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中的孔子学院(二)

2022-07-11 23:04许琳
美文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

许琳

肯塔基州位于美国中东部,440万人口,面积广达10多万平方公里。该州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盛产骏马和威士忌酒,民风淳朴,很多人只有驾照没有护照,很少出国,不了解东方,更不了解中国。西肯塔基大学是该州的百年老校。2010年2月,该校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在双方校长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这所孔子学院办得很有特色,不仅着力满足本校学生学习中文的需求,同时还辐射当地中小学开设中文课,面向当地民众开放教授“兴趣汉语”,因此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到2015年,西肯孔子学院已在全州23个学区的中小学建立了中文教学点,学员数量达到1.4万人,中外双方专兼职教师和工作人员共48人。其中有一位出满勤的当地志愿者,常年热心为孔子学院工作却分文不取,他就是一位中文名为孔茂庭(Mardin Cohron)的先生。孔先生是位农场主,拥有一个总面积为6千多英亩的农场,每年养殖300多头安格斯黑牛,25万多只鸡,种植750英亩玉米和600英亩黄豆,收割1千多吨草料。由于农场很多机械设备需要维修,孔先生还要兼做技工,经常去西肯塔基大学的理工科实验室切磋技藝。在那里他遇见很多中国留学生,他们总是热情帮助他,这便引发了他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于是报名进了成人中文班学习,从此与孔子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让该州60万公立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验中国语言文化,2013年9月,西肯孔院获得美国友人约30万美元捐赠,购置了一辆大型轿车,改装成一个流动教室,命名为“中国文化体验车”。在车里设置了多个中国文化展示板块:传统乐器、茶道、传统服饰、书法、中医及中国玩具等,每次可容纳20多名学生上车参观体验。车有了,但驾驶员没有,因为司机必须持有大车驾照。大家正犯愁时,孔先生自告奋勇说他有大车驾照,愿意不取报酬来当司机。此后,孔先生便把农场交给儿子掌管,自己则驾驶这辆中国文化体验车奔走于全州各个城镇乡村。从2013年秋至2015年底,孔先生和这辆车已经跑了200多个地方,行程1.2万公里,接待了该州3万多名师生和居民。日久天长,他已熟练掌握了车内所有教具和展品的讲解本领,不仅负责开车,还成了一名优秀的义务讲解员。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国家汉办邀请他访华并在年度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发言,面对来自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与会代表,他用中文自豪地说,“我的中文姓氏和孔子一样,感觉自己就像是他的第76代传人。中国文化体验车是我的宝贝。我很高兴自己是农民和工人,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听西肯孔子学院朋友说,孔先生至今仍在负责驾驶和保养着这辆中国文化体验车,每年还要跑5千多公里路,把中国文化体验课送往四面八方。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是拉丁美洲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在校学生多达5万人。该校非常重视国际交流合作,2008年7月与国家汉办及湖北大学签署合作开办孔子学院协议,10多年来,累计招收学员1.5万人,其中有近千人被在巴中资企业聘用,400多人获得奖学金来华继续深造。此外,孔子学院还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中国电影节、中国讲座、展览、学术会议等,吸引了当地30多万民众参加活动。孔院还组织翻译出版了多部葡语版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这在巴西可以说是零的突破。圣保罗孔子学院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中巴两国友好关系稳定发展,归功于中巴双方大学给予的高度重视,但是,还要感谢一手促成并始终担纲此项事业的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圣保罗孔子学院巴方院长兼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理事路易斯·安东尼·保利诺(Luis Antonio Paulino)先生。

保利诺先生是巴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对中国一以贯之的十分友好,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了非西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是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后来他曾担任巴西政治协调与机构关系部副部长,专司中巴两国政府间关系。2006年,他脱离政界到圣保罗州立大学任国际经济学教授。不久就发起成立“金砖研究会”,并代表大学向我驻巴西大使馆提交了开办巴西第一所孔子学院的申请书。在他的多方奔走协调下,大学为孔子学院提供了2400多平米的独门独院办学场所,配备了专门管理人员,并为30多名中方派出中文教师提供了较好的食宿条件。保利诺当仁不让亲自担任巴方院长,且一口气干了10多年直到现在。除非必须到学校本部授课之外,他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投入到孔子学院了。从组织招生到提高教学质量,从举办学术讲座到策划开展文化活动,他都精心安排并身先士卒。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我的职业生涯做过很多种工作,但是,唯有办孔子学院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因为有了孔子学院,得以帮助数以万计的巴西青少年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他们才是增强中巴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恒久动力啊!”

