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

2022-07-13 20:49陈晶晶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

陈晶晶

【摘要】推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够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教育阵地,主要针对高中生的消极心理与行为状态,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让高中生能够在科学引导之下养成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课之中,旨在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讨论如何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课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7-0001-03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德育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的一项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心理层面的发展潜能,使其身心处于和谐的发展状态,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高中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态,立足于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引导下,贯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高中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学会积极看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发展现状

(一)活动课的体验深度不足

有些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普遍会让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其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下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情。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减缓学生紧绷的心理情绪和心理压力,让学生恢复一些学习热情,但是学生获得的心理情绪价值并不高。这是因为学生产生的积极情绪仅仅是源于有趣的教育活动,但是没能体会和领悟心理层面的教育内涵,也难以启发学生对心理层面的问题展开自主有效的思考[1]。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育成效并不符合教师的预期成效。

(二)活动课中容易偏离主题

在教师引入学习主题后,有些学生在展开讨论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一开始切入了话题,发散了思维,对主题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是随着讨论活动的开展,有些学生会逐渐偏离自己讨论的主题,思维过于发散,并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除此之外,高中生已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在自主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常会跟随自己的意愿来展开讨论,不知不觉地就偏离了活动课的教育主题。

(三)活动课的教育形式较旧

有些教师所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缺乏应有的创新发展活力,教育氛围枯燥、乏味。比如教师运用PPT来呈现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后,将自己的建议也罗列为几点,插入到PPT中,让学生仿佛学习理论课知识一般,对心理健康问题和应对方法等知识点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掌握。这反映了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形式比较陈旧,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会表现出消极、敷衍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这一活动课的真正实效。

二、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互通关系

(一)关注点具有一致性

积极心理学是指从积极的角度来研究传统心理学的科学,它倡导心理学要在积极取向下研究幸福、研究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高中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应深刻认识到一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是相一致的。其中,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幸福、身心和谐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关注的也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幸福生活、身心和谐发展,因此两者均是从相同的关注点出发的。

(二)育人目标相互贴合

积极心理学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心理学研究模式,它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下诞生的新兴科学,旨在引导具有消极心理的人们转变视角,正确看待问题,以更积极的情绪来迎接生活中的挑战[2]。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是在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下新增的课程,教师开展这一课程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使其学会利用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应对各种问题,消除自身的消极心态,甚至是超越自己的负面心态,使其成为一个洋溢着积极向上之精神的人,学会始终带着希望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让自己的心灵始终散发着春天般的活力。

(三)均注重人的主动性

积极心理学强调了人要主动揭露幸福的奥秘,要自主找到自己经常不快乐的原因,主动消除不良的心理,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而在新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从自己出发,了解个人身上发生的各种问题,然后发挥学习主体性,自主剖析问题、寻找对策,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均充分尊重了人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有效运用

教师应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机融合的现实性教育意义,并寻找有效的对策,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希望改进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育形式与教育方式,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有效性。

(一)基于矫正的目的,设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前,应先准确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立足于矫正高中生心理问题这一目的,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合理地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让高中生能够在消除自身负面心理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积极心理机制[3]。

比如有位高中生在学习上比较刻苦,但是成绩始终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平时性格内向,与同学交流甚少。然而这位同学却对自己提出了许多高要求,包括认真听课、专心做笔记、用心复习等,但是在考试中却面临着手忙脚乱的情况,考试成绩也与自己预期的分数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感到压抑,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总觉得周围的同学在嘲笑他。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以矫正学生心理为目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这一教育活动内容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正视自己性格上的缺点,如内向、不善交际等,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教师可开展“欢乐自我吐槽”的趣味活动,让学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吐槽自己,使其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下正视自己的缺点,减少学生不自在的心理,提高学生对自我不足的接受程度。第二,分析心理问题的致因,如自我要求过高、心理调控能力不足等。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这些致因,列出平时体现出这种心理问题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自我改进计划”,让学生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根据计划中的应对方法进行自我调控,并制定一个合适的期望值,让自己逐步发展。第三,参与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对于学生内向、不善交际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文娱类的集体活动中,使其在娱乐身心的前提下放松自己的人际交往底线,与具有类似兴趣爱好的同学交朋友,打破自己孤寂、独来独往的状态,尝试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提出较高的要求,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进步。

