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路径分析

2022-07-08 13:33逄孝云路辉孙法军王艳谭维娜
中国市场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育培训职业技能

逄孝云 路辉 孙法军 王艳 谭维娜

摘 要:文章以连云港市为例,阐述了连云港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和实施的显著成效,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学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意愿受限制、培训效果不够好、后续服务跟不上等代表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高素质培育工作的路径分析,建议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突出重点引领,发挥示范效应;创新培育手段,夯实基础条件,以期为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职业技能;江苏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6-0035-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6.035

人才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乡村“五个振兴”的要求之一,而高素质农民是农业农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培育适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农民,是深入贯彻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总体部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只有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在措施上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

1 连云港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连云港市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为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1.1 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以服务农业产业为导向,以培育高素质农民为重点,不断提高培训实效。通过稻麦种植、设施蔬菜种植、农药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稻田综合种养、食用菌栽培、果树栽培等各类培训班的开展,2017—2019年分别完成培训14244人、13795人、14576人。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

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作为实现振兴战略的主体力量,农民的认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观念基础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效至关重要。培育对象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合作社成员为主,以提高生产技能、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结合学员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并分行业分产业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分类开展设施蔬菜种植、稻田综合种养、果树种植、畜禽养殖等专题培训,2017—2019年分别完成培训739人、840人、587人。

1.3 涉农中专班招生

根据本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人才需求,按照多部门合作、多层次招生、多渠道办学的模式,积极组织各县区农广校进行专业备案、拟定招生计划,着力做好招生工作的宣传发动与生源组织,稳定办学规模,培养一批有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2017—2019年共完成涉农中专班招生1860人。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培训项目管理,严格规章制度建设

一是项目管理制度。严格农民培训项目的申报、督查、验收等,通过连云港市农业项目评审专家库,定期从专家库中抽取人员对农民培训项目实施进行督促检查、验收和实施后的绩效评价;二是资金使用制度。提前制定资金使用预算,实施过程严格按照预算使用,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项专用;三是工作推进制度。任务下达后,及时召开工作布置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按序时进度推进。加强培训档案管理,实行“一班一档”制度,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形成培训台账。

2.2 加强培养对象调研,打造精准培育模式

进一步推进各县区依托各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各行政村全面开展调研,进行高素质农民基本信息调研采集上报工作,完善信息库建设。根据调研结果,全面掌握本地农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并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且切实可行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

2.3 强化产业专题培训,突出典型示范引领

结合本地区优势主导产业及农民实际需求开展培训,重点突出农业生产新模式的应用,以推动我市农业转型升级;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绿色发展、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开展专题培训。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课程设置充分考虑政策指导、转换发展理念、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内容,达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宗旨。

2.4 秉承“请进来、走出去”原则,加强对外交流

把优秀的教师、专家请进来,保证每个班都有外聘的教师进行授课,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农村厅等专家针对农业发展特点,进行蔬菜种植、稻田综合种养、畜禽养殖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效果显著,农民受益匪浅。带领学员赴外省市参观学习,加强跨地区合作交流,多次组织学员赴山东寿光学习蔬菜先进种植模式,同时还组织了学员赴安徽、南通、扬州、浙江等地学习稻田综合种养、美丽乡村建设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员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同时也加强了互动交流,提升了培训效果。

2.5 合理应用新媒体,巩固培训成效

为巩固培訓成效,加强培训后续服务和交流,分类建立各类型培训班QQ群、微信群等,定期发布农情农事,并通过网络开展专家咨询;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为依托,积极推进农技耘App、云上智农App的安装应用。组织开展在线学习,不断提升在线课程比重。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互为补充、相互契合。参加线上学习的学员在集中培训结束后2周内,完成规定的线上学时和考试考核。同时将学员线上学习记录及时归入培训台账,计入培训学时。

3 实施成效

3.1 实训基地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

实训基地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的平台,是高素质农民实施实训的场所、观摩学习的校外课堂。示范基地建设以“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专门班子、一间规范教室、一批示范对象、一套政策扶持体系”为标准,依托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技推广中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建设。目前,全市共申请建立省级田间学校(实训基地)8家,市级田间学校(实训基地)22家。