保利诺总是心心念念地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巴西孔子学院的支持。2016年新年伊始,保利诺决定亲自为孔子学院中、高级中文班学生出考题。他将习近平主席的画像贴到黑板上,向同学们介绍习主席和他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要求学生每人当场用所学的中文手书一封致习主席的信,内容是汇报自己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收获和感想,邀请习主席出席里约奥运会,以此作为期末考试成绩。之后,他请中方教师从上百封信中挑出写得最好的10封信,连同圣保罗孔子学院图文简介编辑成册,邮寄至北京,委托孔子学院总部呈送习主席。习主席收到这份珍贵礼物十分高兴,特别委托刘延东同志在当年出访巴西时专程访问圣保罗孔子学院,当面转达他对同学们的亲切问候。保利诺非常感动,他说:“写信的学生都来自当地普通人家,有工人,有大学生,还有自由职业者,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他们这样重视、这样亲切!这使我亲身体验了中国 ‘人民至上’的治国理政之道。”

保利诺经常亲自用英文给我写邮件,他的信抬头从来不写我的名字,而是代之以“亲爱的朋友”。2016年底,得知我退出一线岗位,他给我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邮件。信中说:“感谢有你,成百上千万世界各国人民学着去爱和欣赏中国。感谢你无以穷尽的耐心、温情与善良,让我们学着用全新的眼光去看中国。她不再只是一个我们从全球主流报纸上看到的,凭着自己杰出的成就闪亮世界的大国。中国让我们感觉是在兄弟和亲爱的朋友家里。每次站立在中国的土地上,令我们感觉好像回到了故土。亲爱的朋友,我們同龄,因此我对你的感情就好像是对亲爱的姐姐,而命运捉弄了我们,把我们生在了世界的两端。生活对我来说是慷慨的,我的所得远超于我的应得,而其中给予我最珍贵的东西之一且令我永远珍藏于心的,便是我们的友谊。”读毕邮件,保利诺先生为孔子学院奔走呼唤的身影和声音犹在眼前、若在耳边。我心里明白,保利诺信中所指的“你”,其深意所指的是孔子学院啊!

在保利诺院长的卓越领导下,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在全巴西11所孔院中始终保持领航地位。疫情之下,巴西年均学习汉语人数仍超过1.2万人。最近,我驻巴西使馆负责教育的同志告诉我,在今年“联合国中文日”当天,保利诺连续第四年录制了视频节目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播放,向在巴西所有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者致敬,呼吁通过加强汉语教学促进中巴两国的合作与友谊,此举在巴西产生了很大影响。

波兰雅盖隆大学位于波兰南部最大城市克拉科夫,是一所具有近660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大学。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曾在这里研读数学和天文学,至今该校博物馆里还保存着他使用过的教具和手稿等珍贵文物。2006年6月,我驻波兰大使代表国家汉办与雅盖隆大学校长签署了在该校建立克拉科夫孔子学院的意向书。通常情况下,从中外双方签订协约到正式挂牌开学,至少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筹备时间。因为这期间,外方需要为孔子学院装修专用场地、教室及图书室,任命院长选派教师,还须设立专用资金账户及发出招生广告,等等;而中方合作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也需要选拔培训中方院长和外派教师,准备教材等。出乎意料的是,雅盖隆大学只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筹备事宜。

