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

2022-07-07 05:13吴沁遥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6期
关键词:竹编编织工艺

吴沁遥(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三穗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是贵州省的贫困地区,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也是湘黔地区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原生态资源丰富。三穗县土壤肥沃,气候有利于竹成长,盛产楠竹、斑竹、水竹、金竹、毛柱、黑竹、白竹、绵竹、石竹等各个品种的青竹。繁衍生息于这片热土上的民间艺术匠人,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积极发展各项竹编事业,创建了久远的文化发展史。清代光绪期间,三穗县瓦寨斗笠就已销往湖南,湖南洪江成为全国有名的斗笠中转站。1938年,贵州省政府饬令三穗县呈送小毡笠、细篾篮等参加国家手工艺品博览会参展。1959年,瓦寨毡笠新精制的24匹蔑小毡笠,被选送进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1972年,三穗竹编厂的竹编作品曾被当作国礼无偿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4年,三穗毡笠、细篾篮等作为贵州省少数民族艺术品参展广交会,吸引了外商的注意,我国当场与马来西亚等国外商进行了订货贸易。三穗竹编于2007年被评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文化部把三穗定为“我国民间文化美术之乡”。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

三穗竹器的品种很多,从造型上看,有方的、长圆形的、椭圆的、喇叭形的;从使用方式上看,有提的、扛的、挑的、抬的等;从实际用途上看,有盛饭的、装蔬菜谷物的、筛米晾粮的、放笔的、捉鱼的、遮风的、关鸟的,竹器由于形状不同,其篾青的破法也各有不同。其产品实用性与工艺性相结合,绿色环保、品种多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竹编艺术品主要包括细丝竹编工艺美术品和粗丝竹编工艺美术品。竹编所用的竹丝截面全是矩形,但在厚薄粗细上均有严格规定,厚薄仅为一二根毛发丝厚,长度则只是四五根发丝长度,根根竹丝均采用匀刀,做到了厚薄一致,粗细相同,观众无不称赞。

贵州黔森源竹编工艺厂作为三穗县规模较大的竹编工艺厂,创建于2014年12月,是一家集生产、竹编体验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其主要生产竹编工艺品、字画、花簸、果盘、装饰品、道具及竹包竹用具等。在销售渠道上,采取线上线下宣传销售与店面实体体验经营、销售相结合的模式。该厂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人,县级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3人,2016年3月被授予“(竹编工艺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20年,又取得了“贵州省人才培训基地”授牌。该厂培训竹编学员以自我创业、返家就业为标准,以培训贫困人员为重点,为脱贫攻坚助力。仅2020年,贫困户参培人员就达730余人,其中620余人与该厂签订竹编供货协议。不但增添了许多竹编手工从业者,还为待业者创造了就业岗位,对中国竹编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促进和示范作用,在中国非遗企业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企业由于效益良好,社会信誉度佳,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二、发展瓶颈

(一)工艺发展瓶颈

1.材料运用单一

竹编工艺的特点主要在于原料的提取和加工过程,相较于其他的编制种类,竹编工艺则较为复杂,涵盖了材料筛选、材质粗加工、防虫耐霉、染色、材细加工、编织、装裱等各道工序。材料选取作为工艺流程的第一步,决定着工艺品的整体特性。三穗竹编主要选取传统材料进行编织创作。传统材料是指传统手工编织常用的材料,以天然材料为主,如动物纤维丝、毛等,植物的根、茎、叶等,还有棉、竹、柳、藤、草、棕、麻、秸秆等,此外,还包括由上述材料所加工而成的各种线材。

2.工艺制作简约

竹编技艺,按照竹丝粗短的不同,可分成粗丝竹编和细丝竹编。粗丝竹编是采用无胎编制,主要采用竹条粗篾丝或篾片编制的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用品类,包括屏风、门窗、箬帽、凉枕、箩、筐、篮等日常生活所见的物件。如图一所示的竹编小匾,这种粗丝竹编制器结实耐用,在选料工艺和编制技艺上易于掌握,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细丝竹编多使用有胎扣的丝竹编,如瓷胎竹编制花瓶和竹编制茶具,对竹丝的厚薄粗细也有严格规定,必须做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三穗竹编功能多以实用性为主,以粗丝竹编织箩、筐、篮等主要产品,偶尔也用细丝竹制花瓶、茶具等,但做工与行业内著名的刘氏竹编相比,较为简约、粗糙。

图一 竹编小匾

3.外观设计落后

产品的直接视觉便是外观,包括形状、肌理、图案、颜色等多维概念。三穗竹编以日常生活物品为主要原型,比如提盒(图二)、箩筐、手提包、瓷胎竹编器具等,在造型上没有太多创新。因三穗竹编以平面编织为主,在肌理的设计上缺乏立体感。在色彩的运用上,三穗竹编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竹编进行染色编织,颜色主要为红色和蓝色;另一种是在编织好的箩筐上用丙烯颜料进行图案绘制,绘制的图案较为粗糙,颜色搭配美感欠佳。

