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啡改善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

2022-07-06 08:59李洪影庞红利祁向雯
西北药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造模脊髓芬太尼

李洪影,庞红利,祁向雯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开封 475001

瑞芬太尼属于μ 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起效快、代谢快的临床常用麻醉药,但其在发挥麻醉效应的同时,也会诱发痛觉过敏,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敏化,加重患者的痛苦[1-3]。目前,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机制尚未明确,只能以镇痛药物治疗,其中以纳布啡的镇痛效果最为突出[4]。常染色质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euchromatic histone-lysineNmethyltransferase 2,EHMT2),又称G9a,属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近期的研究发现[5],G9a参与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维持、发展,而钠激活钾通道(KCNT1,Slack)与神经元兴奋性存在密切关系,故推测G9a、Slack可能参与了机体神经疼痛的发生过程。鉴于此,本研究建造了瑞芬太尼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反应模型,分析纳布啡对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纳布啡对G9a、Slack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纳布啡的具体镇痛机制、减轻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奠定基础。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Ugo Basil机械痛敏测试仪、Ugo Basile热痛敏测试仪均购自上海溪拓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SF-80型荧光显微镜(上海巴拓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批号20181102,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氟醚(批号20181214,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金霉素软膏(批号20190118,长春翔通药业有限公司);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ELISA 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兔抗大鼠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单克隆抗体、兔抗大鼠G9a抗体、兔抗大鼠KCNT1(Slack)抗体、β-actin抗体单克隆抗体一抗均购自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山羊抗兔二抗(北京中山金桥生物有限公司)。

1.3 动物

SPF级雄 性SD 大 鼠,55 只,7 周 龄,体 质 量 为250~270 g,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号SCXK(豫)2017-0001。实验开展前适应性饲养1周,大鼠可自由进食、进水,环境温度维持在22℃±2℃,每日8∶00—20∶00 开灯,20∶00—次日8∶00熄灯。

2 方法

2.1 分组与造模

从5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30只,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每组10只,其余25只建造瑞芬太尼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反应模型[6],20 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纳布啡组,每组10只。瑞芬太尼组、模型组、纳布啡组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消毒腹部皮肤,皮下刺入头皮针,以胶带固定,连接输液泵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4 mg·kg-1,0.8 m L·h-1,30 min,对照组仅输注等体积(0.4 m L)生理盐水,输注时间同上。各组完成输注5 min后,对切口痛组、模型组、纳布啡组进行左后足底切口术干预,即在左后足底进行碘伏消毒,用11号刀片从近端0.5 cm 开始向趾端取长约1 cm的切口,切开皮肤、筋膜后,挑起足底肌肉,纵向切割,保持起止附着点完整。用纱布按压止血,取5-0尼龙丝线缝合皮肤,切口处覆盖以金霉素软膏抗感染。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大鼠仅固定至手术台上相同时间。纳布啡组在泵注瑞芬太尼前3 min,静注0.6 mg·kg-1纳布啡,其他各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成功的标准: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大鼠造模后48 h 的机械缩足反应阈(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热缩足 反应潜伏 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下降。

2.2 大鼠痛觉行为学测定

在造模后6、12、24、48 h进行痛觉行为学测定,用Ugo Basile机械痛敏测试仪检测大鼠PWMT。将大鼠置于检测箱中,检测箱底部有金属网,待大鼠适应15 min后,将测试仪探针对准其左后足底切口附近,启动测试仪,若大鼠出现抬足行为则视为阳性反应,记录测试仪启动至大鼠抬足的测量值。每个测试重复3次,间隔5 min,计算平均测量值,即PWMT。用Ugo Basile热痛敏测试仪检测大鼠PWTL,将大鼠置于有玻璃底的箱内,适应15 min,调整测试仪的红外线热辐射探头强度,使其产生热量刺激大鼠10 s,将测试仪红外线探头对准足底切口,启动测试仪,记录测试仪启动至大鼠移开左足的时间,计算PWTL,计算方法同上。

