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挥档案在高校“四史”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2022-07-08 06:49曹红梅
兰台内外 2022年6期
关键词:四史档案馆红色

文/曹红梅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自身建设史、为人民服务史和理论创新史。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人民自觉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过程。目前,“四史”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四史”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真实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为实现“四史”教育的这一目标,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四史”教育体系,充分挖掘利用档案资源,找到契合高校“四史”教育的红色文化素材,充分发挥档案育人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

1 档案在高校“四史”教育中融合的内容

档案文献资料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是“四史”教育最生动的学习教材。高校在“四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档案文献的价值和作用,将载体丰富、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档案文献作为“四史”教育的重要素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四史”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当前,部分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新形式,结合课程需要针对性挖掘档案资源,打造档案文化产品,并将其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等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四史”的了解。例如,井冈山大学发挥自身地理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将“井冈山精神”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理念,并将这一精神贯彻到学生培养全过程。再如,百色学院则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推出红色经典微课程。有些高校档案馆吸纳学生参与档案工作,将档案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这些创新性的方式方法充分说明了档案文献能够成为“四史”教育的重要素材,能够契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此外,由于档案文献具有真实性和原始性特征,发挥档案在高校“四史”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增强“四史”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助于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学生的影响,真正起到正本清源作用。

档案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展现了民族存亡之际,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展现了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人民谋福利的过程中涌现出的一大批英模及其先进事迹。这些鲜活的红色教育素材完全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标杆和思想引领,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的,要用革命事迹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党史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因此,高校在“四史”教育过程中,应将档案中的红色人物和时代楷模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将档案中记录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宣传好、讲述好,把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真实地展现出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

2 档案在高校“四史”教育融合中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互联网已成为青年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求知途径、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单向传授的方法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开放式教育格局,在高校的“四史”教育中,要想真正发挥好档案的育人功能,需要应对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阅读方式的变化。

首先,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依托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要求高校“四史”教育要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通过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信息传递,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群体不同的阅读需求,才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四史”教育效果。档案资源以文字、图片、声像为主,要想让档案在高校“四史”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并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就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以契合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但显然高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一方面,高校在“四史”教育过程中没有主动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阅读和学习方式对高校“四史”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没有结合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接受“四史”教育过程中的交互性意愿,导致高校“四史”教育在内容丰富性、时效性上略显不足,档案资源的融合性较低。另一方面,高校在“四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育方式方法相对简单,在新兴媒体利用方面还缺少主动性。当前大学生已经将新兴媒体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而档案管理部门在参与高校“四史”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新媒体、手机App作为档案资源开发的主要载体,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诉求。

其次,大学生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当前部分高校在“四史”教育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深、不透,单方面的档案信息内容传导难以激发起大学生学习“四史”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00后”,个性张扬,加之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下,无论是交流互动还是知识学习,对于网络都比较依赖。但当前无论是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还是高校思政部门,对网络空间利用都存在不全面、不系统的情况,对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了解得不够全面,这也就限制了高校“四史”教育方式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当前大学生在参与“四史”学习的过程中,对档案信息了解得不多。因此很难结合“四史”教育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四史”教育在档案信息方面与大学生的沟通互动。

最后,档案馆在与高校“四史”教育融合过程中缺少有效契合点。现阶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没有将“四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档案管理部门在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供的资料相对宽泛。而高校档案馆结合学校“四史”教育的具体需求,对馆藏档案中蕴含的红色资源、红色精神等相关党史资料挖掘和整合得也不够。没有主动将高校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党史资料和校史文化资源融入到“四史”教育之中,缺乏参与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四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开展的时间还相对短,对各类资源整合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案和决策。另一方面,高校“四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虽然政府和高校各个部门都在支持“四史”教育的开展,并对思政教师提出针对性要求,但相应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就高校档案馆而言,档案部门与高校“四史”教育主体缺少联系互动,很少结合“四史”教育课堂需要对馆藏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对馆藏红色档案的深度研究不够,还没有形成档案资源与“四史”教育融合的相关课题。基于此,在高校“四史”教育过程中既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部门所掌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时代价值和育人价值,又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加强与档案馆的沟通互动,寻找档案馆与高校“四史”教育的契合点,发挥档案馆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高校“四史”教育成效。