图二 竹编单层提盒

(二)产业发展瓶颈

1.传承形式单一

黔森源竹编厂一直将培养学员作为竹编传承的方式,培养的竹编学员大多面向贫困户、残疾群众,一方面虽然缓解了就业问题,但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传统方法由于学生的知识局限,思维保守,获取与吸收设计资讯的能力较为欠缺,导致部分竹编产品外观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审美,不够美观,创新意识普遍不强,难以从根本上对竹编进行创新设计和传承发展。

2.品牌意识薄弱

黔森源工厂面向的消费人群大多是中低端消费人群,生产的商品以实用性生活商品居多,虽然实用和耐用是这种群体最主要的消费方向,但并不可因此忽视美观性。工厂产品采取最容易获得的天然材料,将加工工序尽可能减少,纯粹装饰性的加工工艺也大大减少。这样生产出来的成品,展现的是材料最原始的样子,因为工艺简单,行业内同质化严重,缺少品牌意识。

3.产业形式单一

因为工资收入、区位等因素,当地企业很难留住人才,很多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人才都不愿意留在当地,更愿意去收入较高的城市发展。人才的流失导致竹编产业同质化程度加深,产业发展路径单纯重复,开发模式单一,例如依然停留在观光、售卖等形式。类似竹编发展文化和竹编体验习俗文化的较少。当前,三穗竹编依然是以自产自销的方式为主。这种传统的营销产业链在“互联网+”时代稍显落后,让三穗竹编在文化产业链创新等方面陷入被动,在文化产业竞争中不占据优势。

三、创新方向

(一)工艺创新方向

1.多种材料结合

从材料角度,传统手工编织与当代艺术手法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传统材料的创新运用;其二是挖掘特殊材料,进行创新运用。纵使竹子的材料特性使其有很强的造型能力与多变的形式,但是在产品中单一使用竹材易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再者,竹材也有自身材料特性的限制,如受冲击能力不足、承重能力不足、材料过厚、不能盛放液体等。因此,将传统竹编与其他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木材等结合进行设计不失为一种创新路径,这样可以给竹编产品带来更加多元的功能与形式,丰富竹编产品的设计语言。

2.打造精品种类

精品竹编市场,这类市场的竹编产品功能以收藏、装饰为主,主要有平面竹编字画、大型瓷胎竹编等精美的竹编产品,这些竹编产品造型精美、编织工艺繁复,其生产主要靠竹编大师精湛的编织技艺手工编织。三穗竹编可在打造实用性物品的基础上,推出几款做工精细的竹编装饰品,以适应中高端市场需求。这样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也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

3.加强创新设计

外形的革新就意味着竹编外形必须以现代审美为出发点。在原有外形基础上有所精简或有所突破,可以打造更加新颖、美观的竹编实体。当地竹编工艺继承人思维比较保守,对产品设计信息也较为缺乏,导致部分传统竹编产品设计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审美水平,与当代产品设计在创意思维和产品设计效果等方面相距甚远,人们较少能看到这类传统产品设计的更新迭代。

(二)产业创新方向

1.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与精髓象征的主力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需要引起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十余年来,各地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和机构、硬件基础设施等都有较快发展。这些非遗方面的内容、物力、人力等资源,无疑是非遗传承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非遗传承要坚持从诠释文化内涵和精神情感出发,挖掘本土非遗文化特色,借助非遗传承人的力量,甄别、拣选、提炼出具有针对性的非遗项目,通过高效深入学习、亲身体验等“五感”教学,发挥非遗传承和创新作用,推动研学旅行产业多元化发展。

2.扩宽宣传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商家抢占先机,运用互联网不仅扩大了知名度,还赢得许多红利。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直播带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产品销售渠道不足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宣传推广三穗竹编技艺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当代特色等内容。在“非遗购物节”“非遗直播”“非遗电商”等营销模式的助推下,非遗产品的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通过不断创新三穗竹编的发展特色与价值,传统竹编在创新中增强了自身的吸引力。

3.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文化+”战略,旨在加大对非遗资源价值的发掘,积极引导依托传统文物保护、非遗资源,大力发展传统非遗旅行、研学旅行。

“旅游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一种体现,由旅游开发带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是当前的常规路径。非遗可丰富旅游业的发展,是文旅融合的体现。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艺术整合到文化旅游产品中,一方面可普及中国“非遗”的知识,另一方面可宣传、展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人文、艺术审美等内容与价值。此外,这一举措也增强了更多人的文化自觉,增强了保护意识,促进了文化自信,扩大了传承人数量,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方式创新。推出“三穗竹编”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可吸纳更多人加入保护传播非遗的队伍,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非遗传习人和社会消费者传播非遗文化,能帮助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扩大其生存空间。

四、结语

通过对贵州三穗黔森源工厂工艺与产业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工艺创新不足、产业规模不大是竹编工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扩大传承人队伍,加强传承创新,扩大宣传规模,紧跟时代政策,促进产业融合,才能保证竹编工艺的持续性发展,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竹编编织工艺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游伟 《竹韵金沙》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