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的护理教育学教学设计、应用及评价

2022-07-06 08:14余晓云肖焕新
护理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学专项护理

许 燕,余晓云,肖焕新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护理教育学是护理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有初步开展护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1]。学生要在学好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用于教学活动中,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媒体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并能进行一定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整合为一个整体,在教学设计、实践、反思和评价中协调运用各种复杂的知识和技能。课程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此,研究者在教学中应用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4C/ID)对护理教育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以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从教学伊始就为学生提供整体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抽象概念、理论后,有机会演练复杂技能,帮助学生实现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最终目标。

1 4C/ID 模式简述

4C/ID 模式是由荷兰开放大学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教授于1997 年提出的,是目前较具代表性和竞争力的、适用于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模式[2],用于计算机、工程、机械、英语、信息、物理、医学、护理等领域教学设计中[3-5]。4C/ID 模式主要有学习任务(①设计学习任务;②编制评估工具;③排序任务类别)、支持性信息(④设计支持性信息;⑤厘清认知策略;⑥确定心理模式)、程序性信息(⑦设计支持程序;⑧明晰认知规则;⑨弄清前提知识)和专项操练(⑩安排专项操练)4 个要素(10 个步骤)。学习任务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案例、实施的项目、解决的问题等;支持性信息是指帮助学生学会完成学习任务的非常规方面,即学习任务中的非重复性技能,包括问题解决和推理;支持程序让学生学会完成学习任务的常规方面,即学习任务中的重复性技能,如教学目标的编制;专项操练指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进行的额外练习。4 个要素与其中4 个设计步骤直接对应步骤①、④、⑦、⑩,另外6 个步骤是这些设计步骤的补充,只是在确实必要的时候才加以实施[6]。

2 护理教育学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以“综合任务——学生小讲课”为例,介绍护理教育学的教学设计。

2.1 学习任务设计 对“学生能进行理论课授课”这一整体教学目标进行研讨,将教学目标分解、细化到学生易于学习的任务组和专项练习,并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对任务组和专项练习进行排序。见表1。

表1 护理教育学的学习任务设计

2.2 提供支持性信息 教师在完成理论讲授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视频讲解,以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同时采用实例说明、课堂讨论、研究作业等方式呈现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7]。如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专项练习3),并由学生和教师分别给予评价和反馈。

2.3 提供支持程序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原理、规则、方法等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程序化、模式化的处理,促进知识的应用。如讲到“教学目标的编制方法”时,结合教学目标编制的“ABCD”模式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内容程序化,通过教学目标的编制(专项练习1),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2.4 安排专项练习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发布不同的专项练习,指导学生反复进行练习直至合格为止。绝大部分专项练习由学生课后完成,通过云班课提交,教师和学生分别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在课上集中对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并向学生们展示优秀作品。学生完成专项练习后,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比较熟练,在此基础上完成任务组的练习,最终通过“学生小讲课”这个任务,把之前的任务组和专项练习串联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演示和教学评价。

3 应用

3.1 研究对象 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十三五”规划教材《护理教育学》中的相关内容,见表2。实施对象:观察组为2020 级护理专升本学生64 人;对照组为2020 级“3+3+2”护理贯通本科班学生67 人。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时数有限,采用分组教学策略,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学习。为了方便小组内成员互动,采用自愿组合的方式分为13 组,每组4~6 人。

表2 护理教育学整体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

3.2 教学实施 本研究教学实施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每组学生均有笔记本电脑或Pad,每个学生均有智能手机,以方便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微信群和云班课,方便资料共享、作业评价和有效交流。观察组学生采用基于4C/ID 模式的教学设计,课后完成专项练习,实习课完成各任务组任务和最终任务。对照组学生不进行课后的专项练习,其他教学过程、评价方式、考试试卷与观察组完全相同。

3.3 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通过自编问卷评价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学生匿名回答。评价指标:A 指能够理解课程计划的主要项目及含义;B 指能够按照要求编制某一课程的课程标准;C 指能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D 指能够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E 指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要求编制符合规范的教学目标;F 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能够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G 指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H 指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I 指能够完成理论课教案的书写;J 指能够完成PPT 制作,字体、字号、布局合理,并能进行视频和图片的插入,使用合适的动画效果;K 指能够完成1 个小讲课任务;L 指能够根据课堂授课评价的5 个组成部分(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从学生评价的角度编制1 份教师理论课授课质量评价表;M 指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评价;N 指通过学习有利于个人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共回收问卷131 份,观察组64 份,对照组67 份,回收率96.32%,均为有效问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想法。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Mann-Whitney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4 结果

4.1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单位:人

4.2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单位:分

表4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单位:分

注:t=5.626,P<0.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考试成绩76.72±8.68 66.31±12.49人数67 69

5 讨论

5.1 基于4C/ID 模式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表3 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在编制教学目标(E),重点及难点分析(F),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G),选择教学媒体(H),PPT 制作(J),教学评价(L),个人教学能力(N)7 个方面的提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01)。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分解教学任务,强化学生进行专项练习,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整合,与Mukadder 等[8]研究结果一致。

5.2 基于4C/ID 模式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 基于4C/ID 模式的教学设计,既是整体教学设计,又是有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设计转向培养复杂技能发展的整体教学设计[3],这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充分理解整体教学设计的特点,充分把握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性教学任务,才能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5.3 基于4C/ID 模式的教学设计应与ADDIE 模式相结合 ADDIE 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包括分析(analysis,A)、设计(design,D)、发展(develop,D)、执行(implement,I)、评估(evaluate,E)5 个阶段,形成性评估贯穿于各个阶段,这就是ADDIE 模式。ADDIE 模式在护理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但是该模式仅提供了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有时并不能满足教学设计需要[10]。而基于4C/ID 模式的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过程的前两个阶段,即对任务与内容的分析和设计。10 个步骤在关注任务和内容的同时,更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或职业胜任力的分析与转化,而分析的结果则转化为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6]。因此,基于4C/ID 模式的教学设计应与ADDIE 模式一起运用,以支持“10 个步骤”中没有涉及的活动,如需求评估和分析,教学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教学活动后的总结性评估等,同时也使ADDIE 模式的分析、设计步骤更加具体、完善。

基于4C/ID 模式的教学设计在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但其设计过程步骤清晰,是一个可复制的过程,希望更多研究者把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教学中。

猜你喜欢
教育学专项护理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