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效果分析

2022-07-14 02:37蔡凤仪曹哲曾小娟
智慧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患肢上肢综合征

蔡凤仪,曹哲,曾小娟

(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 内一康复科,广东 清远 511500)

0 引言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为1.5%~70%[1],早期临床症状主要有疼痛、手指肿胀和运动障碍,严重者会遗留肩手痉挛畸形、疼痛、麻木等后遗症,有研究显示功能锻炼可促进肩手综合征康复[2],但何时开始功能锻炼尚未明确,本文基于上述基础,探究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会批准,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的急性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55±2.15)岁;左侧14例,右侧14例。观察组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54±2.78)岁,左侧13例,右侧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肢左右侧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发病36小时以内;③合并肩手综合征;④神志清楚,无认知障碍,可以配合功能锻炼;⑤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且遗留明显后遗症;②既往有患肢神经或肌肉损伤,有活动障碍;③无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护理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功能锻炼:①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缓慢抬起、放下上肢,屈曲、伸展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锻炼肩、肘、腕、手指关节功能,每次各关节运动15~20min,每日运动两组。被动各关节活动范围控制在90°以内,防止关节损伤和脱位,同时按摩患者上肢肌肉和关节;②指导可自主运动的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如拧瓶盖、转核桃、捏弹力球等;③针灸及低频电刺激治疗,针灸患侧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位,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每天2次,每次20~30min。早期功能锻炼由专业的康复科医生完成,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手指肿胀程度、上肢功能,及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①疼痛评分(NRS评分):应用0-10表示疼痛程度,0分为不疼,10分为最痛,让患者根据主观感受进行打分;②手指肿胀程度(8字缠绕维度差):分别测量患者患侧和健侧以尺骨茎突为起点绕向手背通过第五及第二掌指关节继之斜穿过手掌背侧止于起点处的长度,计算其维度差;③上肢功能(STEF评分):嘱患者分别将大球、中球、小球、大方块、中方块、小方块、圆木片、人造革片、金属片、金属小棍拿到制定位置放好,记录患者完成指定动作的时间及流畅度,并以此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④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IEF评分):分别评估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4 领域,每个领域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手指肿胀程度、上肢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手指肿胀程度、上肢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NRS评分)、手指肿胀程度(8字缠绕维度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STE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手指肿胀程度、上肢功能()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手指肿胀程度、上肢功能()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各项评分(WHOQOL-BRI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

3 讨论

近年来脑中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肩手综合征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于发病1~3个月出现,主要症状为患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大多患者会遗留疼痛、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等后遗症[3],遗留的功能障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长此以往将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患者因畏惧而减少社交,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4]。有研究显示,有效的功能康复可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后遗症状[5],但何时开始功能锻炼尚未无定论,本文基于上述基础,探究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人认为可能与中枢神经受损、肌肉泵衰竭及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有关[6]。急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仅能控制病灶不再扩大,病情不再进展,但对神经功能及肢体的恢复疗效甚微[7-9]。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甚至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同时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患肢局部血流循环,促进脉淋巴回流,缓解肢体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手指肿胀程度、上肢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NRS评分)、手指肿胀程度(8字缠绕维度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STE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及针灸、电刺激可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原因可能为针灸及低频电刺激治疗起到协阴调阳、疏通经脉、解痉镇痛的作用,早期功能锻炼促进了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了肌肉的泵功能,促进淋巴回流,缓解了患肢的迟缓性瘫痪,减轻患肢的疼痛、水肿;本研究所取手三里穴有疏经通络、消肿止痛之功;内关有理气止痛之功;外关有疏通气血、通络止痛之功;而合谷可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曲池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11-12],同时联合主动被动活动肩、肘、手关节减轻了关节的被动压迫,避免关节僵硬、关节周围肌肉挛缩及肌腱损伤,从而恢复关节运动功能,及患肢的运动功能[13-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各项评分(WHOQOL-BRI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为功能锻炼恢复了患肢功能,同时增强了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使患者走出因瘫痪引起的低迷情绪,改善了焦虑、抑郁的症状,增强了疾病恢复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早期功能锻炼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早期功能锻炼可缓解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手指肿胀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上肢综合征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考前综合征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开学综合征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