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2-07-13 22:44黄金秀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减数学知识知识点

黄金秀

“双减”政策对学校课程教学的课时量和学生的作业任务量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推动各地学校通过强化教育职责、改变教育理念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此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双减”的关键在学校,重点在教师,难点在课堂。课堂教学既是教师教学能力和魅力的展现,也是与学生良好互动交流的“实验场”,教育只有用对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抗拒。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开展课程教学,特别是确保抽象性学科如数学的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有效吸收,已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课题。“双减”当下,教师的责任更大了!

一、发挥“5+2”的正向效应

“双减”政策的重点: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加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强学生理解系统知识、锻炼自身能力和亲近大自然方面的自主性,帮助学生有效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提升自身能力以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与“双减”伴随而生的还有“5+2”这一教学新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活动,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5+2”教学模式要求每个地区的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科学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确保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后服务环节当中。在课后服务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基础作业,更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外活动,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放松心情,发展自身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的专注力,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鼓励学生探寻知识的魅力,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究,已经成为各校在制定教学方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课堂教学方案的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科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数学几何图即是学科抽象性的典型体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导致其在学习、理解并掌握抽象性的重难点数学知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这恰恰也是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需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意识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负面影响。其次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视角上,从学生的认知思维出发,主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鼓勵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思路,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有妙招

(一)引导学生预习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对课堂的教学质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很难在短暂的40分钟里有效传授完教案里所有的数学知识。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在预习环节中重点标注出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当学生事先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点,以学生实际的预习进度为课堂重点教学的依据,具体分析学生疑惑点中涉及的学科知识,通过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开疑惑,进而逐渐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启一个新的单元教学如“认识图形”之前,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备注不理解的知识点,以便在后期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疑惑点,强化自身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将课程预习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在了解教材上的图形形状及其特点之后,主动观察身边出现的图形,了解生活中图形的特点。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促使学生在绘画设计、修剪和拼接环节中感受图形在旋转和平移时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图形形状的理解。学生还可以借助自制小型学习用具的步骤操作,在对图形的变化理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简单分析并尝试完成教材上与“认识图形”内容相对应的课后习题,并根据习题的内容对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预习。而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效率,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整体知识框架,理解并掌握衔接新旧知识之间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衔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以及课堂学习效率,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奠定良好的预习基础。在每日2小时的课后服务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对数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锻炼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加快学生的做题速度,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能力储备。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再加之数学学科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很难想象出抽象图形的形状特点,在理解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在“双减”政策实行的教育大背景之下,教师如果想要改善小学数学的课堂现状,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应当主动关注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分析学生在思考方式上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创设能集中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情境,将数学教材上知识点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数学教材中的符号公式变得有趣,激发学生对符号公式的探究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生活实例相结合,将学科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便于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高效记忆,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上进一步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准备进行混合运算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有关混合运算的生活购物场景,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小卖部、批发商家和购买者,以学生的文具用品、课本、练习册以及水瓶等物品作为课堂买卖情境中的商品,并按照生活中的实际物价设置好文具用品、课本和练习册等“商品”的价格,同时开展购物折扣活动,重点标注折扣范围内的商品。在完成角色分配以及商品定价操作后,教师即可向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分发用于买卖的游戏纸币。值得注意的是,纸币的面额应当实现差异化,确保买卖过程中商家找零环节的顺利进行。通过鼓励全部学生分批次参与购物活动,发挥学生在数学计算环节上的自主能动性,进而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正如在实际的课堂购物情境中,如果一位学生想要使用两张面额分别为5元、20元的游戏纸币,分别购买一块在5折折扣活动中的熊猫橡皮和一套在7折折扣活动中的学习用尺,其中一块熊猫橡皮的原价为5元,一套学习用尺的原价为15元。那么,学生在购买前需要提前计算好两种商品打折后的价格,避免自己多付钱。而相对应的熊猫橡皮和学习用尺的商家也需要计算好折扣后的实际卖价,并根据购买者支付的游戏纸币面额准确计算是否需要对购买者进行找零。在整个买卖环节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运用混合运算的数学公式对收付费用进行计算,从而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计算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进行思考。不难看出,情境式教学不仅会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计算公式的应用。同时,在模拟的购物情境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攻破重点、难点,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双减”政策之下,一方面,数学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讲解完所有的数学知识,同时确保学生能有效接收数学知识,成为数学教师目前面临的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里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重点难题,帮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科重点,推动重、难点知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数学教师面临的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和复杂,因此,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难点就在于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并传授给学生,进而层层递进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实际生活的感知较少,缺乏充足的社会生活经验,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容易使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无关。因此,数学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弊端,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范围以及生活经验为教学思维方式转变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一些特色问题。同时,在特色问题中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力,在课堂教学中慢慢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进而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逐一攻克重点、难点知识。

例如,在“圆的认识”章节的课堂教学上,如果教师选择以分别讲解的方式逐一向学生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画圆的方式技巧,必然会加大教学工作量,从而延缓整体的教学进度。对于同一章节的知识点,教师应当将各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等各部分的共同特征,对共同特征进行统一讲解之后,再分别讲解不同的特征内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讲解效率的提升。

为将抽象的数学定义变得通俗易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例题设计体验钟表转动的课堂小游戏,鼓励学生勇于参与课堂体验活动,在体验指针转动的方向上了解圆心和半径的定义。同时,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学生“在圆中什么是保持固定不变”等相关学科问题,加深学生对圆心半径等的理解,将原本的定义问题具体化,逐一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

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应当积极主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形式的生动性,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主动交流学习,共同深入探讨数学知识的乐趣,实现学习与兴趣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圆的面积”课程内容教学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圆的形状直接展现在课堂上,为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形状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将一个完整的圆平均划分为16或32等份,通过将圆转化为类似学生之前学过的长方形或者其他图形,根据图形之间的相同性质等向学生讲解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圆。在小组探究学习环节中,教师应当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度,帮助学生科学地组队,实现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在具体的“圆的面积”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首先需要积极引导小组对圆的特征展开探究,引导学习小组在了解圆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特点,了解两种图形之中半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通过分享不同组员各自的想法,共同探究并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数学公式。在互相交流沟通的探究学习环节之中,小组内可能会对一个知识点形成多种看法,有效激发小组成员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探究出多种解题方式,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探究后,教师可借助教室里的多媒体再次将教材上抽象的知识点或教材习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学习热情,鼓励小组成员表达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毋庸置疑,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发表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交流各自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思路,活跃数学教学课堂,为学生勇于展现自身能力提供机会,还能通过组内的解题任务分工锻炼学生的实践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力量,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以团队合作的精神力量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鼓励学生勇于进行人际交往,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减负”的同时,一定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只有这样,“双减”政策的落实才有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只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國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推动。

猜你喜欢
双减数学知识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