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一的一种解释:从月旦评到九品官人法

2022-07-06 07:13刘绪义
领导文萃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刘备曹操人才

刘绪义

三国鼎立数十年,最终结果是以曹魏胜出收官,对于这个结果历史学家有过许多研究,其中不乏正恳之高论。然而,有一个关键因素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人才因素。众所周知,蜀汉从诸葛亮去世后,人才陷于困境,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东吴的情况也差不多。唯独曹魏人才不断,或许有人说,这是因为曹魏位居中原,优势明显,人心所向。

说到魏晋人才优势,关键原因并不在中原地理优势,而是与魏晋的人才政策关系重大。简单地说,三国归晋,是因为魏晋经历了一场从月旦评到九品官人法的变革。

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才,东汉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是征辟和察举。征辟是由皇帝、中央内阁和各级官府发现和委任人才,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察举则是地方州郡通过对人才的考察评议,自下而上地举荐人才。东汉盛行的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都是察举考评的主要科目。察举又称“乡举里选”,士人依赖乡里社会的舆论评价得以被选举做官。东汉能传近二百年,有赖于这两种方式并用。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政,内忧外患交并。乡间评议被他们视若无物,“贸易选举”、任人唯亲,庸俗无才之辈充斥朝堂。士人不甘心向上流动的途径被堵塞,便挺身而出,发动舆论抗争,他们臧否人物,抨击朝政,逐渐形成一种“群体性自觉”。其中一支以在朝的李膺、陈蕃等名士官僚为领袖,太学生为骨干,“品核公卿,裁量执政”;一支以在野的许氏兄弟为代表,他们评论人物才干和德行风貌,“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之后,汝南郡的许靖和许劭两兄弟每月初一品评人物,褒贬时政,史称“月旦评”,成为最具影响的人物品评现象。

这其实也为曹操后来用人改革“唯才是举”埋下了伏笔。

曹操不甘心人才识拔的权力掌握于他人之手

梅陶指出:“月旦,私法也。”然而,“私法”何以能左右公廷?其原因就在于许劭背后的家族势力。许氏家族也属于名门公族。曹操两次招募许靖,但他秉持汉室正统,一再拒绝。201年前后,许靖被益州牧刘璋征召入蜀,继续“爱乐人物,清谈不倦,诱纳后进”。

曹操一方面自身也依赖于一些家族势力而崛起,另一方面也担心受制于这些家族势力。

在当时“匹夫抗愤,处士横议”的时期,不少名士都很瞧不起曹操,他们所凭的无非是家族或名望。战乱中,曹操政权必须依靠地方名士,但同时曹氏政权也有意识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如曹操杀孔融就是一例。

孔融是名士,背后又是孔门这座大靠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孔融结交宾客朋党,任意褒贬时政,性格张扬,讥讽曹操,拥护汉室,反对曹氏篡权,引起曹操不满。公元208年曹操以其“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将其杀掉。许劭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避祸广陵而居豫章,并死于斯。

曹操整齐风俗、破除浮华的做法,延续到曹丕代汉之后,特别是九品中正制,其实质就是用中正官取代“私法”控制舆论。九品中正制仍是延续了“月旦评”这种少数人掌握人才品鉴之权威的发展趋势,只不过是变私议为公法,重新树立起中央权威,令政府掌握舆论和人才识拔的主动权。以“九品官人法”取代“月旦评”,收一箭三雕之效。

曹操更懂得人才对统一天下的重要性

三国归一,核心在人才归向。曹操深谙这一点。如果说上述两个原因是曹操统一进程中最担心的问题,那么,曹操于210年、214年和217年三次颁发“求贤令”,则是他追求大一统目标的大举措。与此前用人导向不同之处,曹操强调只要有才,不仁不孝的人也可舉荐。而且,他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提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清平治世用有德之人,乱世要解决问题需用有才能之人。这样就打破了唯名取才的传统。如荀彧推荐给曹操的顶尖谋士郭嘉,就是一个不拘小节、行为不检的人。

相比之下,蜀汉的刘备对人才的识拔与重视远不及曹操。

刘备的人才库核心人物自始至终只有关、张、赵等少数几个人,在徐州时,好几个当世之才就和他擦肩而过,如陈群、田豫、臧霸、陈登等等。刘备对陈登的评价极高,而陈登又是最积极建议刘备接管徐州的人,但刘备却没有将他招致自己麾下。陈群后来成为曹丕重臣。田豫初从刘备,刘备对其说“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但田豫后来却成为曹操手下威震北疆、大败孙权的将领;臧霸成为曹操手下名震江左的将领。再如,在荆州时,凤雏庞统,在刘备手下刚开始只做了一个县令。

不仅如此,曹操用人时不计前嫌,不论门第,不论资历,只论才干,封侯拜爵者大有人在,连投降过来的人都能得到重用,相反,刘备轻易不肯给部下封侯拜爵。如糜竺糜芳兄弟,先辈世代经商,家中仆役上万,财产丰厚,在徐州时不仅拿出钱财资助刘备,还把妹妹嫁给他,送给他两千家丁,刘备方才东山再起。入主蜀中后,糜竺担任安汉将军,位置虽在诸葛亮之前,却并没什么权力。至于糜芳,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被吕布击败投靠曹操时,糜芳曾被曹操上表荐为彭城相,但他最终没有接受,而是继续随刘备奔波。然而,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根本看不起他,迫使他降了东吴。其实,那时的爵位不过是一个名誉而已。刘备恐怕并非舍不得,而是不懂得人才的好处。

诸葛亮劝刘备称帝时引用过耿纯的一句话:“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但刘备并没有重视。因此,自始至终,蜀汉政权对人才没有什么吸引力,就连后来的诸葛亮也招揽不到人才,唯一的一个姜维还是从曹营中施诡计得来。

东吴也好不到哪里去,其人才也基本上局限在东南一隅,到后期还纷纷投降魏晋。

220年曹丕以魏代汉,陈群提出创立“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然而,陈群却是颍川世族之后,早年就多次批评行为失德的郭嘉。因此,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是对曹操唯才是举的纠正,虽然并非回归老路,但也为后来司马炎代晋后官员的选拔又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进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时代奠定了基础。历史似乎打了个转又回到原初,值得深思。

(摘自《南方都市报》)

猜你喜欢
刘备曹操人才
人才云
读懂刘备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刘备与徐州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刘备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