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022-07-07 14:45佚名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2年5期
关键词:欢颜草堂甘肃

佚名

我喜欢一本叫《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的书。

书中一页写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渐渐地发明了房子。他把椅子和桌子搬进房子,坐下,伸开腿,撑起胳膊肘,从窗子向外望着雨。太好了。”

我读到这里,也觉得太好了。一个人有自己的房子,就像蝸牛有自己的壳,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没有人驱赶。这多好。

唐朝的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前也这么想,他希望有一栋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但安史之乱,使整个国家陷入可怕的动荡,人们只能离开自己的房子,去逃命。

公元759年,杜甫48岁,这是他走路最长、吃苦最多的一年。

三月份,他带着家人由洛阳逃难到华州(陕西渭南地区),一路上兵荒马乱,黎民百姓四处流浪。杜甫深深地震惊了,他异常愤慨,把所见所闻写到诗歌里,那就是后来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一家继续流亡,从华州跑到秦州(今甘肃天水)。甘肃的十月,冬天已经到来。杜甫在秦州仍没有安居下来。关中大旱,缺衣少食,又遭病虐,就连邀请他们一家前来此地的侄子杜佐和好友赞公也爱莫能助。

杜甫继续跑,十月,又由秦州逃到同谷(今甘肃康县)。在同谷,草木凋零,下了大雪。没有田产,没有房屋,无依无靠的、一头乱蓬蓬白发的杜甫,拿一把锄头,在大雪封山的季节,在土里寻找山芋来养活一家六口人。看到儿女在自己眼前就这么饿死,杜甫的心在破碎。

十二月初他又开始逃亡,南下去了成都。

成都是令人愉快的,那里有杜甫的几个好朋友。成都的气候也是温暖宜人的。

于是,杜甫想有个家了,但他没有钱,好在有人欣赏他,愿意帮助他。他的表弟王司马来看他,给他送来搭建草堂的资金。朋友们也帮了他很多忙,给他送桃树、绵竹、果蔬、吃饭用的大瓷碗等等。

于是,公元760年的春天,杜甫49岁,在成都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杜甫站在草堂前,环顾四周,欣赏自己亲手营造的新家,欣赏这浩荡而醉人的春色。他想起从前的流亡,想起人们的饥寒交迫,想起自己的生命和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不禁感慨万千。

杜甫觉得,这草堂,仿佛是迟来的奖赏。一个人有自己的房子多好,就像蜗牛有自己的壳,犀牛有自己的角,鸟有自己的巢。

不幸的是,这一年的八月,成都的大风吹破了杜甫的草堂。狂风卷走了他屋顶上的茅草。接着,大雨又来了。房顶的雨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漏。杜甫一家没办法睡觉了,只能坐起来寻找避雨的地方。

而杜甫,却在寻找笔,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许多年,他一直为拥有一栋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努力。但等到梦想快实现的时候,他想到的,不再是自己的房子,而是所有饥寒交迫者的房子。

“安得广廈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很多年过去了,杜甫的祈求并没有实现。

从我家的窗台望出去,万家灯火。我知道,在有些房子里,正上演温馨而浪漫的一刻;但也有人,刚刚从自己住的房子里出来,他们带着仅有的一点儿衣物,寻找下一个自己的容身之地。

我相信,或者我希望,杜甫的诗,也许是一座房子,能给他们片刻的温暖。

选自《妇女之友》

猜你喜欢
欢颜草堂甘肃
甘肃两当县站儿巷镇:“民事直说”小程序派上大用场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长桌宴上尽欢颜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此时
遣怀
第17站甘肃
甜蜜欢颜
拜谒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