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2022-07-07 14:43沈真波任丽莉
艺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育人模式职业教育

沈真波 任丽莉

摘要:现实中,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很激烈,优胜劣汰已成趋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则需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结合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實践教学环节设计、专业教研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三事精做、三层共练、三方协同”为核心,逐层、全面、精准解决实践育人环节问题,不断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设计专业 育人模式

在新发展格局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等工作要求以及主要目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提升适应性和理清逻辑内涵,要坚持以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为基点,从实践育人模式入手,以培育学生能力为本位,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的供给结构性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一、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注重实践育人理念的系统性研究

国内外针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情况研究很少,缺少相关具体的、倾向性研究,但相关研究非常注重实践育人的构成要素、动力因素、服务理念、理论模型、企业参与路径、培养途径等多层面研究,理论体系研究深入完善,系统性非常强。史明涛对美国、新加坡、日本、法国国家的高校实践育人理念、实践进行总结梳理,认为要加强实践育人的多元性与导向性结合,把实践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冯小强从教育思想、大学服务理念、企业主动参与、学生职业定位、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大学生实践教育模式的动力成因,在观念转变、动力领航、内部革新等方面为我国高校实践教育改革及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寻求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王新俊全面介绍了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理论模型及培养途径等,认为国内高校要深化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与就业能力相关的学习内容真正纳入课程教学。

(二)国内侧重实践育人体系的单元模块研究

国内针对高校实践育人研究主要集中于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模式、突出问题、解决对策等层面,注重独立模块的深入研究。刘宏达从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入手,全面分析了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内涵,即注重顶层设计,已实现共同目标;重视师生互动,已实现共同参与;强调过程融合,已实现共同作用;加快机制共建,已实现共同优势。杨晓慧准确找到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的现实难题,并从协同联动、制度构建、文化熏染三个层面探索实践路径。山红红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认为要从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平台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明确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费坚认为从后大众化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理念实施路径论析认为,高校要将实践育人理念内化为行动的自觉、建构自主制度环境、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系统培训,实践路径创造性的设计与规划,这都需要在反馈与反思中去不断完善实践育人路径。李传伟等提出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策略,克服了学校单一教育与实践分离的弊端,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内涵,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的提升。

二、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的现实性

(一)新发展格局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使命

新发展格局确立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办学更加聚焦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各类大学排行榜,从更多关注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转为更关注和考察学校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业中的实际贡献,都将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把社会实践的理念进一步融入育人办学全过程。1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必须主动适应新需求、新趋势,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育人功能,形成高水平实践育人培养体系,奋力开创高等职业教育新局面。

(二)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高校实践育人的改革方向

面对经济格局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学历教育后个人回报率趋缓的边际效应日益明显,人们将更在意受什么教育才能找到稳定及收益更高的工作,对教育供给侧提出新的质量要求。2高校毕业生就业后自然会涉及到进一步提升履职、升职、创业等能力和素养,这都与在校时接受的实践教育息息相关。所以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一定是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日常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不深,学生社会责任缺失。

在日常教学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缺少深入融合,学生缺少持续性培养,难以提高“强烈感”的社会责任。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思政具体任务多是“生硬列入”专业教学内容,缺少具体有效的目标要求、实施对策、系列成果支撑,针对学生的持续性培养严重不足。思政教育内容没有贯穿专业教学整个过程,地位不突出,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学生没有入脑走心,没有形成对社会及国家应承担的强烈的责任意识,缺少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决心和意志,更缺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

强烈意识和有效实践。

(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规划不精,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实践教学环节整体谋划不精,学生缺少系统性训练,难以增强“综合性”的实践能力。虽然教学规模的扩大满足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埋下了根基薄弱、简单复制等隐患,尤其是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拼缀现象严重,致使整体的教学质量下滑。3实践教学虽有整体规划,但实践环节缺少跨专业深入融合,教学目标多是“模糊连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教学内容挑战度不足,实践训练缺少系统性,最终导致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片面提升”,难以增强综合能力,更难适应企业岗位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专业教研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能力不足,学生专业精神缺乏。

教学、科研实践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有效服务不足,学生缺少针对性培育,难以提升“复合型”的专业精神。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还需要在体系建构、协调联动、激励保障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要。4实践教学环节整体谋划不精,校企政协同育人内驱力不足,缺少连续性的应用成果,学生针对性培育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价值的探究精神和荣誉感,难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刻苦专研,并取得显著成绩。

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应用性研究

(一)三事精做、逐步实现,推进专业教学与思政融合。

以三事精做、逐步实现的方法,推进专业教学与思政融合模式,持续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区域性教学案例建设为支撑,有序开展“国家

时事、区域文事、地方农事”三种类型的专业与思政融合项目

为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并推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创新融

合模式。

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任务。将区域历史、文化及旅游資源融入专业教学课堂,学生全程参与完成实践调研、汇总分析、创新设计等任务,加强学生对区域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提高文化自信,提升了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能力。要以学生的“学习团队”为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主要组织形式。学生需要自主组建“学习团队”,完成团队名称、口号、组织机构和标志设计等任务。教师布置好具有一定难度的设计任务和要求,学生需要自行完成设计素材绘制、软件设计制作、专题介绍等设计实践活动。要注重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的设计和组织。教师适时利用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设计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模拟区域文旅设计实践项目的真实“设计过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和分析,最终通过项目的设计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专业素养和“应用型”专业技能。

