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

2022-07-13 01:14张锦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高效课堂

张锦标

【摘要】“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对初中语文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增强文化教育的难点进行阐述,对“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融合文化;高效课堂;课例辅助

“双减”政策从落地到实施,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构建高效的课堂,将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降低学生繁杂的学业负担,才能实现“双减”的最终目标。基于初中语文教材、挖掘教材,将优质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初中语文的文化教育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同时也吸收了现代多元文化的主流,将其作为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高阶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人文素养,教师以此作为教学资源,能够丰富课堂,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教师虽有一定的素质教育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支持教学,传统文化的渗入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其本身的功效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长期以往形成了差强人意的结果。初中语文融入传统文化本身是为了丰富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趣味、生动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知识,减轻课余学习负担。

二、“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

1. 基于教材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师在面对“双减”政策时,一致认为,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更加重要,教材本身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所以基于基础的知识和内容,将课堂构建得更加高效是最重要的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材中具备审美价值的文化要有全面的认识,并将其作为基础,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挖掘文化,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情况,来感知文化、分析文化。如在进行部审2017人教版8年级语文教材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选择合适的教学视频内容将杜甫当时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身也处在风雨之中。在进行第四段的学习时,教师应该以气宇轩昂的情感来带领学生学习,并体会诗人即便自己处于危难时刻也仍旧不忘记对天下寒士的担忧的情感。这与学生的生活是非常贴近的。学生在自身危難时刻,是否也能够顾及身边人的需求呢?如:筹款平台上常有许多人需要求助,假设我只有10块零花钱,我是否愿意将这买零食的10块钱以小小的爱心捐献出去,换来一周没有零食呢?当我这么做之后,我的内心是被零食填满还是被温暖填满呢?这样鼓励学生主动感受、主动挖掘传统文化,在阅读时形成自己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合优质的文化精神,帮助学生认同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堂中是最重要的组织者,也是将语文课堂落实的关键人,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教师可借助当前的疫情来展开讲解。在对全文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什么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到疫情爆发时期,那些逆行者是否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能够感受到国家的需求和百姓的需求,为此奔波,将自身生命抛之脑后,或许这也是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对比国外的部分情况,可能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融入华夏儿女血液的文化。这样引导之后,学生本身也是经历过这些感人故事的,所以能够感同身受,能完全认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创新教学方式,探索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在“双减”政策背景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创新教学方式,需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在教学《我的母亲》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进行小作文的撰写,写完之后再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从写作手法、写作内容等多元化角度上分析胡适先生笔下的母亲形象,并对比自己描绘的母亲形象,求同存异,吸取其中的精华。胡适先生笔下的母亲身上展现出来的善良、宽容、刚气也是中华民族中诸多女性身上都存在的,这是值得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索的,以自己的母亲作为探索对象,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

4.结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丰富多样,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也非常多元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构建高效的课堂,缩短传统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引导学生从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教学《富贵不能淫》时,教师就尤为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入。文言文对初中学生而言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带领学生全面认识课本内容,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本基础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也将课堂的高效性展现出来。教师首先可创设合适的情境导入,将文言文中表述的背景放在对应的情节当中。如以《悬崖之上》中的张译接收审讯的部分片段作为导入,提问:张译在其中饰演的张宪臣是否是大丈夫?简单地介绍张仪和公孙衍的背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之后,深入理解孟子的回答,对其进行分段理解。最后,将孟子描述的大丈夫的行为作为最核心,在班级进行讨论:谁才是大丈夫?现代生活中如何确定是大丈夫行为?大丈夫分男女吗?真正将“富贵也不改初心、贫贱也不丢气节、威武也保持意志”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都能做大丈夫,为了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勇往直前,不改初心、不丢气节、保持坚韧的意志。这也为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在文化教育价值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还需要推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精髓,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基于此进行育人教育,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三观,并引导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化,将文化运用在现代生活中,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杜万倾.“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路径探索[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6):2.

[2] 吴建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析[J]. 世纪之星:交流版,2021(7):2.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高效课堂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