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学段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2022-07-07 00:15朱希越
关键词:规律识字汉字

朱希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涯都是由识字开始的,会识字,才会组词、写话。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识字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认为识字是一件被动、枯燥的事情。如何激发并长期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写对、写好汉字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由难化易,保持兴趣

一、二年级是学生识字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无邪,对识字没有特别的认识,只知道要把字写好,但不知道什么样的字才算是好。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在审美上多下功夫,指导学生理解规范字的含义。此阶段的学生,往往将字看作是画画,教师可借助于形象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当步入三年级,多数学生的识字效果会因识字兴趣的高低而改变。识字过程中的错误往往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时,固化思维也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及识字过程中的小进步,为学生自主识字打好基础。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认识“请”和“情”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形近字的异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编成“请教要说话,情感要用心”等顺口溜。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将枯燥的识字转化成学生头脑记忆中的已有表象,由难化易,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汉字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会使学生对汉字建立新的认识,提高他们自主探究汉字奥秘的兴趣。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寻找规律,提高效率

汉字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義的有机结合。对中高学段的学生来说,大都对象形文字和古代知识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寻找汉字的共同特点,归纳识字规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世界。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不断地引导学生将相同偏旁或者形近字进行归纳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如“月”字旁的字,“月”在字左部或下部即为“肉”,表示与人或人体器官(包括动物)有关的东西(腿、臀),在右部则多表示时间与天气(期、明);左“阝”为“阜”,此类字多与山地、地形相关(陡、陆),右“阝”为“邑”,多与城镇、地名相关(郊、邦)。规律无需教师灌输,要鼓励学生寻找、归纳,学生或合作探讨、或独自研究,课上课下,氛围浓厚。这样的方法,既揭示了构字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更多地识字、认字,纠正错字。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书写的错误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总之,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改革旧思路、摸索新方法,结合各学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为语文教学提供强大助力。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北关小学)

猜你喜欢
规律识字汉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找规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