最终实现以“美化校园、服务地方、回馈社会”为教育目标,以“内容有意义、过程善思考、成果能应用”为教育要求,以“思想引领、专业承载、分类指导”为实施对策,教师争做有思想的专业导师,学生争做有思想的专业人才,师生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共同建设好“重要时事、区域文事、校园美事”三种类型专业思政教育项目。

(二)三层共练、全面提升,推进跨专业实践教学融合。

以三层共练、全面提升的方法,推进跨专业实践教学融合模式,系统性训练学生实践能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以实践项目为依托,跨学科跨专业深入融合开展课题研究、创新创业,教师教学和科研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要“一体共融”。高校应结合区域特征寻求符合实际的实践教育模式,避免趋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紧跟产业发展动向,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相嵌,实践实训与岗位实习衔接。5

首先,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培养;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地域旅游文化,主动对接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课程设计突出信息获取、实践调研、合作研讨等实践环节;教学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合理严格,确保学生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困难重重”。其次,要加强课程“设计项目”应用性,以区域旅游发展项目、区域文化创意项目作为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项目,完全结合社会或企业需求,开展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计划。提高学生“学习团队”运行效率。课下学生需要自行进行设计素材绘制、软件设计制作,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政府、企业、景区进行现场调研、建筑素材拍摄、考察分析等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团队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作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积极参加区域文化项目、设计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等设计活动,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锻炼,专业格局和素养得到提升。最后,实施“上中下”三层实践训练模式,即“上升”训练为进行区域文旅发展、文创设计、特产推广等项目的规划建议、形象设计、市场推广等训练;“中游”训练为进行学科竞赛、大创研究、课题研究、案例建设、课程建设等训练;“下沉”训练为进行与实践项目有关的资料梳理、实情调研、市场分析等训练。

(三)三方协同、精准对接,推进教学案例库建设。

以三方协同、精准对接的方法,推进教学案例库建设模式,针对性培育学生专业精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企业、特色景区等深化合作,协同育人,聘请企业负责人参与专业建设、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等实践工作。

将地域文化引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有效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专业的特色培养,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6师生通过实地调研、市场分析、专家访谈、综合研究等方式准确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趋势,围绕区域旅游文创设计、地域特产形象设计和推广等“小型”项目,开展长期研究。要将这些设计实践项目进行统一归类,并将其融入主题提炼、创意挖掘、设计考察、交流研讨、绘制原稿,汇总设计的“设计过程”之中,分阶段、分层次完成;依据课上的专题设计任务,教师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旅游景区、手工作坊等进行考察调研,学生参与人数多,参与度高,真正实现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学生需要借助“学习团队”,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围绕主题,自主制定不同方向的设计内容和计划,集思广益,充分沟通,获得不同创意特色的设计经验和作品。以系统化、精细化设计完成“精品”成果,不断丰富和建设校、企、政合作项目,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案例库,确保合作成果能被政府采用、企业使用、社会关注、行业认可。校、企、政三方协同创新,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五、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研究的创新性

(一)以“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创建了“六有”

持续性的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通过三事精做,使学生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发展等时代使命进行全面、深刻思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建了以服务地方、回馈社会和国家为教育目标,以内容有意义、过程善思考、成果能应用为教育要求,以思想引领、专业承载、分类指导为实施对策,教师争做有思想的专业导师,学生争做有思想的专业人才,成果突出及效果显著的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有目标、有要求、有对策、有思想、有事做、有成效,实现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二)以“层次多、难度大、一体化”为要求,完善了“融、难、练”系统性的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三层共练,使学生适应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考核等环节的“高难度”要求,逐步解决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文创设计、特产品牌形象设计等实践项目的创意策划、考察调研、设计制作及转化应用“困难”,促使艺术设计专业与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等深入融合,进一步完善了“练、难、融”系统性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全面增强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

(三)以“主动融入、持续合作”为策略,建立了“小、精、用”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库建设模式。

通过三方协同,使学生以校企政持续合作为平台,主动参与区域发展建设,形成了以区域文旅融合“小型”实践项目为基础,以师生强烈责任感、综合实践能力打造“精品”设计为支撑,以项目成果转化“应用”为特色,建立了“小、精、用”针对性教学案例建设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复合性”专业精神。

六、结语

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点解决“实践育人”环节中的专业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培养问题,改进专业实践育人功能。本文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系统性、持续性,在高校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具有鲜明特点和创新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要借助通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不仅有效服务区级经济发展,还有效提升本科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校内实践育人、校外服务区域经济的显著

效果,有力地推动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实现。

注释:

1央广网.实践育人,深化教育改革[EB/OL]央广网,2020-8-30(5).

2张力: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意义[N]中国教育报,2020-12-03(6).

3冯阳.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4王羽菲.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基本特点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0(23):21-28.

5冯小强.美国大学生实践教育模式、动因及启示[J].教育評论,2018(5):161-164.

6谢姬.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5):96-97.

注: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2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财经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项目编号:2021XJJGYB18。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育人模式职业教育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发现式教学”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