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

2022-07-12 02:42徐平国王训伟杨静馨马永新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能力课程课堂

徐平国,王训伟,杨静馨,马永新

(北京联合大学 机器人学院,北京 100020)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通识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为学生日后创办企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还是训练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的辅导课程[1]。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理念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教”,缺乏对学生“学”的引导与学习效果的关注;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学过程以单向的“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缺乏针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举措;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但形成性评价深度不够,维度单一,无法真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投入、应用能力和学生学习成果增量等予以评价、监督和指导。

1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针对当前《创新创业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创新创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提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基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为学生提供与创业就业实战相似的学习和实践环境[2]。

1.1 明晰课程学习目标,注重能力培养

为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的要求,笔者所在机器人学院在2017 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基础》通识课程。课程旨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弊端,以学生为中心,将以知识为主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比重增加学生实践及其他高阶学习活动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主题活动,让学生真实接触、融入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坚持知识、能力、情感有机融合,通过课程自学、课前任务和课堂实践训练,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参与度、挑战度、获益度,从而提升学习成效,实现知识、技能、素养和思政育人目标。

1.2 优化重塑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课程具有授课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技能繁多等特点,仅仅重视理论学习,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学习目标,构建价值塑造—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

(1)在知识探究层面,结合线上中国大学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又称慕课)平台的国家精品课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相关的优质学习资源,结合机器人学院及各专业特色,补充必要的教学资源,设计构建异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让课程内容更优质。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课的主要内容,掌握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常用方法,形成具有机器人学院特色的专属SPOC 课程。

(2)在能力培养层面,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设计线下课程训练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专业特色、科研项目、市场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设计“微创新创业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鼓励和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在价值塑造层面,贯彻课程门门有思政的要求,注重课程思政导向作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观和未来创业方向,在教学内容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点,通过思政元素的挖掘,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底蕴、人文境界的教育、培养和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4]。

2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2.1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其在课程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破解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难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革新。

(1)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线上以知识点学习为主,通过线上SPOC 提供的学习资源,要求学生以自学的形式观看相关视频和讲义,并积极参与线上的讨论和测试,通过记录、评价、引导与反馈等环节使管理更细致严格,促使学生在有效的管理下获取更丰富的内容;线下课堂,以拓展能力的实践教学为主,通过教练式指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遵循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最终学习成果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将“做-演-用-学”融为一体。

首先,将全班学生按照5-6 人分成小组组,建不同的创业团队,在组建过程中鼓励学生按照优势互补、各取所长的原则。各团队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自拟或自选实践项目,可以是本专业前沿技术研究或者日常生活的便捷化应用,也可以是跨专业的综合型项目,要求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相适应,且可操作。

项目确定后,各团队需在模拟创业的工作情境下策划完成一个创办企业的“商业计划书”。以成果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创业核心知识点,将商业计划书的不同环节或内容设置为阶段性任务,并进行相应的挑战性训练,驱动学生不断推进项目进展,最后通过“零存整取”得到一套完整的项目计划书或一项真实的创业项目。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使学生“在干中学,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以创业活动为主线,设计了5 个挑战性训练任务(见表1),让学生从创业的视角,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每次训练之前都下达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围绕任务要求,随线下课堂学习的同时同步在线深入学习SPOC 相应的章节或模块内容,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各小组将完成作业的过程、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展示类型包括PPT、视频、作品等,展示时间为5~10min。针对每次课堂展示,要求小组团队成员轮流负责,确保每一位学生主讲一次。在展示过程中,团队成员一起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质询,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和补充。

表1 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3)“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施中需要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强化将每个知识点融入线下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要求学生一边学习课程知识一边将其应用到项目实践中,一边完成项目实践一边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5]。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能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任务中的完成情况,动态调整相关课程内容和进度。

2.2 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关注学习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与一般课程不同,如果采用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以考试和分数为目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和学生学习成果增量的评价,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线下实践能力考核的权重。主要通过线上学习、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创业项目及任务训练参与等,把课程考核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使“教、学、练”有机结合,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6]。

(1)SPOC 课程学习(40 分),通过慕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线上课程成绩(70%),包括:单元测验(30%)、单元作业(30%)、课程讨论(10%);视频、课件学习完成度(30%)。

(2)线下学习(60 分),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任务训练,即课堂展示70%,考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次完成任务的情况,考核团队和个人。线下课堂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

3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成效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被立项为笔者所在学校2020年教学创新课程建设项目。按照建设方案在2020-2021 学年第1 学期、2021-2022 学年第1 学期实施,涉及机器人学院2018、2019、2020年级的各专业。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通过完成项目和预先设计的训练任务,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1],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1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创新实践过程中,以创业项目为引领,创设创业情境,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创业想法转变为具体的创业行动,并反思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真正实现了学生从“听”到“做”、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个体”向“团队”的转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强课程的延展性,改变了师生地位,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7]。

从笔者授课的班级看,学生课堂表现比以往积极,相互学习、讨论比以往频繁和热烈。另外,所有行为都与最终考核成绩挂钩,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比较少。从课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看,学生对课程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学生教评反馈:“做项目的过程中,感觉有趣又可以夯实学习成果。效果非常棒!”“课堂形式灵活,结合所学知识,一节课理论授课,一节课课堂展示,引导我们循序渐进,及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完这门课,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创业的知识,了解了创业的大致流程。收获满满!”

3.2 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提升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居主体地位的学生,同时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超越,让学生“忙”起来的同时,教师必须“强”起来。

首先,《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庞杂、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不仅是个“专家”,也要是个“杂家”[8]。教师需要“走出去”,走进专项培训课程、走进优秀的兄弟院校、走进企业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各行各业的情况都要有所涉猎。其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需要灵活掌握MOOC 平台的操作,采用多种渠道加强师生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MOOC 与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手段,教学中更多扮演的是发起人、协调人、教练和导演的角色[9]。再次,教师从单向灌输的“单声道”向师生互动的“双声道”转化,将项目和任务作为锻炼学生能力的试金石,课堂更为开放、活跃,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师收获良多,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并聘为学院的“创业导师”。

3.3 实现教学竞赛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评估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互联网+”大赛获奖数是审核评估的必选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高水平竞赛均具有创新创业目标明确的特点,突出锻炼了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将成果与社会需求对接和转化的能力[10]。

近几年,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围绕创业项目开展教学,学生“零存整取”最终完成的大作业—《创业项目计划书》,经过培育、不断打磨,积极报名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学校“致用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3 项、二等奖4 项,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三等奖5 项。实践证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创新模式教学的实施,对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4 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对传统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项目引领”可以在实践层面对理论知识进行实操,而“任务驱动”可以使学生有计划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学习。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教育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热情,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能力课程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