当年9月下旬,我和时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的郝平同志陪同陈至立同志出席该校孔子学院揭牌仪式。我提前一天到达,到酒店放下行李就赶去学校会见孔子学院院长卡皮舍夫斯基(Andrej Kapiszewski)教授,商量揭牌仪式相关事宜。听我驻波兰使馆的同志说,卡皮舍夫斯基教授是波兰著名的外交家和社会学家,曾出任波兰驻伊朗、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大使。雅盖隆大学孔子学院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建成,主要是因为他自告奋勇担任院长,全力以赴四方呼吁,动用所有人脉协调督办的结果。但是这位先生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打前站的汉办同事告诉我,因为揭牌仪式的一些细节问题教授与他们发生了争执,正生气呢。因此,我一见到他就赶紧致歉,他还我以浅浅的微笑。教授身材高挑头发花白,清瘦矍铄的面孔充满学者气质。双方落座后直奔主题,只见教授略带激动地说道:“我是精心布置了揭牌仪式会场的。按照波兰的文化习惯,最隆重的庆典要用白色布料做会标横幅,上面的字要黑色的,会场摆放的鲜花也是白色的,我费了很大劲才办好,而你的同事却坚决不同意,还说在中国葬礼才这样布置!眼下学校正在放秋假,你让我去哪里找人帮忙重新做呢?!”我心里暗暗吃惊,孔子学院还没开张就撞上了东西方文化差异。沉默了一阵儿,我终于想出一个主意,就对教授说:“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做的所有全部保留,我只需向中国大使馆借两个大红灯笼,挂到会标横幅的两侧,这样既给会场增添了喜庆,也能表现出中国文化元素。”教授听了立刻笑逐颜开,连声说好。我让同事赶紧去办。接下来,他又热情地带我查看揭牌仪式会场,还参观了一栋新建教学楼为孔子学院开辟的好几间教室、活动室和图书室,里面已布置好“中国文化图片展”和“中文教材展”。“克拉科夫孔子学院”铭牌就挂在楼里很显眼的墙壁上。卡皮舍夫斯基教授说,孔子学院是新生事物,要想方设法加大宣传。把场地放在一层,有利于学生一进入大楼就能发现,就会来咨询。我被教授深深感动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他不时地微蹙眉头,额头渗出虚汗,几次问他是否太累了需要休息。他总是回答“没事儿”!

9月26日,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雅盖隆大学隆重举行。陈至立同志和该校校长一起揭牌并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学校所在小波兰省省长、克拉科夫市长,周围大学、中小学校长和师生等各界人士共200多人参加,成为当天波兰媒体报道的重要新闻。活动结束后,校长悄声对我说,教授身患骨癌,最多只能活三个月了。我被惊呆了……

离开波兰之前,卡皮舍夫斯基教授坚持要为我们饯行,还特意选了离市区较远的一个山尖小镇上颇具当地风情的餐厅。那天晚上,他身穿浅灰色毛衣,与夫人手牵手,脸上充满了慈祥与不舍。我关切地问询他的病情,表示愿意帮他找中医治疗。教授神情泰然,举目眺望山下万家灯火,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发表宣告,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原来,三个月前他就被查出患了绝症,而且不久于人世。医生给他两个选择,一是放下工作住院治疗,这样或许可延长生命。二是选择一项有意义的事做,并且努力付诸完成。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说:“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中东问题看似宗教矛盾,实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我崇拜孔子,赞同中国的和谐文化。波兰和中国都有过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两国的文化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我希望波中两国共同努力,加强交流,努力找到用文化解决国际争端的钥匙。因此,我要把余生都献给波兰第一所孔子学院!”教授这席话令我百感交集,敬佩之情由衷而来。

一回国,我即买了同仁堂的灵芝孢子粉寄往波兰,希望能帮助教授缓解病情。不幸的是,2007年5月,他终因病重不治去世,年仅59岁。病危住院的前一个星期,他还一直在孔子学院坚持工作。