2.3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脊髓背角炎症因子

完成最后1次痛觉行为学检测后,将大鼠以颈椎脱臼的方式处死,快速剪开大鼠椎弓根,暴露脊髓组织,取大鼠左侧L4~6脊髓背角组织,保留在-80℃冰箱内。组织匀浆,4℃以1 500 r·min-1离心30 min,半径为10 cm,取上清液。按大鼠TNF-α、IL-1βELISA 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用酶标仪检测450 nm处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TNF-α、IL-1β的含量。

2.4 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

大鼠处死后取出L4~5脊髓段,固定2 h,置于质量浓度为300 g·L-1的蔗糖溶液内(4℃)脱水3 d,制作厚25μm 的切片。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冲洗3次,每次5 min。室温下以血清封闭,1 h后加入一抗,即抗GFAP 单克隆抗体(1∶200),次日用PBS冲洗后,加入FITC 标记的二抗(1∶200),室温下避光孵育,1 h后用PBS冲洗,随机挑选切片置于载玻片上,于荧光显微镜下用FITC滤镜观察、拍照。

2.5 脊髓背角G9a、Slack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背角组织G9a蛋白、Slack总蛋白以及膜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大鼠脊髓背角组织内加入预冷的组织蛋白裂解液,研磨为匀浆,在4℃以12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取上清液,即脊髓背角组织总蛋白。用膜蛋白提取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提取膜蛋白,并在95℃下变性5 min,用BCA 法检验蛋白浓度,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转膜,将膜置于质量浓度为50 g·L-1的脱脂牛奶中于室温下封闭2 h,洗膜后加入一抗,包括兔抗大鼠G9a抗体、兔抗大鼠KCNT1(Slack)抗体和β-actin抗体(1∶1 000),4℃孵育过夜,用PBS清洗3次,每次5 min,加入HRP 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抗(1∶2 000),室温孵育2 h,用PBS清洗3次,每次5 min,置于暗室内加入发光试剂曝光,扫描成像。用Gene Tools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条带灰度值分析,以目的蛋白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反映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2.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间的比较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痛阈

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模型组大鼠的PWMT 值持续降低,而纳布啡组PWMT 值持续增大(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模型组、纳布啡组大鼠的PWMT 值均减小(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模型组PWMT 值减小、纳布啡组PWMT 值增大(P<0.05),切口痛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布啡组PWMT值增大(P<0.05)。结果见表1。

表1 大鼠造模后6、12、24、48 h PWMT值的比较(±s,n=10)Tab.1 Comparison of PWMT values of rats at 6,12,24 and 48 hours after modeling(±s,n=10)

表1 大鼠造模后6、12、24、48 h PWMT值的比较(±s,n=10)Tab.1 Comparison of PWMT values of rats at 6,12,24 and 48 hours after modeling(±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b P<0.05;与切口痛组比较,c P<0.05;与模型组比较,d P<0.05;与6 h比较,e P<0.05;与12 h比较,f P<0.05;与24 h比较,g P<0.05。

项目 PWMT/g 6 h 12 h 24 h 48 h对照组 21.32±1.28 20.75±1.08 20.39±1.47 20.63±1.14瑞芬太尼组 16.55±2.31a 14.45±1.74ae 13.05±1.79aef 12.01±1.28aefg切口痛组 15.25±1.79a 13.48±1.75ae 12.69±1.26aef 11.41±1.16aefg模型组 12.36±1.08abc 11.12±1.07abce 7.36±1.33abcef 6.25±1.15abcefg纳布啡组 17.39±1.35abcd 18.06±1.19abcde 19.47±1.03abcdef 20.39±1.17abcdefg F 40.537 74.430 147.853 278.538 P<0.001 <0.001 <0.001 <0.001