3 档案在高校“四史”教育融合中达成的方法

高校“四史”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档案信息资源的支持,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强化校馆合作,创新教育方式等多种形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进一步提升高校“四史”教育效果。

3.1 加强理论研究

档案信息资源在高校“四史”教育中的运用属于崭新领域,急需加强相关理论研究。高校有必要结合“四史”教育要求,将红色档案文献研究作为当前高校科研工作重点方向,鼓励思想政治教师对红色档案文献进行挖掘研究,将红色档案真正地融入到“四史”教育之中,进一步提升“四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档案管理人员也应该主动地与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对接,掌握高校“四史”教育中对相关档案资料需求,整合零散的档案信息,积极出版编研成果,实现档案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高校也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改革能力,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党史研究课题,为高校“四史”教育开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此外,高校思政教师还应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地查阅和学习与“四史”教育相关的材料,对本地区档案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四史”教育的针对性、鲜活性,让广大学生在“四史”教育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理解,夯实大学生的红色文化底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3.2 强化校馆合作

新《档案法》明确指出,各级档案馆要充分发挥文化服务职能和文化育人职能。档案馆应主动利用档案数量丰富、政治性强的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互动,拓宽思想教育渠道,通过校馆合作方式进一步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作用。首先,档案馆应结合高校“四史”教育的具体需求,积极开发馆藏资源,为“四史”教育提供真实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教材。一方面,既要对档案馆保存的各类革命战争年代的文书、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开发,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四史”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馆本身也会珍藏关于高校发展的各类有价值、有意义的档案资源,这些档案资源很多本身也属于红色教育资源,是高校“四史”教育的鲜活素材的来源。应对这部分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开发,集中展现高校的发展历程,加深广大学生对高校红色文化的理解,形成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怀。其次,档案馆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辟“四史”教育第二课堂,用档案史料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祖国刻苦学习,贡献青春力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档案馆要围绕红色教育基地的具体要求,向相关部门申请必要资金和政策支持,对当前档案馆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制作手段,精心打造红色档案展览,让包含红色基因的一张张照片“动”起来,一个个故事“讲”出来,让参观者的眼睛“亮”起来,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育大学生自觉筑牢对红色信仰的坚守。总之,高校与档案馆通力合作,能够更好地实施资源共享,通过针对性的档案服务,使高校“四史”教育落到实处。

3.3 创新教育方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变得更为广泛,阅读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在阅读过程中大学生对于即时性和交互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四史”教育在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方面,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实现档案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增强师生互动交流。采用网络直播、微视频、短视频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确保“四史”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同时,高校档案馆要结合自身优势,发挥好档案馆的育人功能。用好、用活校史档案资源,把身边人、身边事融入“四史”教育。通过举办校史展览、红色作品展演、英模事迹宣讲等活动,使其成为“四史”教育课堂教学的辅助载体,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进一步增强高校“四史”教育的针对性。

3.4 做好后勤保障

档案馆参与高校“四史”教育具有其现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主要领导应结合当前高校“四史”教育的具体情况,为档案馆参与高校“四史”教育“牵线搭桥”,提供平台和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方面,高校主要领导应召开专门会议,邀请档案专家、党史专家、教育专家对各级各类档案馆如何参与高校“四史”教育出谋划策,并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方案,为下一步高校与各级各类档案馆通力合作、资源整合、活动方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高校在“四史”教育开展过程中也应该主动与档案部门取得联系,加强双方的沟通互动,充分利用各级档案馆馆藏资源优势,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为高校“四史”教育提供素材。高校档案馆也要主动作为,充分了解“四史”教育课堂所需,结合馆藏资源,精心组织编研,形成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各种形式的编研成果,使学校档案馆成为“四史”教育的“资料库”。同时,高校其他部门也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主动地参与到人才培养之中,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层面出发,为档案融入高校“四史”教育提供扎实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切实保障档案在高校“四史”教育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4 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高校在“四史”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把档案资源作为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素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档案资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用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升“四史”教育实效,引导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四史档案馆红色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