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13 15:13陈颖滢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结构设计

【摘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提供了分层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实施两方面着手,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探索教学实践,促进学生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通用技术  SOLO分类评价  结构设计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通用技术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 ——以新课标下的技术试验教学为例”(课题编号:MJYKT2020-125)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9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7-0157-03

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的学科。在当前教学中,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一直是通用技术教学的基本目标。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指明了方向:借助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评价体系是当前通用技术学科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概述

SOLO分类评价理论最早是由澳大利亚学者、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J.B.Biggs)和科林斯(K.F.Collins)在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用于分析儿童思维结构的评价方法。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鄄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比格斯等人认为,要了解儿童认知思维的层次,可以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回答结构四个维度划分具体的层次等级,据此对儿童的学习行为结果进行观察、测量和评价。其中能力是指SOLO各层次所需的工作记忆容量或注意广度;思维操作是指针对任务,能将回答和内容线索相结合的方式;一致性与收敛是指学习者想尽快得出结论,完成任务的同时,又需要让结论与素材没有逻辑冲突,保持结论的一致性;回答结构是指学习者利用各种素材(无关素材、未展示的素材和已展示的素材等)的回答情况。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学习结果从低到高分为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及扩展抽象结构水平五个层次。[1]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通用技术课程中项目实践教学的启发

(一)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

通用技术学科是素质教育中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不同于传统的基础学科注重知识量的积累,而是把更多关注点放在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知识的探究以及科学原理的实践运用中,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通用技术的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设计创造性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二)通用技术学科现有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标准化测试评价方式,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背诵等应试能力。鉴于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此评价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目前,教学中普遍采用较为开放的综合项目,以作品成果提交作为评价方式。这种开放性的项目,通常缺乏统一和严格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评价中只是象征性地采用了一些知识点作为标准,更多的则是利用经验和个人喜好进行评价,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另外,这种评价也会造成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性情况缺乏了解,无法从作品成果反推教学环节的情况。例如,同样是一个完成得较为粗糙的作品,问题可能出现在设计目标的理解不清晰,流程的安排混乱亦或是工具的使用欠缺,设计方案的论证不充分等环节。

(三)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通用技术课程中项目实践的启发

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更应该关注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以及内化的层次。SOLO分类评价理论,利用螺旋式上升的点、线、面到立体的系统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外显行为予以描述和评定,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力的指导。[1]教师利用此理论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教学支持。同时,学生借助评价量表发现自己所处的认知水平后,对照量表中的前后层级,可以自主寻找和发现差距,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通过这样的自评,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进一步深层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也得到明确。

三、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下的通用技术教学项目案例执行

基于上述理论的指导和启发,笔者以苏教版(2020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简单结构的设计”实践项目为例,简要介绍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开展教学的设计及执行过程。

(一)紧扣课程标准,落实项目方案

对学生认知理解和综合思维的评价是SOLO评价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实践项目时应尽可能让项目蕴含的知识围绕主干知识点。解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中关于结构设计部分的内容要求,我们可以发现项目的选择应围绕“实际需求”和“简单”两个关键词展开。[2]

首先,实践项目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生活的“实际需求”。如果需求单纯是教师的设想和制定,强行地布置给学生,脱离学生的兴趣点,很容易浇灭学生的设计热情。所以,在选择项目时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发现和设计项目。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或观察法来挖掘合适的项目。教材中以“站立式办公桌”为例,详细分析了结构设计的几种方案,但是考虑到本校的课时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情况,笔者放弃了此项目,而是选择了简易支撑架的设计。设计的背景就源于学生自发的需求。需求的起因是上学期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完成了纸雕作品。雕刻好的纸雕作品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裱在一块相同规格的硬纸板上,但是当学生想把这个作品在家中作为摆设时,硬纸板只能靠在某个东西上,不是很稳固。经过调查,多数学生都希望可以设计一个硬纸板的支撑架。由于此项目是学生自发的需求,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二)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环节