3.2 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热痛阈

随造模时间的延长,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模型组大鼠的PWTL值持续减小,而纳布啡组PWTL 值持续增大(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模型组、纳布啡组的PWTL 值均减小(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模型组PWTL 值减小、纳布啡组PWTL 值增大(P<0.05),切口痛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布啡组PWTL 值增大 (P<0.05)。结果见表2。

表2 大鼠造模后6、12、24、48 h PWTL值的比较(±s,n=10)Tab.2 Comparison of PWTL values of rats at 6,12,24 and 48 hours after modeling(±s,n=10)

表2 大鼠造模后6、12、24、48 h PWTL值的比较(±s,n=10)Tab.2 Comparison of PWTL values of rats at 6,12,24 and 48 hours after modeling(±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b P<0.05;与切口痛组比较,c P<0.05;与模型组比较,d P<0.05;本组各时间段比较,e P<0.05。

项目 PWTL/s造模后6 h 造模后12 h 造模后24 h 造模后48 h对照组 27.69±1.08 27.59±1.12 27.83±1.57 27.06±1.44瑞芬太尼组 18.05±2.01ae 17.95±1.49ae 15.45±1.99ae 14.71±1.88ae切口痛组 17.94±2.09ae 16.27±1.77ae 15.09±1.36ae 14.11±1.51ae模型组 15.42±1.22abce 14.29±1.67abce 12.06±1.34abce 10.28±1.05abce纳布啡组 20.42±1.55abcde 22.42±1.69abcde 24.09±1.75abcde 26.33±1.87abcde F 81.958 116.045 171.219 236.023 P<0.001 <0.001 <0.001 <0.001

3.3 大鼠脊髓背角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模型组、纳布啡组大鼠TNF-α、IL-1β的水平升高(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1β的水平升高,纳布啡组TNF-α、IL-1β的水平降低(P<0.05),切口痛组与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布啡组TNF-α、IL-1β的水平降低(P<0.05)。结果见表3。

表3 大鼠脊髓背角的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比较(±s,n=10)Tab.3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spinal dorsal horn of rats(±s,n=10)

表3 大鼠脊髓背角的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比较(±s,n=10)Tab.3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spinal dorsal horn of rats(±s,n=10)

注:与 对 照 组 比 较,a P <0.05;与瑞 芬 太 尼 组 比 较,b P<0.05;与 切 口 痛 组 比 较,c P <0.05;与 模 型 组 比 较,d P<0.05。

项目 TNF-α/(pg·mg-1)IL-1β/(pg·mg-1)对照组27.35±3.26 49.81±6.34瑞芬太尼组 55.18±6.77a 149.42±11.71a切口痛组 56.39±7.05a 150.08±10.66a模型组 69.82±9.64abc 186.05±19.25abc纳布啡组 39.97±5.37abcd 81.67±8.22abcd F 58.888 213.808 P<0.001 <0.001

3.4 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状态

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激活,模型组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最大,纳布啡组较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有所改善。结果见图1。

图1 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状态(×200)Fig.1 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in spinal dorsal horn of rats(×200)

3.5 大鼠脊髓背角G9a、Slack总蛋白以及膜蛋白的表达

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模型组、纳布啡组G9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Slack总蛋白与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模型组G9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Slack总蛋白与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纳布啡组G9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Slack总蛋白与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切口痛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布啡组G9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Slack总蛋白与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果见表4、图2。

图2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背角G9a、Slack总蛋白以及膜蛋白的表达水平Fig.2 Western blot detecti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9a,Slack total protein and membrane protein in the dorsal horn of rat spinal cord

表4 大鼠脊髓背角G9a、Slack总蛋白以及膜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s,n=10)Tab.4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 of G9a,Slack total protein and membrane protein in spinal dorsal horn of rats(±s,n=10)

表4 大鼠脊髓背角G9a、Slack总蛋白以及膜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s,n=10)Tab.4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 of G9a,Slack total protein and membrane protein in spinal dorsal horn of rats(±s,n=10)

