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海洋捕捞业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2-07-07 10:10浙江省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317000
新农村(浙江) 2022年7期
关键词:转产临海渔业

浙江省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317000)陈 刚

渔业是浙江省临海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海洋捕捞仍是该市沿海28个专业渔村、渔民的主要谋生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渔业正处于转折时期,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推进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迫在眉睫。

1.主要做法

(1)积极发展紫菜养殖临海将紫菜养殖作为渔民转产转业的重点发展,出台多个扶持政策,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培训,通过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形式,划拨近8000亩近海海域供转产渔民养殖紫菜,并积极指导海岛村成立合作社,引导221户渔民自主入股发展紫菜养殖,带动渔民一同致富。

(2)引导渔民减船转产结合实际,及时出台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实施方案,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深入细致做好渔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解决后顾之忧。2015年以来,全市已完成拆解渔船数量77艘,占计划的142.59%;压减功率数13284.3千瓦,占计划的138.05%。两项指标均已超额完成。

(3)解决渔民社保问题出台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实施意见,参照被征地农民参保方式以政府担保贷款解决参保资金,参保后可自愿衔接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解决渔民后顾之忧。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红脚岩国家一级渔港总投资4.5亿元,解决了全市所有渔船防台安全问题,三期围垦发展渔港经济区,助力招商引资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东矶二级渔港和田岙码头共投入5000多万,对码头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为后续海岛开发利用,发展旅游和休闲渔业增强了基础。

(5)努力修复渔业资源一方面,在东矶列岛海域实施海洋牧场工程,着力营造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另一方面,实施海洋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大黄鱼、梭子蟹、日本对虾等,从而推动近岸海域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

2.困难和问题

(1)自身素质不高,退出渠道狭窄截至2019年底,捕捞渔民的平均年龄48.6岁,50岁以上占一半以上;学历普遍为初中及以下,占比高达96%;从事渔业捕捞平均年限达26.8年,其中20年以上的占60%以上,大多是在十七八岁就从事捕捞,除捕鱼外基本未从事过其他行业。由于文化不高、年龄偏大、思想保守,“靠海吃饭”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一生从事打渔工作,就业技能单一,不具备其他谋生技能和知识,导致退出渠道狭窄,转产转业难度大。有不少渔民反映,假如必须转产转业的话,希望还是从事涉渔行业。

(2)补贴政策力度偏小,转产意愿不强为鼓励渔民主动减船转产,国家安排了专项资金补助,但补贴标准较市场价没有任何优势,如2016—2017年度临海补助标准为7500元∕千瓦,2018—2019年度为7000元∕千瓦,而当前浙江渔船马力指标市场价格为9000元∕千瓦,渔民基本私下买卖,不愿被政府回购。此外,大部分渔民负债较重,如果减船转产,按照目前的补贴很难弥补“亏空”,如双拖渔船每年的网具、柴油、人工、设备维护等成本约300万元,但由于捕捞效益低下,每年的产值只有200万左右,亏损百把万元,导致很多船东肩负银行贷款和债务,一旦减船转产就将面临资金链断裂。

(3)涉渔行业竞争激烈,进入门槛较高海水养殖方面,近年来由于沿海大开发,临海大部分可养殖滩涂和海域都被围填海工程占用,导致海水养殖空间越来越小,目前临海可供海水养殖区域只剩下离海岸线较远的滩涂和近海,由于开发成本高、承担风险大,投入势必会增大。水产加工方面,对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要求都很高,再加上海洋捕捞渔获物无法在临海上岸,进入该行业难度相当大。休闲渔业方面,近岸港口码头基础设施配套落后,自然港湾条件不足,尤其是专业休闲渔业码头缺乏,不能满足休闲渔船靠泊需要,影响了休闲渔业的发展,导致临海休闲渔船处于空白状态。

3.对策和建议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坚持质量和数量并重,推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学、规范、有序进行。以东矶列岛为平台,推动以海洋牧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渔业资源养护,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深入实施浙江渔场修复振兴,鼓励发展延绳钓、刺网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业,支持渔船更新改造,推广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标准化渔船渔机渔具,提升渔船装备和现代化水平,促进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再生能力相适应。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减船转产意愿对无法正常就业和生活困难的渔民,加强过渡期生活保障补助。对从事水产养殖的渔民在技术、资金及管理上给予帮扶。根据渔民渔船拆解、船网工具指标处置情况,加大财政补贴、社会救助力度等手段,切实解决渔民养老保障问题。鼓励渔民自主创业,提供减免营业税、享受农业用水用电优惠等政策。开通海运考证绿色通道,给予减船渔民特殊考证政策,降低考证门槛,提高证件考取通过率,为推动海运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3)完善定向培训机制,拓宽渔民就业渠道以教育培训为抓手,不断增加渔民就业技能。建立和完善转产转业渔民数据库,及时掌握并了解库内渔民就业意向需求,建立专门针对渔民转产转业的技术培训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地开展订单化培训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增强渔民转产转业的自信心和能力。同时,向当地企业提荐适岗人员,对吸纳转业渔民或捕捞从事人员的企业在办证、用地、纳税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大社会对转产渔民就业支持,增加转产渔民就业岗位。

(4)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拓宽渔民转产途径省级层面要加快出台休闲渔业船舶审批管理规定,完善休闲渔船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审批主体、执法主体,提高各地政府发展休闲渔船的积极性,促进休闲渔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转产渔民优先从事休闲渔业,加强休闲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加大近海传统渔业区保护,兼顾沿海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利用渔区旅游业的天然优势,发挥休闲渔业对转移劳动力的积极作用,促进渔业、渔村、渔民经济发展。

(5)补齐远洋渔业短板,探索捕捞发展新路远洋渔业是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走出去”的战略产业。要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抓住我省建设强大远洋捕捞船队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有实力的远洋渔业企业,争取实现临海远洋渔船零的突破,引导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改造从事远洋生产,稳步推进远洋渔业发展。

猜你喜欢
转产临海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应急背景下制造企业成功转产的决定因素研究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新模式外宣探析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帮助农民转产增收的具体措施
临海变“大海”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临海矿山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