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创新研究

2022-07-14 17:43徐雄波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顶层困难资助

【摘要】本文阐述创新高校精准资助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分析当前高校精准资助模式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科学、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资助风险防控有待加强等问题,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14125”精准资助模式的实践为例,论述高校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的实践路径,即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加强风险防控。

【关键词】高校 精准资助 “14125”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068-04

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精准资助逐渐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各高校积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但工作成效不尽相同,有些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高、成效好,有些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各高校精准资助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情况有关。因此,有必要研究高校精准资助模式改革创新的问题,从而为高校构建精准资助模式、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一、精准资助模式创新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创新高校精准资助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首先,有助于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而实现“真正资助有需要帮助的人”。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是最大化地使资助政策落地、使资助资金落实、提高资助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若不能精准认定资助对象,后续的资助工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其次,有助于精准把握和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同需求。除经济困难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能存在其他帮扶需求,比如学业提升、心理建设、创新创业支持、人际关系处理等。只有精准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精准帮扶,从而为其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再次,有助于增强资助育人的效果。高校精准资助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资助育人的针对性,对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精准资助模式创新,建立各种育人载体和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二、当前高校精准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对12所不同类型的广西高校相关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包括学工处领导、学工处资助办公室人员、二级学院资助干事、辅导员班主任等)进行了访谈,详细了解这些高校开展精准资助的情况,共同研讨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高校的顶层设计不够科学

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精准资助模式创新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精准资助模式创新的目标不清晰,未明确通过创新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效果;二是精准资助模式创新的内容体系不全面,未涵盖全部学生资助工作;三是在精准资助模式创新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四是顶层设计的操作性不强,部分高校的精准资助模式顶层设计“大而空”,实际开展工作时难以操作。

(二)部分高校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精准资助工作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然而,一些高校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的现象。一是部分高校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配套制度,机械地按照上级的文件通知精神开展工作,导致上级文件中的一些宏观的、中观的部署无法落地;二是部分高校缺乏科學合理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原则性强,需要一支专业、战斗力强且稳定性高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然而部分高校培养和管理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制度不完善;三是部分高校缺乏资助育人制度,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以及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与发放方面,而不够重视资助育人工作,未建立完善的资助育人体制机制,缺乏具体的资助育人实施方案;四是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退出机制,一些已达到脱贫标准的学生未及时退出且继续申领资助金,这浪费了国家资源,导致精准资助工作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

(三)部分高校的评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一些高校尚未建立针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考核制度,或建立了相关考核制度但考核指标不够量化、科学,因此未能对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估,这不利于学生资助工作质量的提升。一些高校缺乏学生资助工作激励制度,既没有针对相关部门和教师个人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也没有针对受助学生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导致教师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受助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也不足。

(四)部分高校的资助风险防控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在资助风险防控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有的高校在进行政策宣传时未覆盖全体学生,甚至还存在对政策把握和解读不够精准的情况;有的高校在奖助学金评审环节未做到完全公平、公正、公开,出现个别辅导员、班主任凭感情考虑人选后遭到学生投诉的情况;有的高校评审公示的时间不够、范围不广;有的高校未做到及时发放资金;有的高校未及时建立精准的资助数据档案,甚至存在错漏的情况;有的高校在接到学生投诉时未能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解释。存在以上这些问题,说明了高校的资助风险防控有待加强。

三、高校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的实践路径

经过多年的探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14125”精准资助模式,即“把握1条主线、实现4大目标、借助1个平台、抓好2个建设、落实好5项内容”。“1条主线”指以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4大目标”指物质方面得到资助、精神方面实现脱贫、心理方面得到帮扶、能力方面获得拓展,“1个平台”指大数据平台,“2个建设”指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5项内容”包括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把握学生需求、精准帮扶学生、精准评估学生成长、精准归置帮扶档案。(见图1)

在该框架体系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还制订了具体的学生资助制度,包括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制度、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精准把握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制度、学生资助育人管理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评估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学生资助工作风险防控制度等。

实践证明,“14125”精准资助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该模式的构建可为其他高校改革创新学生资助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结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14125”精准资助模式的实践,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顶层设计

高校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创新,需要有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顶层设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顶层设计之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派队伍到区内外多所学生资助工作做得规范、成效好、已建立学生资助工作品牌的高校进行调研,学习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先进做法与经验;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顶层设计时,多次组织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开展研讨,充分发挥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最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学生资助工作顶层设计,确定构建“14125”精准资助模式,其顶层设计涵盖学生资助工作的主线、目标、平台建设、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五项具体工作。笔者认为,高校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创新,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应考虑以上内容。

(二)健全制度体系

高校在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健全精准资助的制度体系。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学生资助工作的顶层设计之后,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制订了具体的学生资助制度和实施方案。在制订具体的学生资助制度时,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考虑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与完善,最终制订了资助政策学习与宣传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制度、资助工作精准管理制度、资助工作精准考核与激励制度、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制度、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制度等各项制度。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是学校具体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安排与推进方案。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汲取了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并紧密结合本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学生资助制度和实施方案之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了学生资助工作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研讨和论证,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提交学院审定后印发执行。

(三)健全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

高校若缺乏科学的学生资助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就难以有效检测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难以发现学生资助工作的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制订学生资助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时,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样评价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除年末的考核外,还将平时工作开展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既要定性考虑学生资助工作者的态度、育人效果等因素,又要定量考虑学生资助工作的数额、数量、规范性、错误率等。坚持多样评价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就是除将教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外,还将学生作为重要评价主体。学生资助工作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学生是学生资助工作直接的影响者,最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必须将学生作为重要评价主体。

高校还应该健全学生资助工作激励机制。若学生资助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往往会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这不利于激发教师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制订学生资助工作激励制度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之树立为典型,号召其他教师向榜样学习,营造一种“比争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四)强化资助风险防控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资助风险防控。

首先,严格按程序和规范开展各项资助工作。高校學生资助工作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严格按资助政策制度规定的流程开展各项资助工作,是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风险防控的重要措施。

其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警示教育。学校通过自主学习、集体培训、小组研讨、观看视频、线上线下宣传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廉政教育,使每一名学生资助工作者都意识到廉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熟悉廉洁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要求和重点,了解廉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措施。

再次,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的检查监督机制。一是健全各院系的自查自纠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院系学生资助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三是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主体作用,对全校各级各相关部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全方位的专项检查和监督,重点检查其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流程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最后,严肃查处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纪委以及督察部门等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核实群众反映的违规违纪现象,如确实存在违规违纪的现象,必须及时纠正处理,严重违法者要提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从而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以上强化资助风险防控的工作,是每一所高校都应该做好的。

高校精准资助模式创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笔者认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创新应当从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发力,从而为规范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升学生资助工作质量、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邝洪波,高国伟.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

[2]樊永生.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1).

[3]易桂姣.运用大数据构建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

[4]刘许亮,柴杉.基于“三多三精准”模式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15).

[5]林锦芯.刍议“济困·扶志·强能”三维立体型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模式构建[J].文化学刊,2020(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专项课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创新研究”(2020ZJY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雄波(1983— ),广西北海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顶层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选择困难症
顶层设计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加快顶层设计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