教师借助SOLO分类评价理论量化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把握教学的重难点。2017版课标中加入了学业质量水平的等级要求,为教师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学生对于结构设计这部分内容,需要达到的合格性要求有三个重要的目标——“对需求与问题确认”“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2]笔者利用这三个要点,对照SOLO评价层次,并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划分出各层次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用以指导教学,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具体参考。

注:标*是期待学生可以达到的SOLO层次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层次要求,分析本校學生的情况,确定教学任务的课时和内容安排。本校生源中中上水平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自觉性较差,很少接触过这种综合分析的项目,绘图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偏弱,对综合因素分析与考虑需要引导。为此,笔者设计了5个课时完成此次项目教学。

(三)融入教学过程,发挥评价功能

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出发,搭设阶梯,帮助学生实现层次的跨越,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关注教学方法。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后,可以先了解学生目前的思维层次,再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比如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帮助学生提升思维。[3]

以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设定目标,进行分析。如果单纯地采用讲授法等比较直接的方式讲解如何设计目标,看似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完成了设计目标,但是学生未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知识无法内化,换成其他的设计目标又是一头雾水。所以对于此任务,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初期,让学生先根据情景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课时任务一:简易支撑架设计目标的制定

1.单点结构

学生1:能够支撑一幅作品并且不倒,不易损坏,可以较好地展示作品。

学生2:实现作品的横放,能稳定支撑不摇晃,功能实用性高,较美观。

分析:学生1的目标设定考虑到了结构的支撑,但是如何支撑,不易损坏都没有具体说明;学生2的目标设定简单提到了支撑的一种方式,但是不够清晰,美观和实用性的具体指向不明确。

2.多点结构

学生3:功能为支撑作品,结构稳定性好,从高处掉落强度不破坏,木条边缘规整不粗糙。

学生4:放置过程不损坏美术作品,可以较好地展示作品,支撑架与作品和谐统一,加工简单。

分析:学生3关注到了结构强度和美观方面更为明确的目标,但是目标的表达不够完整,比如支撑和稳定性方面还缺乏详细描述;学生4对美观方面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说明,但是结构本身的具体要求并未表达清晰。

教师通过对学生设定目标的分析,发现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SOLO层次的单点结构上,少部分可以达到多点结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前期的学习,对目标的设定有了一定的思考,但是不够全面和明确。教师必须抓住不同学生设计目标中的要点,点评分析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明确目标。比如学生普遍提到的“实用”和“美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在合作讨论时更直观地记录下讨论的结果,进行思维的拓展。

3.关联结构

小组1:支撑架可以实现纸板横或竖方向的支撑,支撑角度为75°~85°,嘴巴吹出风后能保持稳定,从桌面掉落结构不散架,表面平整光滑,突出作品,不喧宾夺主,加工简单。

小组2:实用——能够以60°~90°角度支撑起作品,结构稳定性好,手持小风扇30cm处吹不倒,支撑架从至少1m高处掉落不出现明显断裂。美观——支撑架表面光滑,无毛刺,架子不突兀,能够突出要支撑的作品。制作——易于加工,能够在40分钟内完成制作。

分析:小组1就具体的支撑方式、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诉求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描述,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考虑到了整体美等方面的目标设定;小组2采用分点的方式进行了目标设定,内容清晰合理,同时目标的制定也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了验证方式的易实现。

在第一课时中,教师通过课堂的引导和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处理,学生在目标设计中的思维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后续的项目实践夯实了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学生的思维层次不断向高层级进行引导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对照SOLO评价表中的层次,评估所处的思维层次,主动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思维差别,利用榜样作用激励学习动力。

四、总结与反思

SOLO分类评价理论自九十年代末引进国内后,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利用此理论建立的等级描述型评价量表,对开放性问题的评价给出了更为科学的评价依据,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对于类似通用技术这种需要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而言,可以较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与此同时,此理论在与实践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概念上的模糊,导致无法真实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探究。另外,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检验。教师除了加强对评价方式的应用外,也需要针对评价结果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评促教。

参考文献:

[1]陈明选,邓喆.围绕理解的学习评价——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6(1):7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吕媛.SOLO分类理论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以《使至塞上》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38-42.

作者简介:

陈颖滢(1986年8月-),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结构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浅析
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中的困惑及对策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