2022-07-06 01:17雷燕莉王习著许庆东马焓彬蒋泓淼赵灵丽徐玉玲
关键词:水蛭牛黄药典

雷燕莉,王习著,许庆东,马焓彬,蒋泓淼,赵灵丽,徐玉玲

(1.成都大学 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2.湖北省浠水县农业农村局,湖北 黄冈 438200)

0 引 言

动物药材,是指源于动物整体、器官、组织、提取物或加工品的资源性产品,与植物药、矿物药共同构成了中药材应用体系,是传统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类药材尤其是来源于高等动物的药材,所含化学有效成分常与人体中某些物质相似,具有独特的疗效.本文结合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从动物药历史沿革、收载内容、收载内容变化原因与保护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为动物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历史沿革

我国应用动物药的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了麝香、牛黄与鹿茸等67种动物类药材(占全书365种的18.4%)[1],唐代《新修本草》收载了128种(占全书844种的15.2%),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收载了461种(占全书1 892种药物的24.4%)[2],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在此基础上又增收了122种(占全书921种的13.2%)[3],《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版)收载药用动物2 341种[4],《中华本草》收载动物药1 050种(占全书8 980种的11.7%)[5].

《中国药典》从1953年颁布第1版起,至今已是第11版,历版药典的动物药收载情况如图1所示.最新版202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动物类药材51种[6],其品种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历版《中国药典》收载动物药情况

图2 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动物药品种情况

由图1可知,《中国药典》收载动物类药材数量于1977年版达最高,共收载53种,1977年版取消收载了1963年版的犀角、刺猬皮与马宝等5种动物药,但新增收了水牛角、龟甲胶、阿胶与鹿角胶等6种药材[7].1995年版[8]、2015年版[9]与2020年版[6]中分别取消收载了五灵脂、紫河车与穿山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2005年版首次收载人工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2种人工制造药材[10].

2 收载动物药标准内容

《中国药典》收载动物药标准主要包括动物类药材的名称、基原、性状、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等项目.

2.1 收载动物药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中国药典》中鉴别项下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显微鉴别包括横切面与粉末等的鉴别,均指经过一定方法制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特征,理化鉴别包括物理、化学、光谱与色谱等鉴别方法.《中国药典》中动物药首次采用新研究技术进行定性鉴别与定量测定的情况见表1.

表1 《中国药典》首次采用新研究技术进行定性鉴别与定量测定的情况

以牛黄的含量测定方法变化为例,1990年版中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牛黄中的牛黄胆酸与胆红素的含量进行测定[12],2000年版采用薄层色谱法取代分光光度法测定胆酸[13],2015年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代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胆红素[9].牛黄含量测定方法的更新,以及历版《中国药典》对动物药研究技术的收载情况,表明我国中药标准研究技术的进步.

另外,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包括瓦楞子、牛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石决明、冬虫夏草、五倍子、水蛭、牡蛎、龟甲胶、阿胶、鹿角胶、海螵蛸、猪胆粉、斑蝥、蛤壳、蜂胶、蜂蜜、麝香与蟾酥共20种动物药有含量测定项目的记载.从进行含量测定的药材数量来看,较1985年版首次进行含量测定(斑蝥与蜂蜜)的药材数量,增加了9倍[11].从测定方法看,1985年版仅采用容量分析法,2020年版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4种测定方法[6].《中国药典》中记载有含量测定项目动物药数量的增加,以及含量检测方法的不断更新,表明《中国药典》对动物类药材质量控制愈加严格.

2.2 收载动物药的其他检查项

《中国药典》中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对药材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与纯度等方面的要求,主要有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重金属及黄曲霉毒素等方面的检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只有僵蚕记载了其黄曲霉毒素的检查[14],而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九香虫、土鳖虫、水蛭、全蝎、蜈蚣与蜂房共6种动物类药材的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及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物,199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B1列为1类致癌物,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15].对黄曲霉毒素限度检查的药材数量不断增加表明了《中国药典》中动物类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药品安全性明显提高.

3 收载变化的原因探析

3.1 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完善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另外,1989年1月14日发布并实施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进行了总结.2021年初,新一版《名录》经调整后正式发布.调整后的新《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名录》将保护动物的保护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并且对水生与陆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有234种和1类,其中穿山甲、虎、豹、亚洲象、梅花鹿与白唇鹿等多个品种具有药用记载且具有药用价值;属二级保护的有746种和7类,其中棕熊、麝(类)、蛤蚧与玳瑁等多个品种具有药用记载且具有药用价值[16].

