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血脉之河的中游和上游

2022-07-09 08:04逄春阶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探源之河血脉

□ 逄春阶

黎 青/图

好多人知道自己父母的名字,知道自己祖父祖母的名字,但不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和曾祖母的姓氏。也就是说,只知道血脉之河的下游,对其中游和上游一无所知。长辈们的背影越来越模糊,我们应不应该知道?当然应该。为什么不知道呢?为什么不去探求一下呢?要有生命的厚度、广度和宽度,就得有回望或远眺的自觉,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哲人的话,引起我的反思。

一个人如此,一个家族如此,一个国家更如此。不知道来路,则容易迷失方向;不清楚源头,则容易乱流或者逆流。历史就像是人类社会的根。我们之所以很容易被当下的各种现象所迷惑,就因为迷失在纷繁的枝叶中了,而枝叶的诉求只有根知道。不知道自己的根,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也就很容易被外在的、吸引你的东西所诱惑,像无根的浮萍,任其漂游。

你知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吗?模模糊糊知道一点,但说不清楚。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 年5 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个勾起人们历史遐想的浩大工程,引发了我的极大兴趣。赶紧补课。

在集体学习会上进行讲解的是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他曾经撰文指出,2002 年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立项。这是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到今年整整20 周年。这20 年间,参加探源工程的近400 位学者孜孜矻矻,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围绕公元前3500 年到公元前1500 年期间的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和黄河、长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发掘,并对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可以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一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久远性、延续性、同一性,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创造力、影响力、感召力。“百万年”“一万年”“五千年”,三个时间概念,延长了人的想象空间。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借用散文家李登建散文集《血脉之河的上游》的名字,探源工程让我依稀看到了人类血脉之河的上游和中游,给我提供了一个温暖而遥远的眺望坐标,拓展了我对中华文明史的认知。

历史之谜的魅力,就在于“谜”,在于破解和等待破解的过程。探源得有探源的手段和能力,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的科学支撑,而对古代文字记载的解读,则需要扎实的古文功底。对基本典籍的系统阅读,辨别古书真伪,需要考古学、小学(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版本、目录、校勘、辑佚)等学养。我想起著名作家杨渡谈学习古文的一篇文章,他说,学好古文,当我们在生命遇到困境的时候,“某些古老的智慧,在那一瞬间进入脑海,让我们看见一个新的面向,一种新的可能,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和考古遗存,隐藏着神秘的血脉“密码”,等待着今人去探索和发现,等着去唤醒。2500 多年前的孔子已经告诉了我们方法:“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带着温情和敬意,关注探源工程,可谓于身有益、于世有用。在这方面,写出《南渡北归》的山东诸城籍作家岳南先生深有体会,几十年来,他以个人视角,抢救考古人不讲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最近岳南出版了新著《岳南大中华史》,封面是这样写的:“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12 场考古大发现,见证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这也是岳南“主讲”大中华史的“教学纲要”。以己之名,命中华史,是勇气,是豪气,也是锐气。我跟岳南先生是老乡,亦师亦友,他对文化探源情有独钟,他说:“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早在1928 年,山东就成立了古物保护委员会,是继河南之后全国第二个成立古物保护委员会的省份。军阀混战的年代,我们坚持保护古物,充分说明山东人对文化的厚爱和尊重。”岳南建议,对地上与地下文物要以保护为主,发掘与宣传为辅,“这是万全之策”。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展望未来,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到达更远的彼岸、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就必须寻根固本、鉴往知来,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但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仍不时沉渣泛起。这两个“主义”面目不同,但内里一致。前者聚焦文化,通过侵蚀文化体系来瓦解民族精神;后者聚焦历史,通过裁剪历史、篡改事实,进而割断历史、否定历史。二者所关注的具体问题、表现形式等确有某些不同,但目的和本质并无二致,就是要通过虚无文化的价值、消解历史的意义,彻底颠覆一个国家、毁掉一个民族。通过网络抹黑、丑化历史名人,随意演绎历史,否定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否定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必然性,通过欺骗大众、混淆视听,扰乱社会思想意识,必须及时、有效地加以遏制。如果忘其根本、挪窝倒腾、生搬硬套、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就等于丢掉了精神世界的“身份证”。我们要牢记并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唯有始终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新时代的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造成历史大倒退。“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也即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并塑造自己、完善自己。

今日之你,是昨日之你的延续;你之今日,是你之昨日的沿承;明日之你,是今日之你、昨日之你的延展。昨日就是历史,今日也会沉淀成历史。跨越时空的历史和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是一块块走向民族复兴的基石。远的不说,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就是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让我们把目光再放远,回望我们的辉煌历史,仿佛走进了雍容大度、气势磅礴的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精神殿堂、精神家园。

身处血脉之河的下游,不时回顾血脉之河中游和上游,则有了历史自觉,有了文化自觉,也有了文化自信,自然就有了天地情怀、天下格局和使命担当。岂不快哉!

猜你喜欢
探源之河血脉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追忆夏尚志和中共大赉党支部
春光里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张曼玉 在时间之河中漂流
血脉里的眷恋
由“血脉偾张”看又语正音
澧水探源
一道绝对值函数最值题的多解与探源
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