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

2022-07-14 01:20李凤娥曾辉藩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智能装备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

文/李凤娥 曾辉藩(.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智能装备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源于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上提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是关于课程思政的重大起始点,此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各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改革如火如荼,经过几年的实践,“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已形成了广泛共识。

显然,“课程思政”已然成为新时代我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抓手,会计人才作为服务新时代经济建设的骨干和生力军,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国家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除了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要深度挖掘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帮助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新型财经人才。

一、会计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会计人员要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等人员提供决策服务,也是联系市场经济各方面的纽带,是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维护者。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对国家经济的规范有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培养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会计人才队伍尤为重要。在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中提出:“要加强会计法治教育、会计诚信教育和思政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财会类专业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课程思政建设。”[1]

因此,会计专业具有天然的课程思政教育属性,会计教师应把课堂当作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把课程当作自己毕生事业来用心经营,在会计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兼优的财经类人才,保证国家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

(一)有利于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通过实施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会计教师们深入发掘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素养等元素作为课程思政教育主线,贯穿到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利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真正落实。

(二)有利于走出思政“孤岛”困境,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在传统教学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 没有有效融合。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将学科资源和现实案例转化为育人资源,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与可理解性,能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2]

(三)有利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

如今,大学生的主要群体都是“00后”,他们生活在信息便捷与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的诱惑与陷阱较多,这些未来的会计工作从业者面对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而会计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需要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信、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职业担当本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也给出了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指导。根据会计类专业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当中。对于专业基础类课程,可以将中国会计文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最新财税政策法规等内容融入,联系当前热点事件解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专业核心类课程,如财务会计课程,引入某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帮助学生建立会计工作诚信、法治理念,坚持会计法规与准则,不为利益所动,准确、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如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点包括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目标、投资决策等[3],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决策能力。对于专业实训类课程,以解决行业真实问题为导向,采用真实案例项目分析、技能竞赛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财务报表分析》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在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中也十分重要。因此,会计专业教师需要加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好这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之后所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学习上市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数据解读与处理,并能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分析,诊断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具财务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给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依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教师宜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正面案例激励学生,反面案例警示学生,不动声色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等岗位需求为导向,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者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扎实的专业能力。

(1)课程专业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数据时代企业对财务数据处理的重视,企业财务数据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能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能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分析方法,能理解各报表财务项目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分析三大报表,三大能力的基本流程和整体框架。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发展前景的综合分析,完成企业财务诊断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培养学生财务数据信息处理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财务报表分析与商业决策能力。

(2)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挖掘提炼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意识地将其融入教学中,以“对数据忠诚,对数据敏感”作为课程价值观[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会计职业素养元素为课程思政教育主线,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心等政治素养,通过对财务报表和数据指标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和发展观,建立科学分析思维,使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坚守准则、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精神,通过对财务报告的诊断与撰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

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例,该教材主要包括的内容有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财务分析方法、企业三大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企业财务指标计算及综合财务能力分析、财务分析报告撰写与汇报。在教学过程中,将选取以下教学项目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表1)。

表1 《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思政”教学内容与设计

(四)课程教学方法

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方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教师搜集与课程教学相关的现实案例,将专业知识与案例中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结合,做好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分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进行诚信意识、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教育,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在课堂教学后,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问题,搜索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前沿动态,了解国家最新的财经法规,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培养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课程思政评价与考核

《财务报表分析》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后,应综合运用客观考核与主观检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课程思政效果。在过程考评上,主要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课堂参与过程(考勤、课堂讨论与互动、作业提交时间),侧重评价学生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批判性思维等;在结果考评上,包括个人作业质量、发表的观点、小组财务分析报告、课堂展示汇报成果、写下的心得体会等,在学生“专业学习成果展示会”上进行展览,个人作业侧重评价学生是否善于思考,是否具有正确的“三观”,小组作业侧重评价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5]。另外,教师可进行问卷调查或开展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可程度与接受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理论元素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同向而行的协同效应。《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通过将把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在各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关链接

会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kuài jì,英文名称为Accounting。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及各种税收法规为法律依据来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教学改革,旨在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学改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及思想意识的变化;(3)教育科学及其他边缘学科的发展影响到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学改革可分为:(1)单项改革。仅就某门学科内容、某一制度(如考试制度)、某一原则和方法进行改革。(2)整体改革。指对有关教学的计划、任务、内容、方法、制度进行总体的协调的改革。

改革的方式有:(1)新理论、新政策指导下的改革。经过较长时期的规划和专家论证,形成改革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此种改革往往在一个国家或较大范围内进行。(2)实验性改革。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在某一地区或学校进行整体或单项改革试验,取得数据,积累经验教训。(3)推广性改革。对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优秀教学经验或改革实验成果进行精选、优化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较大地区和范围内推广。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中注协就“特殊目的财务报表审计”等三项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修订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