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护士对继续教育现状的评价及需求分析

2022-07-14 02:37孙凤荣聂陶然
智慧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护士形式因素

孙凤荣,聂陶然

(北京市密云区卫生职工教育学校,北京 101500)

0 引言

继续护理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学教育[1]。1997年,原卫生部颁布了《继续护理教育暂行办法》,对继续教育的目的、方法、形式、学分数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近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基层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水平不断增加,基层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护理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基层护士坚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才能更好地护理社区居民[2]。为提高基层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基层社区护士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及举办形式的需求与评价,了解影响其参加培训的因素。以期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机构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内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19家基层社区173名护士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评价、需求以及制约因素。

1.1 调查对象

在2019年4月1日-2019年10月31日,对本地区19家基层社区173名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问卷调查。入选标准:持有护士资格证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护理工作一年以上。排除标准:由于身体原因或工作需要不再从事护理工作;虽为注册护士,但是长期从事非护理工作。173名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在22~55岁,30~40岁人数92人(53.18%),占比最多。90.17%为已婚的女性,工作年限在2~35年,工作10~20年的人数81人(46.82%),占比最多。学历均为中专以上,本科学历95人(54.91%)占比最多。职称为主管护师占比最多,76人(43.93%),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n(%)]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并请社区护理专家及社区护士长参与修订。第一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第二部分:对继续医学教育所选课程内容和举办形式的评价;第三部分:对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效果评价及参加培训的促进因素与制约因素。每个问题有三个选项,均为单项选择。

1.2.2 问卷发放

护士长向本单位护士讲解说明,随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73份,回收17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双人录入、双人核对数据、问卷不记名等方式进行数据控制。应用Excel 2016录入及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2 结果

2.1 基层护士对继续教育培训的评价

2.1.1 内容评价

继续教育培训选课内容主要围绕临床护理新理论、临床护理新技术、临床护理新方法、护患关系、护理教育及科研、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安全问题六个方面。“临床护理新理论”课程被评价为全面的占比最高,为52.6%(91人),与其他课程评价为全面性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新技术”“临床护理新方法”课程评级为“不够全面”的占比较高,分别为69.94%(121人)、64.16%(111人),与其他课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教育及科研”和“护患关系”两课程评价“未涉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0.46%(70人)、35.26%(61人),其他各课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士对继续教育选课内容的评价[n(%)]

2.1.2 形式评价

目前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主要包括现场授课、“云课堂”形式、微信公众平台授课形式、远程现场授课以及“5G+慕课”[3]授课这五种形式。173名护士对“云课堂”形式授课形式满意度最高68.21%(118人),其次是微信公众平台授课,满意度为59.54%(103人),与其他3种授课形式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士对继续教育培训形式的评价[n(%)]

2.1.3 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分为“有助于提升工作能力”“有助于获取新知识”“更好护理患者”及“提升职业素养”4个方面。其中非常同意继续教育在“有助于获取新知识”占比最高为68.21%(118人),其次是“更好护理患者”占比为59.54%,而非常统同意“有助于提升工作能力”的占比最低,仅为34.68%(60人),而认为该项效果一般的占比17.34%,两项占比与其他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士对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价[n(%)]

2.2 护士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

2.2.1 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促进因素

继续教育培训促进因素共包含“增加护理新知识”“护理执业证书考核相关内容”“增加科研相关内容”“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等4个项目。其中非常同意“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的占比最高,为44.51%(77人),而非常同意“护理执业证书考核相关内容”的占比最低,为37.10%,各组间非常同意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促进因素[n(%)]

2.2.2 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制约因素

继续教育培训的制约因素分别包括“工学矛盾突出”“外出进修学习费用较高”“家庭重负与继续教育学习冲突”及“缺少科室及医院支持”。非常同意“工学矛盾突出”为制约因素的占比最高,为46.24%(80人),显著高于“外出进修学习费用较高”“家庭重负与继续教育学习冲突”为制约因素的占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制约因素[n(%)]

3 讨论

3.1 基层护士的继续教育现况

早在1996年,我国将强制性继续教育引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并以《办法》的形式将继续教育内容、范围、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4-5]。从那时起,强制性继续教育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意义就备受关注。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国家医疗体制要求不断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护理水平,广大居民对社区护士的护理工作能力及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6]。所以,大部分社区护士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更利于接受护理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同时,能更好地为晋升职称积累知识。

3.2 针对基层社区护士设置培训内容及形式

在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选择上,要针对基层社区的特点及需求选课,增加护患关系问题、护理教育及科研相关内容。为解决“工学矛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授课,如“云课堂”授课,聘请护理专家及一线资深护士录制适合社区护理工作性质的课程,社区护士可以通过工余时间来学习[7]。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授课形式,此平台具有便捷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学习平台界面和功能设计有助于用户快速进入学习情景,形成个人学习空间,提升学习体验[8-9]。卫健委医政科护理专业负责人通过组织决议,在每月设置固定时间,请三级医院的护理专家通过远程授课形式,组织社区护士进行统一学习,利于社区护士获取新技术、新方法。

3.3 基层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促进及制约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有97.69%基层社区护士非常同意以及同意“增加护理新知识”是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促进因素。说明基层社区护士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夯实基础护理知识,同时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护理工作水平。有94.22%基层社区护士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提高科研水平,需要再学习来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在本次调查中,有46.24%的基层护士非常同意“工学矛盾”突出是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其次,单位领导及家庭支持也是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因素,与张克森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基层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评价与需求有所了解。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坚持做好课程追踪与评估,对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水平会起到促进作用。由于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评测缺乏完整的统一标准,秉承持续改进工作的观点,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及评价标准,对于继续护理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护士形式因素
最美护士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最美护士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