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学习力提高的策略探析

2022-07-14 22:21陈红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习力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生在短暂的三年初中历史学习中,积累的知識量有限,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因此,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历史学习力的提出十分有必要。文章主要分析历史学习力的内涵,探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学习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1-0079-03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倡导现代课堂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进行激发,从学习方法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拓展性学习,最终促进学生信息获取力、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表达力、历史感悟力及历史实践力等全面提升。

一、核心素养下的历史“学习力”

初中生需要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方面[1]。关于学习力的构成,不同学者也做了不同的解释,主要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敏感力、学习迁移能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学习创新力等。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具备一定的家国情怀,也就具备了进行历史学习的动力,能将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作为自身价值取向。学生具备历史学习力,就能从多种历史史料中去伪存真,选择有效信息,进而提升史料实证能力。学生具备迁移能力,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基于历史观进行准确的辩证、判断,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学生的学习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联系紧密,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美国学者福瑞斯曾在1965年提出“学习力”这一概念,刚开始被应用于管理领域,在八十年代左右被迁移到教育领域,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终身学习为目的[2]。历史学习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学校应积极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积极实践,让学生在各种学习实践中不断获取各类知识,积蓄各项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学习力。

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学习力是指学生以历史学科知识为基础,带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挖掘学科育人内涵,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具备积极主动进行历史学习的意识,并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持续的历史学习;掌握历史学习的各种方法,具备解读历史事件、探究历史背后意义的能力;用历史学习意识进行思考和判断,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将历史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具备一定的精神修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内涵。

初中生在学习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主要包括学生自身个体的差异,后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差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科学系统的学习模式中实现学习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的初中历史学习力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交互能力等。

二、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力不足的原因

(一)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不足

在实际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不高,对预习内容及预习方法认识不足,无法把握学习的重难点,预习效果不佳。部分初中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不足,他们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是达到教师的要求和满足家长的期待[3]。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进行历史拓展学习,自然也不会主动通过多种方法坚持自主学习。

(二)课堂吸引力不足

历史教师在初中生心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中主要遵循历史教师的教学思路,几乎不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疑问。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很少参与课堂互动,只是跟随教师的引导去做笔记、回答问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不足,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内容,这让学生的学习接受力无法得到提升。

(三)合作意识差,交互学习力不高

初中生虽然在小学阶段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取长补短地促进自身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多表现出一种盲目无序的学习状态[4]。

三、提升初中生历史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一)引入导学案模式实行先学后教

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力,让学生能够借助各种有益的媒介进行独立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4]。自助学习力是学生历史学习力的表现形式,不等同于自主学习,是一种更高级的表现。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助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自助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学前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课前预习,事先了解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师授课环节知道自己的疑问并带着问题进行历史学习,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同时,学生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对历史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学习,顺利完成一系列探究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学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远古的传说”一课前,先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学情及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设计导学案。导学案学习模式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学生可通过网络、教科书、课外书等多种方式查阅中华民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拓宽历史学习视野。还有一些学生通过制作表格、画简笔画及制作演示文稿等方式在课后整理炎帝、黄帝时期重要的发明,在课堂展示环节细数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各种传说故事。笔者发现引入导学案学习模式能够极大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历史学习活动。

(二)构建趣味课堂,提升教学吸引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接受力,能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識,发挥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听课时排除干扰,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做好笔记,提升听课效率。学习接受力高的学生不仅能保持长久的兴奋度,还能以高效率的听讲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基于课堂听讲提出新的学习问题,在学思结合的学习实践中不断进步。历史教师要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以精彩而富有魅力的讲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接受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笔者采取趣味教学法,在课堂中优化教学语言,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自己生活在原始社会一天的生活日常”,穿越时空从住房情况、生活用具、生产技术、家禽家畜、种植物、娱乐生活等多个角度展开想象,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笔者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趣味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戏剧表演展示某一阶段的历史故事,积极参与小组辩论活动,在历史知识问答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三)运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力。微课生动直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反复记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中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以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丰富微课资源库,将微课内容进行类型划分,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需要挑选相应的微课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注重突出教学重难点,并配上丰富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及伴奏音乐,制作8~10分钟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并配合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此外,微课的运用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能力,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巩固新知。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即使掌握了历史课本上涉及的知识点,也很容易在学习其他历史事件和知识时发生混淆。为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让学生利用微视频抽象学习和生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解性记忆。微课的学习方式是对练习题和背诵的学习方式的优化,历史教师借助微课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四)多元化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新型的教学互动方式受到师生青睐。学生具备一定交互学习力,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师生问答互动、课后作业面批交流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实现全面发展。交互学习能力高的学生会在交流互动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5]。学生在各种课堂互动中能够促进自身的思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管理组织能力等的全面提升。在教学“百家争鸣的局面”一课时,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可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在学校食堂里,某些学生在就餐时出现随意乱倒剩菜剩饭的现象,你以学生会成员的身份召开相应的研讨会,一起探讨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学生从学生会干部的角度,分别结合儒家、法家、道家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的处理意见,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堂训练结束后积极构建新颖的课堂评价体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评,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状况、课前预习情况等。师生共同选出优秀的小组分享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注重学问结合,触类旁通

提升历史学习力的方法众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要结合实际加以引导,促使学生逐步实现提升。钱基博先生曾言:“读史之大病,在记忆史实,而不深究其所以。”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教师要先培养学生学问结合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问,历史知识是什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怎么做,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进行下一步学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问什么。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还有什么问题。例如,在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土纱、土布销售陷入困境,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铺设问题,让学生解答,还要通过设问让学生理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试着探究“是不是古代汉族人居住的地区都存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引领学生思维从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在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当学生解决一个历史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面和反面观察,探究问题的全部内容,还要关注周围有关系的事物。例如,在教学外交政策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中国和国外的外交政策历史进行对比,同样在学习民族觉醒史时,也可进行中外对比。

结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热议的话题,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学习力。历史学科包罗万象,学生只有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具备持续学习动力,学会自主学习,积极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不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杨雪丽.调动历史学习兴趣 凸显学习主体地位: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

2012(10):37.

龙布加.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91.

满正先.初中历史课中的创新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1.

薛红娟.以教学反思助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5):190.

刘俊利.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J].历史教学,2016(05):19-27.

作者简介:陈红平(1973.9-),男,福建晋江人,

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学习力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