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部位对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2022-07-10 14:06史国瑞
甘肃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计数

史国瑞

(定西市中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检验科主要通过检测粪便、尿液、血液等标本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1]。血常规为临床常见检验项目,包括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等多种项目,其结果可为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参考,对患者治疗及临床医生诊断均极为重要[2]。检测血常规是依据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对患者身体状态做出判断的一种手段,目前样本采集部位主要包括末梢采集及静脉采集两种[3]。研究表明,采集部位的不同会对患者检测血常规的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医生判断患者病情[4]。本研究对在甘肃省定西市中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80 例患者分别采用末梢血采集及静脉血采集,并探究其对血常规检验准确性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在甘肃省定西市中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80 例患者按照检验先后顺序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各90 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 年1 月—2020年8 月就诊。静脉血组高血压患者18 例,胃溃疡患者12 例,高脂血症患者32 例,呼吸道感染患者21例,肺部感染患者7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46.23±3.57)岁;男52 例,女38 例。末梢血组患者高血压患者17 例,胃溃疡患者13 例,高脂血症患者30 例,呼吸道感染患者20 例,肺部感染患者10例;年龄17~68 岁,平均年龄(47.11±3.59)岁;男50例,女40 例。2 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2)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3)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内容患者。排除标准:(1)有晕血、晕针史患者;(2)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经放化疗患者。

1.2 方法

2 组患者采取不同采血方法,均应空腹12 h,在第2 日清晨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末梢血组患者采集指尖末梢血:(1)对患者进行检查项目、姓名等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按摩患者无名指或中指,使其充血。使用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挥发后将采血针刺入指尖内侧后拔出,挤出第一滴血后使用微量吸管吸取血液20 μL,再用无菌棉球按压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止血。(2)立即将采集完的血标本送检。静脉血组患者采集肘静脉血:(1)准备、标记试管,标记内容包括住院号、姓名、采集日期、项目名称。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为患者选择一条较粗静脉,取坐位,将手臂平放于桌子上,将止血带扎于肘关节上方4 cm 处,嘱咐患者握拳,如果患者静脉不明显,嘱咐患者应反复握拳使静脉充盈、隆起,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在静脉前3 mm 处将采血针刺入皮肤、进入静脉,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2)将采集后的静脉血标本立即送检。采血前,应告知患者血标本采集部位、意义及目的,相关步骤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人员应在采血前保持衣帽整洁、将双手清洗干净并戴上口罩。应注意观察患者采血过程中的一般情况,如有无标本采集不足、疼痛等情况发生;嘱咐患者完成采血后按压采血部位,以防出血;采集过程中,将血常规采血管与采血针末端连接,采集血液2 mL 后将采血针拔出,并将采血管轻微晃动以免血液发生凝固,轻摇后静置10 min,以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所有标本需在采集后2 h 内完成检测;如发现采集标本出现凝血、溶血现象应重新采集。

1.3 试剂与仪器

血常规检测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S-1000i,希森美康),稀释剂、清洗剂等均使用原装配套试剂:清洗剂为CLEANER,稀释液为BILUENT-R、Hemlysisa 溶血素、Eosin Lyse 嗜酸溶血素,Baso Lyse 嗜碱溶血素。所有血液样本均由同一检验医师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若标本异常,给予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复检。对试验过程进行质控,以保持其结果可靠,质控使用美国伯乐公司原装试剂。

1.4 指标

(1)红细胞计数、形态学检测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水平,包括红细胞(Erythrocyte Blood Cell,RBC)、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水平。(2)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RUT)、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BASON)、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PHN)、单核细胞(Monocytes,MONON)水平。(3)记录应对比2 组患者采集标本的准确率、合格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选择SPSS 18.0 分析。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准确率、合格率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采血部位红细胞计数、形态检测及PLT水平

经检验后,静脉血组患者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组(P<0.05),RBC、Hct、Hb、PLT、MCHC、MCV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采血部位血常规各项指标()

表1 不同采血部位血常规各项指标()

2.2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

经检验后,静脉血组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组(P<0.05),NRUT、BASON、EOS、LYMPHN、MONON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组(P<0.05),见表2。

表2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

表2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

2.3 标本采集的准确率、合格率

经检验后,静脉血组检验准确率、合格率分别为97.78%、97.78%均明显高于末梢血组87.79%、80.00%(P<0.05),见表3。

表3 标本采集的准确率、合格率(n,%)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为临床最基本、最一般的血液检验项目,主要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辅助作用[5]。进行血常规检测时,选择不同检测部位可对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在疾病的治疗效果及疾病确诊上体现,所以,血常规检验时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对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性起重要作用。

目前,医院内抽取患者主要采用末梢血及静脉血两个部位血液,由于肘静脉粗大、易于辨认,故临床进行静脉血检验一般为肘静脉[6]。但是,在进行采集血液时,患者会由于疼痛感产生害怕、恐惧心理,而采血为创伤性操作,静脉采集血液样本痛感会更加强烈,对身体伤害也会更大。因此,一些患者会选择末梢采集血液标本,由于毛细血管较少,一般选择耳垂、手指等部位,患者痛感相对较弱,对身体创伤也较小[7]。体内血液主要是通过全身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及心脏进行循环,静脉血即为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但是,肺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为动脉血,所以,并非所有静脉中的血液均为静脉血[8]。而指尖血则是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范围较大,多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而末梢血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亦会影响其准确性[9]。本研究对在定西市中医院接受检验的患者分别使用末梢血、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并且检验仪器、检验人员、检验过程均保持一致,且在采血前告知患者情绪、运动、饮食等注意事项,避免上述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果显示,静脉血组患者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组,RBC、Hct、Hb、PLT、MCHC、MCV、NRUT、BASON、EOS、LYMPHN、MONON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检验准确率、合格率分别为97.78%、97.78%均明显高于末梢血组87.79%、80.00%。静脉血检验血常规准确性及合格率均高于末梢采血,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末梢采血时可能会发生出血量较少或出血不畅等情况,需进行反复挤压,此过程可能会使血液样本中混入少量组织液,进而影响数据检验的准确性[10]。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取肘静脉血进行检验能够明显提高检验准确率、合格率,应用价值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计数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古人计数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