穿山甲药材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的鳞甲.穿山甲是世界上遭受非法贸易最严重的哺乳动物之一,全球现存8种穿山甲.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于2020年6月5日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且2020年版《中国药典》取消了对穿山甲的收载.

3.2 卫生学要求

药品卫生学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药品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药品微生物控制体系也更加严谨合理,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了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8].

1990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五灵脂是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Miline-Edwards)的干燥粪便,失笑散是五灵脂(醋炒)、蒲黄(炒)与蒲黄粉碎成粗粉,混匀,过筛制得.五灵脂及其散剂失笑散均含有动物干燥粪便,其不符合相关卫生学要求,《中国药典》于1995年版正式取消收载五灵脂及其散剂失笑散[8].

3.3 伦理要求

2015版《中国药典》正式取消收载紫河车.紫河车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将新鲜胎盘除去羊膜和脐带,反复冲洗至去净血液,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干燥而得,具有温肾补精与益气养血的功效.但近年来,将人胎盘作为食用药材的合理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紫河车为人体器官组织,将其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容易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并且胎盘是母体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营养物质存在的同时也可能存在病毒等有害物质.

4 动物药保护发展措施

驯养发展与替代研究相结合,是解决野生动物保护和市场需求矛盾的根本途径[17].利用功效相似进行品种替代,扩大药用部位或使用亲缘相近的药用动、植物替代,不仅要强调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同时也要重视对其的开发利用,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4.1 近缘替换

结合对动物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以及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同种属或亲缘关系相近种属的生物之间的相互替代,可以寻找珍稀动物的替代用品[18].

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Linnaeus)的角,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与散血解毒的功效.但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赛加羚羊属一级保护品种,则可利用山羊角等与其有一定亲缘关系的药材来代替羚羊角[19],对保护药用动物资源及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2 人工饲养

药用动物资源的大量需求促进了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同时人工养殖技术也利于对动物的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药典》中所记载的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onipponica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acranulataWhitman)的干燥全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有效药用成分为水蛭素,水蛭素是已知最有效的天然抗凝剂,其作用优于肝素,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据调查发现水蛭还具有抗肿瘤、抗细胞凋亡、抗炎与抗纤维化等作用[20].人工养殖水蛭不仅能促进水蛭的药用研究,同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水蛭的养殖主要为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其具有管理方便,能在短时间内更换新水或清池消毒,养水蛭面积不分大小3个优点[21].

4.3 人工制造

《中国药典》中所记载的体外培育牛黄是以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与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的.与天然牛黄有相似的药效功能,但相比于天然牛黄而言,其药源更多,较易于满足医药需求,且其产量、质量与经济效应更为乐观[22].

虎骨是猫科动物虎(PantheratigrisL.)的干燥骨骼,具有强筋骨、祛风湿与止痛等功效.人工虎骨作为虎骨的替代品,其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以及安全性指标与天然虎骨无明显差异,可完全代替天然虎骨,陕西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人工虎骨粉的全套技术工艺及生产经营权.

4.4 活体取药

随着保护动物权利意识的进步,科研人员逐渐利用新科技手段扩大药源.人工引流熊胆汁技术可解决熊胆在临床使用中的匮乏问题,并能相对减轻传统取熊胆方法带给动物的痛苦.另外,可以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对动物体内生理环境进行干扰, 使其产生病理产物,如人工珍珠的制备[23].

5 结 结

动物类药材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一大瑰宝,虽然历版《中国药典》中所记载的动物药数量远不及植物类药材,但也正因如此,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发布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1953年版至2020年版的《中国药典》中所记载的动物类药材逐渐向动物药替代与人工制造等方向发展,其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等方法也更加合理、科学与准确.但与植物药相比,应该加强对动物药有效成分与质量标准的研究,为动物药及其制剂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等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提高动物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坚持保护和发展利用相平衡的模式,积极寻找动物药替代与人工制造用品,开发其他具有药理活性的动物药,扩大动物药资源,促进动物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蛭牛黄药典
磨刀
穿山甲药典除名
磨刀
2017年版《英国药典》概述及启示
小“吸血鬼”水蛭
落后药品标准将被“踢出”药典
一个“蚂蟥”养殖户的创业之路
扁鹊与牛黄
只是喝酒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