注:与 对 照 组比较,a P <0.05;与 瑞 芬 太 尼 组 比 较,b P<0.05;与切口痛组比较,c P<0.05;与模型组比较,d P<0.05。

项目 G9a Slack总蛋白 膜蛋白对照组0.92±0.05 0.93±0.06 0.91±0.07瑞芬太尼组 1.19±0.15a 0.69±0.08a 0.59±0.05a切口痛组 1.22±0.18a 0.55±0.09a 0.46±0.06a模型组 1.36±0.12abc 0.46±0.06abc 0.32±0.04abc纳布啡组 1.03±0.14abcd 0.81±0.05abcd 0.72±0.07abcd F 16.100 74.628 149.000 P<0.001 <0.001 <0.001

4 讨论

瑞芬太尼可诱发痛觉过敏已被证实,目前其往往与其他药物联用麻醉,其中与纳布啡联用的频率最高[7]。纳布啡属于混合型阿片类受体调控剂,可激活κ型阿片受体,同时拮抗μ受体,缓解由μ受体激动剂所致的不良反应[8]。有研究发现[9],纳布啡可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术后疼痛、寒战等的发生,因此推荐纳布啡为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一线药物。

本研究在大鼠吸入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麻醉的状态下进行切口手术,模拟目前广泛应用于人体的麻醉手术,结果显示,泵注瑞芬太尼、切口手术均可诱发明显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泵注瑞芬太尼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大鼠术后的疼痛感,而预先采用纳布啡可使大鼠术后PWMT 和PWTL 值上升,且伴随造模时间的延长,大鼠PWMT 和PWTL 值持续上升,表明纳布啡可改善由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近20年来,诸多研究证明中枢、外周神经炎症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个体发生炎症或者神经损伤后,神经胶质细胞,如中枢星形胶质细胞可迅速增生,释放大量炎症递质、细胞因子,影响神经元周围离子环境,突触间隙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浓度提高,诱发中枢神经元敏感化[10-12]。因此,众多学者从抑制中枢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出发,探索镇痛药物用于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纳布啡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更接近对照组,且TNF-α、IL-1β的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TNF-α与IL-1β释放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过程,而纳布啡可通过抑制星型胶质细胞活化、下调炎症因子水平达到镇痛的目的。

G9a是一种由EHMT2 编码、负责定位组蛋白甲基化位点的组蛋白修饰酶,在抑制基因转录方面的作用已经被人熟知,其可通过催化H3K9 的二甲基化(histone H3 lysine 9 dimethylation,H3K9Me2),调控神经元中钾离子通路表达沉默,这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观遗传学相关机制[15-16]。神经损伤、炎症可诱发H3K9Me2上调,在钾离子通路启动子部位富集,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导致多种钾离子通路沉默[17]。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后48 h 的G9a蛋白水平上调,而纳布啡组G9a蛋白的水平下调,表明G9a通路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形成过程,而纳布啡可下调G9a通路,这可能是纳布啡镇痛的作用机制之一。Slack通路是由KCNT1基因编码的钠离子激活的钾离子通路,广泛存在于谷氨酸能神经突触上,其所介导的钾离子外向电流,可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表现为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动作电位的振幅和频率下降[18]。Slack蛋白受到抑制后,可增强由氨甲基膦酸(aminomethyl phosphonic,AMPA)受体所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抑制AMPA受体-Slack负反馈调控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兴奋性谷氨酸突触后电位[19-20]。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lack总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下调,表明Slack 通路也参与了由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形成过程;与模型组比较,纳布啡组Slack总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上调,表明纳布啡可通过上调Slack通路发挥镇痛效应。

综上所述,预先使用纳布啡可改善由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可能是通过下调G9a、上调Slack的表达实现镇痛效果。

猜你喜欢
造模脊髓芬太尼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蛋鸡输卵管炎造模方法的筛选与验证
SD大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的比较研究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讨
大鼠失眠模型造模中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改良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