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7-11 07:43罗丽蕾王韵铮梁朝莹张玲冯冬梅覃祖业韦秋萍温美东李松良何汶远谭文金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3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效能脑梗死

罗丽蕾,王韵铮,梁朝莹,张玲,冯冬梅,覃祖业,韦秋萍,温美东,李松良,何汶远,谭文金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主要是由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软化引起的[1]。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生此病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护理效果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2-3]。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分析医院- 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选标准是:1)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提出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2)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在48 h 以内;3)意识清晰,且表示能够积极配合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患有精神疾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7 例;其年龄在43 岁至73 岁之间,平均年龄(58.00±6.34)岁。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 例;其年龄在43 岁至75 岁之间,平均年龄(59.00±6.3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是:评估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预防跌倒的措施;将预防跌倒宣教手册发放到患者的手中,并采用讲解宣教手册和播放相关视频资料的方式反复对患者进行宣教;在患者出院时,向其讲解坚持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再三叮嘱其出院后要坚持进行康复锻炼;于患者出院后3 个月、6 个月、9 个月对其进行常规的电话随访。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医院- 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方法是:1)治疗前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协助其尽快熟悉并适应医院环境。向患者介绍科室相关规章制度、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并介绍医务人员的相关信息。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满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及时告知其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叮嘱其多陪伴、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治疗中及治疗后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与治疗后保证患者的舒适度,为其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每天对病房进行开窗通风、打扫、消毒。尽量在白天完成护理操作,保证患者在夜晚能够获得良好的睡眠。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告知其每天饮水1.5 ~2 L,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并积极预防便秘。3)认知干预。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向患者、患者家属传递正确的疾病知识,包括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等,使患者对脑梗死有深刻的认知。重点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4)训练干预。患者需长时间卧床,这对其身体机能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为了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先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并为其示范每一个训练动作。让患者正确掌握训练动作姿势,以确保训练效果。将康复训练方法制作成视频资料,以方便患者随时观看。5)心理干预。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速度较慢,再加上需要长时间坚持训练,患者通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其心理需求、真实想法,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6)社区干预。社区通过上门、打电话等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心态。通过开办健康讲座、一对一宣教等方式让患者正确掌握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康复方式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7)家庭干预。叮嘱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情绪,使其能够以自身的积极情绪影响患者。告知其多陪伴、鼓励、安慰患者,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做好患者家属的教育工作,使其掌握有关护理、康复训练的知识,使其能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多的帮助。8)微信干预。邀请患者、患者家属加入“病友群”,以便于护患交流,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量表)[5-6]评估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好。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 量表)[7-8]评估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越低表示其神经功能越好。3)采用跌倒效能量表(FES 量表)评估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跌倒效能,评分越低表示其跌倒效能越差。4)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9-10]评估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评分越高表示其抑郁、焦虑状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评分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不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评分的对比(分,± s)

表1 护理前后不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评分的对比(分,± s)

分组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神经功能评分 跌倒效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0) 35.31±3.21 50.86±5.01 12.26±2.36 8.34±1.65 35.42±3.27 43.24±3.67试验组(n=40) 35.35±3.24 63.28±5.49 12.30±2.39 5.96±1.04 35.46±3.29 51.44±5.07 t 值 0.055 10.569 0.075 7.718 0.055 8.286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分别为(49.87±3.97)分、(46.11±3.74)分,试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分别为(41.45±3.56)分、(37.06±3.38)分;试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的对比(分,± s )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的对比(分,± s )

分组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0)组63.44±5.56 49.87±3.97 62.35±5.22 46.11±3.74试验(n=40) 63.45±5.57 41.45±3.56 62.37±5.24 37.06±3.38 t 值 0.008 9.987 0.017 11.354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发生脑梗死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容易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康复效果[11-12]。研究显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院- 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负性情绪,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对跌倒的恐惧。医院- 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年来,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对跌倒有着明显的恐惧感,这会影响其生活质量。相关的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院-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减轻其对跌倒的恐惧。笔者认为,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院- 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建立多学科的团队(成员包括脑梗死康复方面的专家),以便向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2)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院应为其建立电子档案,以便于对其进行管理。3)建立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追踪其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4)社区护理人员应按时对患者进行上门随访,以掌握其实时康复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表明,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院- 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跌倒效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表明,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院- 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院- 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跌倒效能。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效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怎样治疗
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