(二)引入趣味的实验,启发学生展开深层的思维建构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引入知名的趣味实验,让学生在参与趣味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具体表现。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引导他们展开深层的思考,使其建构有深度的思维发展模式[4]。比如,教师可先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观看欢乐的影视视频,另一个小组观看悲伤的影视视频。在他们观看结束后,让他们参与到一个实验活动中来:已知有i、k、e这三个字母,请你在三个字母前面增添某个字母,使其形成新的单词。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发现欢乐小组的学生填写的速度很快,比如寫出了“like”“bike”等单词。而“悲伤”小组的学生却思维停滞了,他们脑海里或许闪过自己熟知的单词,但是在填写时,很难头脑清晰地思考,并将答案写出来。也有的学生虽然写出来了,但是费了不少的劲。

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展开讨论,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原因,理清“积极情绪调动”的意义,然后寻找可以调动积极情绪的有效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参与到辩论活动中来,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辩论过程中,阐述自己认为的能够调动积极情绪的好方法,分析这样做的积极意义。学生同样可以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并整合各自的观点,再在具体的辩论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思考能力与自主表达能力,在上述辩论活动中,学生更能调动自己的思维,展开深入的思考,自主归纳和概括“积极情绪的调动方法”,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高品质的思维模式。

(三)运用特殊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情感体验

特殊的情感在学生的心理健康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并不高,需要教师寻找一些特殊的突破口,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健康开展。目前,教师在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围绕“责任与承诺”这种特殊情感,对缺乏信心、自卑敏感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果你在学习中发现自己收获很少,那么你是否还愿意坚持去投入自己的情感和精力,履行自己身为学生的责任,履行对父母、对自己的承诺,继续努力地学习,直到获得符合期望值的学习成绩?”

有的高中生在学习压力下破罐破摔,缺乏责任感与承诺精神,容易产生怠学、畏学等方面的负面情绪。如今在特殊情感的积极引领下,学生会正视自己懒散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学会享受自己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学习的最终结果。

教师也可围绕“感恩”这种特殊情感,对一些情感淡薄、孤僻自我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解读“感恩”的情感内涵,使其认识到具备感恩之心的重要性。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感恩父母、感恩自然、感恩学校(或教师)、感恩社会等一系列主题的实践性教育活动中来,使其时时刻刻都能找到感恩他人的理由,学会为自己特殊情感的宣泄寻找出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情感体验。

(四)组织开展幸福课,让学生融入提升幸福感的活动

幸福教育是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高中教师可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幸福感的“幸福课”[5]。在这方面,教师可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并呈现两大教育主题:(1)每个人在世上,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2)“幸福感”是衡量什么的指标?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幸福感”?

在这一幸福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展开主题式的课堂讨论,分享一些自己觉得无意义的事情,也分享一些个人觉得有意义的事情,甚至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取得的成就。根据这些讨论内容,教师可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重要的道理:若你只是简单重复无聊的事情,一定会表现得无精打采,但若是在做着有意义、有目的的事情,则可尽己所能地将其做到最好,并获得较大的成就;若是尽己所能,但结果仍不尽人意,那么也应正确看待失败,凡事尽力即可,放稳心态,争取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学会乐观地看待生活。

四、结语

总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否良好,会直接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可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进行合理的优化,让高中生能够在科学引导教育中,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使其充分体验有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从活动课的学习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感悟,让学生自主纠正错误的认知,改善负面的心理情绪,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小钦.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魅力中国,2020(13):48-49.

[2]胡淑娟,辛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41):234.

[3]姜思聪.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J].长江丛刊,2021(5):37-38.

[4]罗杰.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路[J].新课程,2020(11):234-235.

[5]章聪.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7):119.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