2016年圣诞节前夕,我收到雅盖隆大学继任校长沃伊切赫·诺瓦克亲笔签名的中英文双语来信。信中言道:“我回忆起十多年前雅盖隆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之初的情景。如果没有您对卡皮舍夫斯基教授想法的支持,我们可能无法完成建立自己的孔子学院这一使命。在过去这些年中,克拉科夫孔院不断发展。孔子学院的办公室已迁至克拉科夫市中心的一座历史建筑当中,由于孔院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加,我们将再次迁址至一座更大的建筑中,新址的办公面积逾1000平米。每年冬季中国的春节庆祝活动和六月的‘舞动中国龙’巡游活动已成为克拉科夫文化生活中值得期待的一部分,克拉科夫市民也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到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虽然卡皮舍夫斯基教授离世已久,但他却在孔子学院获得永生。他临终前亲手栽种的中波友谊之树如今已硕果累累,他的感人事迹至今还在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广为传颂,他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是孔子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现年98岁,因1995年发表著名的“村山谈话”而享誉世界。自2007年至今,他一直担任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顾问,经常出席该校乃至全日本14所孔子学院举办的论坛和讲座,为促进日本年轻一代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和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不遗余力。他杰出的政治家风范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中日两国都赢得了很高的威望。2008年12月,村山應邀访华出席第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语重心长地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三千年的交流历史。日本在历史上深受中国文明的恩惠。两国不能对立而要互惠。我期待着孔子学院成为肩负未来年轻人互相学习、加深了解日中文化的场所。也希望继承了我的讲话精神的日本年轻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加深理解。同时我也希望中国人民也能更多地理解日本,加深相互理解。没有真正理解就谈不上友好。”村山的演讲话语诚挚而深刻,会场上千名各国代表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晚,我代表汉办宴请村山先生和立命馆大学长田丰臣理事长等日本客人,答谢村山对孔子学院事业的大力支持。此前有朋友告诉我,村山先生作风严谨,很讲效率。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客人感觉这顿饭吃的轻松愉快宾至如归。开席后,我设法西拐东绕,很快就把村山逗乐了。接着我单刀直入请他讲讲自己的爱情故事,并激将说,作为领袖人物,其政绩和思想固然重要,但对普通大众来说,他本人的爱情故事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村山很高兴接受挑战,兴致勃勃地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年轻时起伏跌宕的恋爱经历。末了,他感慨道:“中国有句古话,叫‘苟富贵勿相忘’,我和我的夫人相识相爱已近60年了,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收获啊!” 我们都听得入了神,半晌悄然无声。看到大家这样,村山愣了一下,突然双手捂住通红的双颊,害羞的像个孩子,大声说:“哎呀,我可从来没跟人说起过这些情节,在传记里也没有写过这么多,今天这是怎么啦?!”这时,立命馆大学校长长田丰臣也跟着叫了起来:“对呀,我跟您这么多年了,今天才第一次听到您这段美丽绝伦的恋爱史啊!”

第二天一早,汉办同事陪送村山先生赶赴机场回日本。一路上,老人仍然沉浸在日前晚宴的火热气氛里。他不住地说:“我昨夜好久没睡着。汉办主任的幽默和真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孔子学院真神奇,她让我的心灵放飞了!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年轻了许多。昨天我还在想,为什么在大会上见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个个都笑逐颜开,如同见到自家兄弟姐妹那样亲热?现在有了答案,孔子学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里,各国人民既能贡献自己最美好的故事,又能分享别国的教育文化经验,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肯尼亚是东非第一大国,位于首都的内罗毕大学是全肯最好的大学。2005年底,该校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到2015年,孔子学院已累计培养学生8376人,其中很多人由此改变命运,成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教育文化领域的骨干。有的毕业生成为中国援建的、肯尼亚建国以来第一条铁路—蒙内铁路第一批本土列车司机、客运部肯方主任,有的成为当地金牌导游和致富能手,还有的留校担任了孔子学院本土中文教师。这里我要写两位印象最深的朋友。

第一位是内罗毕大学前校长、现任肯尼亚教育部部长乔治·马果哈(George Magoha)教授。我与马果哈结识于2006年第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其时中国与内罗毕还没有直飞航班。他身材高大,精力旺盛,从内罗毕辗转欧洲用了30多个小时才抵达北京,到酒店放下行李换上正装就赶赴人民大会堂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代表非洲孔子学院作了精彩发言。当我在会下感谢他时,他耸耸肩膀调皮地说:“这没什么,我不过是用了中国速度!”2007年他被选为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外方理事,任期长达10年。我始终视他为朋友加同事,他也对我坦率真诚知无不言。内罗毕大学在校学生有2.2万人,作为校长的马果哈非常繁忙,但他仍然高度重视孔子学院建设,在提供专用办学场地、指派专职管理人员、解决中方派出教师生活困难等方面,总是有求必应亲自落实。每逢孔院有重要活动他都要亲临出席甚至直接指导,还隔三差五地对孔院“微服私访”,督促保证教学质量。

