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2-07-11 08:24董煜胡江玲黄佛君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融合

董煜 胡江玲 黄佛君

摘  要:本文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课程的特点、培养要求,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目标、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教学途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国土空间规划;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094-05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识到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思政教育资源融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高校大学生作为将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支柱,具有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是当前高校需要面对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为思政的核心根本。

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确保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3],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资源开发保护和修复整体性的总体安排和战略部署。国土空间规划具有维护空间开发的公共利益、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建立社会发展的良性秩序的作用,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用途管制的依据。因其具有复杂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性质,涉及地理、规划、生态、社会经济等多学科,对规划专业人员有很高的要求,其除了基础扎实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格的职业道德水平。“课程思政”在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教学中的交叉融合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课程思政”融入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就是要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4]。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联系课程理论与规划实践的重要纽带。国土空间规划的最终成果反映着规划人员的价值取向,对规划成果适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课程学习者而言,学生更多关注规划设计理念、数据计算、规范化制图等技术性、专业性内容,而忽视了对规划工作中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政内容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指出,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课程思政”与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教学融合,可以为规划专业的本科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政治信念,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明确职业追求与人生目标,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规划人才。相对于传统的思政课程,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程、教师育人的职责作用,发展了课堂教学培养德才兼备人才主要途径的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

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国土空间规划课程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以往的国土空间规划教学目标更多集中在学生的规划专业素质培养上。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概念、理论及技术方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等。

根据课程思政培养要求,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理想信念,培养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等。相应课程章节的思政目标如表1。

三、国土空间规划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5]。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空间规划专业知识、绘图技能等专业素质,还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职业道德。这要求课程教师充分发掘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中蕴含着思政元素。

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中,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历史沿革、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规划原则、规划内容方法、规划管理等众多内容,可以从中发掘出具有吸引力的时代鲜明特色的正能量的思政元素。国土空间规划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等思想结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提升学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提高學生的爱国情怀及责任感。在授课过程中,从规划专业的角度解析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规划的理论方法等,合理植入“思政课程”内容,完成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图1表示国土空间规划课程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四、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一)教师主导,增强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教学的引导者、实施者,教师的言传身教、理想信念、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作为课程教师,要强化政治站位,从国家教育方针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观出发,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的认识程度。同时,作为专业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课程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紧跟国内外专业前沿学术成果并及时体现在课程教学中。在国土空间领域,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专业教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方向,针对国土空间领域的开发与保护、生态修复、三生空间的确立等重大现实问题,结合建设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针对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热点焦点问题,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课程的内容设计,对规划课程的广度及深度进行系统扩展,确实提升课程思政的引导性。因此,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对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首先自己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所担负的责任、使命,清楚理解空间规划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智慧课堂等先进教学工具平台引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国土空间规划制图章节时,介绍相关绘图软件,从国外引进的制图软件AUTOCAD、ARCGIS、PHOTOSHOP、CORELDRAW等,到我国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GIS、KQGIS、SUPERMAP;介绍引用美国的MATLAB工程软件在我国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禁用,给我国科技研究带来阻碍的案例,让大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国产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结合,树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对我国地理信息平台有清晰的了解和应用经验。同时,教师本人要坚信国产的地理信息平台完全可以同国外的产品相媲美,坚信国产的地理信息平台完全可以胜任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只有教师具备专业自信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才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对我国地理信息平台的自信,树立国家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二)学生主体,完善课程设计

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大学生,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大学生的心理和自我意识,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体差别,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设计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坚持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的目标导向,在学生学习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知识、涵养科学人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明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重视课程学习的中间过程考核,而且要涵盖思政教育方面的考核。传统学习过程的中间考核主要是课堂考勤、课堂提问、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结课考试等,没有涉及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考核维度的多样化,在过程考核中注重通过学习小组的工作来评价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考试中,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综合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及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程设计中,要做到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团队协作多维度结合,以价值引领的导向性考核,对学生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此外,还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结合大学生的兴趣关注点、未来发展规划、现实要求等,有的放矢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授课方式,采用新媒体、线上线下等授课手段等,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互动方式在课程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认可程度及学习成果。例如,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多方案比选教学中,通过学生对规划方案的选择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方案是否体现了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三生空间”是否协调等内容,通过讨论,学生能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有效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更加深对和谐人地关系的认识。

同时,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关课程知识,针对课程内容说出自己的认识。针对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学生个人规划职业的发展和规划行业人才需要的实际问题、当前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发现的现实问题等,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其中的内涵原因,积极思考解决之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智慧云平台或者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充分利用学校的智慧云平台发布课前预习内容、学习资料,促使学生重视课程学习,促进教学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動性。

(三)注重实践,增强学生参与感与获得感

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不仅有很强的理论逻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专业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课程的应用。可通过室内案例实践、野外规划实习工作,确实扩展思政教育的空间。适时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师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以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关注的热点,融入思政元素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时,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布置安排实践任务,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获得参与感与获得感;教师运用价值引导,观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感认知变化(图2),引导学生在平时行动的自我提升,使其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下,接受思政教育。

例如,在国土规划实践中,选择实习区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工作: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工作,在项目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地域的基础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矢量图形空间分析、数据库构建、研究报告及评价图件的绘制等基础工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现状分析、承载力适宜性评价,不断加深对规划工作的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从规划者的角度,在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基础上,以专业的视角,认真评价地域的资源环境优劣程度、区域的发展潜力、限制因素等,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汇报实践成果。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思考评价区域城市扩展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区的相互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等。

正是通过对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可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真正从内心认可国土空间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实际意义及作用。学生通过我国国情教育,从内心树立了为建设美好社会而努力学习的信心,更增进了对国家的自豪感、热爱,学生充满激情参与其中,获得成就感。

五、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思政课程评价是判断思政成果的重要手段,评价结果可以指导课程思政的发展。教师应针对实际国土空间规划课程发展要求,构建多维的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评估体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有学生平时的行为,如上课考勤、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表现等方面,又包含课程考试过程。通过评价结果,授课教师可以根据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模式进行改进补充,达到最终改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的目的。

在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评价中,还应该关注学生对思政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或者在课程结束用学校的教学网站进行课程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实际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入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学生评价方式,不但与学生利益一致,同时有利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或者在课程结束用学校的教学网站进行课程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实际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六、结语

作为课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教育正全面融入学生培养教育之中,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目标、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教学途径及评价内容。通过思政元素与国土规划专业课的有效融合,能够真正实现教学双赢。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中大量的现实案例是思政教育的现实基础,让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同时,在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中,学生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价值观得以培养与提升,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土规划师提供思想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红.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应加强政治观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3):49-53.

[2] 孙秀丽. “课程思政”要关注“人”的培养[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1):34-38.

[3] 焦思颖. 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解读(上)[J]. 国土资源通讯,2019(11):14-16.

[4] 颜梅春. 人文地理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探索[J]. 大学教育,2020(07):98-101.

[5] 李红娟,帅琪,徐勇前,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 广东化工,2021,48(21):177-179.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融椅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