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艺术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2022-07-09 13:58王光丽
职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王光丽

摘 要:培育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艺术教育缺失的现状,提出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艺术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积极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同时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人文艺术教育    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2020年度全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文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立项号ZY20201430);山东开放大学2020年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以“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思路进行BIM造价全过程管理实训课程的课程设计(课题编号2020JXYJ022Y);山东开放大学2020年度乡村振兴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0XCZX007Y)的研究成果。

一、高职院校人文艺术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一)开展人文艺术教育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高职教育中普及文化艺术教育,有利于发挥其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审美情趣、提高思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可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其职业成长增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二)人文艺术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信任与自豪的心态,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开展人文艺术教育,既要充分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红色文化艺术及当代文化艺术的教育,又要通过对国外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在文化互鉴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避免学生被西方不良文化侵蚀,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开展人文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精神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人文艺术门类种类多、内容宽泛,学生在学习中国丝绸、瓷器、建筑等知识时,除了欣赏领略艺术品的精美做工、精巧选材,还能体会能工巧匠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培养自己敬业、专注、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弘扬工匠精神内化为师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艺术实践课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以集体名义参加文化艺术赛事,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开展人文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培育学生审美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人文艺术教育通过向学生普及人文社科知识,提高其文化涵养和综合素质,丰富其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艺术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内在修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人文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深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丰富想象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高职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人文艺术教育动力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势头迅猛,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在校生人数连年上升。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层次升格而来,且经历了合并或搬迁等。在筹建之初,面临教学资源的整合、办学力量不足等问题。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聚焦扩大生源、提高就业率,注重市场需求旺盛专业的建设、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的引进,对于人文艺术教育则“无暇顾及”。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开设相关课程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

(二)高职院校为了迎合市场人才需求“急功近利”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作为人才供给侧的高职院校更趋于务实,一些院校为了吸引生源片面追求专业设置的功用因素,在学科设置上急功近利,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专业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人文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持久的、隐性的,“难解近渴”,从而导致高职院校轻视人文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其各项投入及师资严重不足。

(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念缺失,忽视人文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专业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但远未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原因就在于课程设置过于专门化,强调“专才”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缺少人文艺术教育的浸润,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艺术教育需求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一部分学生文化课程学习能力偏低,很多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自我身份认同和信心缺失,人生追求较为迷茫。他们一般文化艺术底子薄,审美能力有限,导致人文艺术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学生大多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即便选修了相关课程也是疲于应付,没有真正领会课程的精髓,个人文化艺术修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五)高职院校校园艺术氛围不浓

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高职院校普遍设立了话剧社、书画社、合唱团等学生社团。但各类社团普遍缺少专业教师指导,日常活动松散,无法形成浓厚艺术氛围,也无法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很多高职院校欠缺与校外文化艺术机构的联系,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聆听知名作家的讲座或者观看艺术院团专业演出的机会很少。

三、高职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发展对策

(一)制定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文化艺术子模块

《意见》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并特别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外语、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加强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要充分领会上述两个文件的精神,贯徹通识教育理念,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设置文化艺术子模块,并逐步形成人文艺术课程体系,以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怀。

(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艺术教育资源,发挥人文艺术课程的思政育人价值

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将人文艺术领域的案例融入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经典的品牌标识、品牌命名、品牌包装等案例素材,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专业知识只有与文化元素、平面设计等人文艺术元素深度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工作效果。

文艺的价值追求与思政教育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人文艺术类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例如,在音乐、美术作品赏析类课程的讲授中,可以结合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个人情况,通过中外比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置人文艺术教育中心

专业师资不足严重限制了高职院校人文艺术课程的正常开设。高职院校应加大人文艺术类专业师资的引进力度,为相关课程的开设提供完善便利的教学条件,同时可与专业院校、文艺社团等合作建立客座教授、外聘兼职教师制度,充分挖掘各类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开办专家讲座等各类活动,提升教师的人文艺术修养,提高教师的人文气质和陶冶艺术情操。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应成立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同时,加强对学生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支持与指导,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

针对很多高职院校人文艺术专业师资短缺的现状,可以充分运用超星尔雅、中国慕课平台、智慧树、学堂在线等课程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展人文艺术教育,有效弥补本校师资及教学资源的不足,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积极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高职院校应积极实施“请进来”战略,通过多种渠道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为师生开设人文艺术专题讲座,积极回应人文艺术领域的热点问题,解答师生关切的问题,并给予师生积极正向的引导,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圍。积极联系专业院团到校举办多种形式的文艺表演,让学生现场感受艺术的魅力,启发心智,启迪心灵。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校外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的建设,带领学生“走出去”,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资源开展文化艺术教育,让馆藏文物、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富资源。

(六)全方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中展现学校的治学精神和理念,重视广播站、布告栏的宣传作用,充分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等的美育功能,使学生随时随处都能受到文化艺术元素的熏陶。积极鼓励学生创办书画社、合唱团等人文艺术类社团,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质和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君章.论高校教育改革中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

[2]徐震宇.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与实施路径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19).

[3]张煌强.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48).

(作者单位:山东开放大学)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