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比较研究

2022-07-08 12:05林羽胡颖
中国市场 2022年16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生态文明

林羽 胡颖

摘 要:为了更好地将中央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落地,全面落实推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进行对比启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经验,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建设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关键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6-0080-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6.080

1 前言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新主张。秉承民族复兴与造福人类社会的宗旨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的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旺,文明兴盛”等内容,这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并且国家相关规划中已经进行了明确,要求紧盯生态文明总目标不放松,在工作中要着力于改善生态,全面、系统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生态环境源头进行治理。因此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就必须以完善相关体系为切入点,体系的完善能够为改善生态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使后续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可循。文章对国内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建设工作目标顺利完成提供依据。

2 国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现状

2.1 美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现状

1960—1970年,美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对工农业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严格的法律限制。

例如,1969年美国出台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入手,对社会环境、资源、人口、经济、文化发展进行全面协调和规划;1970年,美国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并成立了以总统为首的环境质量委员会等专门机构,逐步形成了《美国工业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水污染控制法》 《国有森林保护法》《联邦农药控制法》《鱼类和野生动物法》《水土保持法》等30多部重要法律法规,同时地方政府在联邦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以循环利用为导向的能源政策《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以法律条款的形式鼓励人们购买和使用清洁能源和设备。

此外,美国已形成多部门联合、综合的环保行动常态。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通过市场手段解决环保问题,并提出了环境税、生态补偿、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等措施。最重要的是,美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觉醒。全民参与环保,接受扎实的环保教育,在社会上建立了一大批民间环保组织。这些都为美国的生态监管工作提供了保障。

2.2 日本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现状

1950—1970年,日本经济在短短的20年间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日本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通过实践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1967年日本推行《基本污染对策法》,通过制定环境标准来促进污染防治;1993年,为了进一步确立环保的基本框架体系,颁布了《环境基本法》,高度重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制度建设等方面,并严格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21世纪初,为了推动循环社会建设工作,《循环型社会形成推动基本法》应运而生,并将这一年定为“循环型社会元年”。这些措施旨在建立“生产最好、消费最好、废弃最少”的循环社会,标志着日本正式进入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社会的阶段。

2.3 瑞典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现状

除了美国和日本,瑞典在世界环境生态建设方面也颇具代表性。该国生态文明理念萌芽相对较早。1964年制定了《自然保护法》,规定了对国家公园、自然遗迹、动植物物种、沿海和河岸保护区的保护法规。196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污染的治理。1998年瑞典制定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史上的里程碑。

3 国内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现状

3.1 法规体系持续健全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污染防治方面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环保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涉及大气、海洋、水体、固体、土壤以及草原等领域,均在持续健全过程中,同时颁布实施了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资源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等相关部门已经构建了协同高效的合作监管体系,能够开展行之有效的联动处置。

国家能源局与发展改革委在社会经济生产领域生态保护中,一方面构建起涉及问题追责、排污权流转以及信息透明等规章;另一方面逐步推行资源使用有偿化以及税费制度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并且在社会经济生产领域生态保护方面,将政府和企业纳入制度体系,建立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包含碳排放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政府绿色采购。

3.2 理论体系逐步完善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我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由此萌芽并不断发展起来,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体系。“七八宪法”经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公布后,明确将环境保护列为国家需要履行的职责之一,这也是国家履行环保职能的法律来源。五年后,我国又进一步强化了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了针对环保工作的战略规划。1992年,又首次颁布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九五”计划于1996年颁布,将可持续发展列入其中。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综合性的、协调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面对新的发展挑战,要在调整中不断前行,咬定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放松,在发展的过程中强调科学发展,并将其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工作环节中。要围绕人进行发展,将人作为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采取的措施就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这次会议中,首次在战略层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部署与安排,并且明确了下一个阶段全国人民即将为之奋斗的总要求。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工作水平,使这一理念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党的十七大闭幕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将两者统一开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工作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了“四个第一”:党的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首次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明确,并将其纳入了党章内容。我国社会近些年呈现出持续稳定成长的态势,对于节能降耗工作也增强了重视,从统计结果看,为达成环保目標所设定的阈值也得到了完成。同时,我国积极的生态文明建设态度也对全球生态保护谈判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从整体情况看,我国近一个时期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得到了持续的改善,但是不少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尽快完善,包含顶层制度设计、具体监管体制、宣传教育工作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要求,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视可持续发展作用的发挥,从而实现发展的绿色要求,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和谐发展,坚定保护环境就能够带来经济发展的认知,在发展时要秉持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坚定环保底线不动摇,在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对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要在工作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环保工作与其他工作联动开展,高水平开展社会发展相关工作,让经济的发展逐步转换到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来。要降低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改善,实现资源的高效使用,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4 国内外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现状的比较与啟示

4.1 我国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不完善

欧美以及亚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对因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我国相关的法规制度设计尚待完善,所以在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涉及生态建设的相关问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造成污染的主体进行法律约束,使得生态改善成为一种奢望。例如,现阶段在国内一些省市常常发生水体以及大气环境问题,不仅对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和伤害,对整个社会长期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但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无法约束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尽快进行修订,才能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4.2 我国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不完善,未建立多部门联动监督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更多的是从监管的角度进行环境问题的处理,对于小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对于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就缺乏相应的约束作用。因此,可以建立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增加企业和个人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行为的违法成本。

4.3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过程缺乏社会意识,公众参与度不高

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过程中,公众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知,投身进行的意愿不强。要实现环保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强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通过电视广告、网络直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形式,宣传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的主要目的和对整个社会的重大意义,定期公布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相关信息,将违法并受处罚的企业或个人曝光。开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客户端、网络热线电话等,以便公众意见和反馈的收集。

5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省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要求,海南要坚守生态底线,维护好自然环境,要将生态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让全国人民都能够感受到海南的自然魅力。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守海南的环境保护底线,对于海南乃至全国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时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生态退化以及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两山”理念,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厚植生态文明理念,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文章做好。作为极具战略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港,海南区位优势突出,自然禀赋以及资源都十分丰富,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其与其他工作有机融合开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海南。此外,该地区已获批开展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已经设立的实验区建设工作,能够有力促进海南生态环境试点工作,使其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建设区域,力争在实践过程中出经验、出成果,构建符合今后国家发展需求的综合性生态文明管理框架,探索构建新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便其他地区进行借鉴以及使用;充分利用海南特有的自然环境,达到构建生态价值化的设计预期,将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全民共享等观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将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保护有机统一,同时也为丰富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提供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叶海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N].光明日报,2020-01-17.

[2]王坤岩.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J].中国国情国力,2020(6):33-35.

[3]李忠鹏.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思考[J].喀什大学学报,2020,41(1):10-13.

[4]莫桂烈.新时期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三个目标指向[J].新西部,2020(6):6-70.

[5]李宏,尚华.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整体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5):86-90.

[6]朱洪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制度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7]沈满洪,郅玉玲,彭熠,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

[8]彭飞.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N].人民日报,2019-12-04.

[9]刘毅.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9-6-25.

[10]许先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N].中国环境报,2020-10-08.

[11]葛察忠,李晓亮.夯实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保障[N].中国环境报,2020-03-17.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ky2021-47)。

[作者简介]林羽(1990—),女,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通讯作者:胡颖(1983—),女,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政策。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生态文明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