3.2 师资力量建设全面提升

建立了培训师资库,为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训提供师资力量保障。为提高全市农民培训水平,举办“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能手技能大赛”,并获得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的支持,比赛总成绩第一名的选手,经综合考察合格后,由市总工会授予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且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授课技能和课件制作水平,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力量储备和教学资源开发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3.3 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推广种养新技术、新模式,助力农民实现传统农业向综合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立足西部岗岭、中部平原、东部沿海和云台山脉四大地理板块区域禀赋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了优质稻米、设施蔬菜、食用菌菇、特色果林、高效渔业、特色畜牧六大百亿主导产业。202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314.11万亩,年产量189.2万吨;设施蔬菜总产量379.96万吨,总产值超过148.82亿元;全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60余家,总产量78.56万吨;草莓、桃、梨、猕猴桃、大樱桃、蓝莓等果品产量33.68万吨;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2.9万吨,水产加工能力突破37万吨;实现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生猪存栏160.88万头,累计出栏197.52万头。

3.4 创业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灌云县高素质农民祝井玉通过成立浅水藕种植合作社,带领全村150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脱贫致富,获“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称号。

4 存在问题

4.1 学员素质参差不齐

通过对部分参加培训农民情况进行分析,学员主要以生产经营型农民为主;从构成比例来看,40岁以下的仅占培训总人数的20%,55岁以上的占到近25%。从学历方面看,参训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占比仅为10.2%,高中(含中专)占比18%,而初中及以下占比竟达到71.9%,主要学历层次集中在初中学历。由于文化程度差异导致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培训的进度和效果。

4.2 培训意愿受限制

一是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乡村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呈现净流出趋势,他们大都有一定的工作本领,不愿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锐减、质量下降,很多地区留守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劳动力,农民培训不同程度存在组织困难、农民参训意愿不高等问题。二是受农时和农事影响,不少参训学员也表示很难主动关心培训相关政策和全程参与到培训中,特别是养殖类和设施蔬菜类从业农民,无农闲季节,培训时间成本高,成为参加培训的主要限制因子。三是受农业项目投资成本大、周期长,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社会资本从事农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作为高素质农民的重要培育载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比较慢,这也影响了高素质农民的培育。

4.3 培训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随着各地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农民甚至同一地区的农民对培训知识的需求都不尽相同。目前的培训还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不能满足农民对培训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4.4 后续服务跟不上

农业生产是一个持续多变的过程,在生产中应根据农时及时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但受农民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后续技术跟踪服务很难及时全面开展。

5 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路径分析

5.1 進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出台相关意见、政策,明确培育目标任务,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业农村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争取财政、人社等部门支持,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高素质队伍信息统计和入库管理,积极创设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人才奖励激励、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

5.2 进一步突出重点引领,发挥示范效应

健全完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师资、教材、培育规范性建设;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资源库,把有一定产业规模的种养殖户、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等纳入其中,实行针对性的精准培育;在有产业特色,有条件的镇(街道)、村建设高素质农民实践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为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能力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积极支持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承担培育任务,形成多部门协同、多力量参与新格局。

5.3 进一步创新培育手段,增强培训工作实效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向优质稻麦、蔬菜水果、规模畜禽等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种养加技术能手;面向农机、植保、动物防疫等方向着力培养专业服务型农民;面向农产品销售、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着力培育服务新业态的高素质农民。大力推行菜单式和案例式培训,广泛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培训和实习实训,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好培育跟踪服务,发挥好科技兴农的作用,增强培育的实效性。加强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围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保等为农民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实际需求,围绕综合素质、生产服务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开展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在线服务试点,支持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展线上培育。

参考文献:

[1]王国荣,李文珊,左振朋,等.加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对策分析[J].农民科技培训,2021(7):40-41.

[2]谢颍,梁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培训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73-75.

[3]张桃林.构建新格局 开创新局面 推动农民教育培训持续高质量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20(24):4-7.

[4]周国艳,徐贵昌.高素质农业从业人才培育探讨[J].南方农业,2020(18):160-161.

[5]齐国.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 培育高素质农业从业人才[J].农村经营管理,2020(4):12-13.

[6]党养性,王云江.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支持扶持政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7):95-97.

[作者简介]逄孝云(1982—),男,山东烟台人,高级农艺师,硕士,连云港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副站长,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育。

猜你喜欢
教育培训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