马果哈特别看重自己的总部理事之职。他每年都要万里迢迢赶来北京参加总部理事会和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还积极参与《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制定。我曾问他,为什么会对孔子学院情有独钟。他回答说,因为他看够了西方的社会制度和道路,真心想向中国学习,要学习就得先从教育入手,就得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开始。我们彼此间像亲兄妹一样直抒胸臆,他曾写信劝导我:“只要符合我们的愿景和使命,朝前走就是了,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同意你。从学术角度看,也应该接受有人说不。”

在我与马果哈交往的11年中,每年他见我时,都要谈恳请中国商务部援建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教学楼的事,要求我帮助争取尽早立项。他说,援建孔院教学楼才是最持久最高效的项目。在中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项目于2014年被批准立项,2019年竣工,占地1.2万平米,建筑面积6400平米。2020年5月举行了两国政府间证书交接仪式,马果哈作为肯尼亚教育部部长出席仪式并深情演讲,至此终于圆了他的梦想。

我要写的第二位是中文名字称作“茹丝”的肯尼亚姑娘。茹丝出生于肯尼亚平民家庭。2006年初考入内罗毕大学,成为该校孔子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她美丽活泼,天赋聪颖,中文学习能力极强。2006年4月21日,刚学了三个月中文的茹丝参加了欢迎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肯尼亚的活动,用中文代表内罗毕大学师生致欢迎辞,并与其他25名孔院同学一起演唱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从此她便得到“非洲茉莉花”的美誉,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9月,茹丝因在世界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演讲比赛中表现优秀,获得大赛奖学金,进入天津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学习。一学期过后,茹丝居然用中文手书一封给胡锦涛同志的信,在信中汇报了自己在华学习情况,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我反复读了几遍,信的字迹娟秀文采飞扬,令人难以置信出自一名只学了一年中文的非洲学生之笔。于是请同事去天津核实,不料事实果然如此。我由衷赞叹茹丝姑娘的天赋与勤奋。胡锦涛同志收到信后十分高兴,特别委托教育部和国家汉办派专人看望她,并赠送了学习用品。此后,天津师大和汉办更加重视对她的培养。2009年,我提议请茹丝参加当年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汇报演出。她用一曲高难度的《天路》独唱征服了现场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会议代表,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后来她又两次出镜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亿万百姓喜欢的外国歌星。这期间,茹丝还收获了爱情,未婚夫是个帅气的中国小伙子。

因为茹丝甜美的歌喉和出色的中文交际能力,国内外很多商家和文化企业都向她抛来橄榄枝,但都被她谢绝了。2014年茹丝硕士研究生毕业,她毅然选择重返家乡,回到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了一名本土中文教师。她说:“孔子学院如同一棵大树,作为一片绿叶,我愿意投身其中,愿意为之努力,和孔子学院一起不断成长,长成参天大树,绿色遍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孔子学院已走过18年奋进之旅。无论对于我本人,还是我的那些中国同事、外国同事,这些年的征程都是难以忘怀、弥足珍贵的。我们所亲历的那些感人至深的人和事,或如风如潮,或如歌如泣,都如实记录了我们在这片不同寻常的文化传播田野上,孜孜以求无怨无悔地耕耘劳作,不仅有数以十万计的中方校长、院长和外派中文教师及志愿者的努力奋斗和无私奉献,还有140个国家许许多多外国校长、院长和本土教师及友人的倾情付出和鼎力支持。古人云:“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虽然孔子学院的同事们肤色、文化和信仰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推动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崇尚友谊、追求和平。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乱云飞渡复杂多变。近年来,美国方面在挑起双边贸易战的同时,肆意围剿孔子学院,致使该国多所孔子学院和中小学孔子课堂被迫关闭。这种暂时的“退群”现象,对全球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负面影响。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从文化自信的高度和人类文明发展大势的角度去考量,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孔子学院的巨大影响力和强大生命力。孔子学院所秉持的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所独创的中外双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办学模式,足以证明她的文化根基是深厚的,她的种子已遍布全球,她将继续在中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培育下茁壮成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全球“孔子学院日”的贺信中所说“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责任编辑:庞洁)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谁远谁近?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