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2022-07-09 12:47杨敬东
甘肃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杨敬东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急腹症,其发生主要与胆囊管阻塞、细菌侵袭有关[1]。资料显示,该病起病急骤,以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为常见表现,且约95%的患者均并发胆囊结石[2]。当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时,不及时救治,任由病情进展,结石体积持续增大将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胆囊积水,危害颇大[3]。治疗方面,多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且术后恢复较缓[4]。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完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具微创性,能较好弥补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不足[5]。基于此,本研究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9 月—2020 年9 月期间在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5 例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 例,均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43 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比较()

表1 临床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全部病例均确诊为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②符合手术指征;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既往行腹部手术;②伴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伴精神疾病,或不具备正常表达能力。

1.3 方法

对照组均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①全麻,取仰卧位,于右上腹经腹直肌作切口,长约10 cm;②切开腹壁,进入腹腔,用大“S”拉钩扩大术野,暴露胆囊及胆囊管;③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扎胆囊管残端,用无菌纱布吸净渗液;④常规留置引流管,清理腹腔,逐层缝合切口,切除标本及时送检。

研究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①气管插管,全麻,调整体位并保持头高足低,以四孔法实施手术;②于脐孔下作一小切口(长约10 mm),以此为穿刺点,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约14 mmHg);③置入腹腔镜进行探查(探查范围:胆囊、胆总管等),用电凝钩分离胆囊管等;④准确辨识胆囊管与胆囊动脉,用钛夹近端夹起后切断;⑤剥离胆囊,经剑突下穿刺孔取出,及时送检,冲洗腹腔,电凝止血,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2 组术后予以常规处理,包括胃肠减压、预防感染等。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比较。观察指标共4 项,即:①住院时间;②手术用时;③术中出血量;④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肝功能比较。观察指标共3 项,即:①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②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otransferase,ALT);③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以上肝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及术后3 天用全自动生化仪(型号:5400 型,厂家:日本奥林巴斯)各检测1 次。(3)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观察指标共3 项,即: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②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清IL-6、IL-8、ICAM-1 表达水平于治疗前及术后3 天各检测1次,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手术情况比较()

表2 手术情况比较()

2.2 肝功能比较

术前,2 组TBIL、ALT、AS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2 组TBIL、ALT、AST 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TBIL、ALT、AST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肝功能比较()

表3 肝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3 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术前,2 组血清IL-6、IL-8、ICAM-1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2 组血清IL-6、IL-8、ICAM-1 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IL-6、IL-8、ICAM-1 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表4 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创伤性大,术后恢复进程较缓,常并发各种并发症。文献指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胆囊动脉管直径较窄,多存在解剖关系不清,剥离过程中极易伤及胆囊壁;(2)电凝过程易导致肝实质损伤;(3)易引起胆囊床四周静脉窦受损,进而导致胆囊床出血或其他并发症[6]。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完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实现精细化操作,能较准确判断胆囊病理状态,辨识病灶与周围组织解剖毗邻关系,预防胆管等损伤[7]。

本研究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结果显示:(1)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用时短,胃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短。原因在于,准确把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能明显提高疗效。(2)术后3 d,2 组TBIL、ALT、AST 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TBIL、ALT、AST 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有助于保护肝功能。原因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微创性优势,能明显减轻机体损伤程度,对肝功能影响较轻,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虽然较治疗前升高,但是均处于正常范围内。(3)术后3 d,2 组血清IL-6、IL-8、ICAM-1 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IL-6、IL-8、ICAM-1 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下调血清IL-6、IL-8、ICAM-1 表达,机体炎性反应更轻微。急性胆囊炎本身、外科手术等均会引起机体损伤,引起炎性反应,具体表现为炎性因子表达改变。本研究治疗后2 组血清IL-6、IL-8、ICAM-1 表达水平均超出正常范围,表明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但是,研究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炎性反应相对较轻,可能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微创性优势有关。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势突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比如急性胆囊炎发作72 h 内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的最佳时机,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前宜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发病时间、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手术风险等;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必要情况下随时转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能缩短住院时间、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量,有效保护肝功能,且炎性反应更为轻微。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