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访古记·朗洞镇和腊酉塘

2022-07-15 01:18娄清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永德榕江黎平

娄清

2021年11月15日

考察计划:朗洞镇和腊酉塘

榕江应该是我非常有缘且比较熟悉的一个县。1984年春天,在借调省厅文物处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前半个月,参与群文处的群众文化调查工作时,就经凯里首次到达榕江。

九点,在老梅陪同下前往榕江东北,与剑河和黎平两县交界的朗洞镇。

朗洞地处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和珠江流域柳江水系分水岭苗岭山脉北侧,境内朗洞河是沅江上游清水江右岸支流南哨河的三条支流之一,也是两大流域之间陆路通道的重要节点。从都柳江左岸重镇“榕城”古州,经车寨沿寨蒿河东北行至朗洞后,再经南哨抵达清水江之剑河。这条路是清雍正后镇远府所辖清江厅治(今剑河柳川鎮)与黎平府所辖古州厅治(今榕江古洲镇)的重要通道。乾隆二年(1738)移开泰县丞分驻朗洞,一直延续至清末。

出忠诚上沿榕高速一路北行,十点二十分在朗洞下高速。对多次失之交臂,心心念念的朗洞,原本是满满的期待,但沿朗洞所处南北向谷地一路调查后很是失落,至今保存的历史遗存实在太少。一座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黎平府开泰县分驻朗洞理民补用县正堂(还是六品官)监建的庙宇,是幸存者之一。

王姓是朗洞大姓,而老街上的“三槐世弟”,高大的封火墙内民居建筑的布局已不复旧貌,且里面居住着的不是王姓,却是“燃藜堂”的刘家。八字门左右壁保存有落款“红全体”的墨书“白军抗日六条纲领”和五条“苏维埃政府反日主张”。该宅与另一栋民宅,2018年以“朗洞红军驻地旧址(红军指挥部旧址)”命名,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忠诚吃过中饭,立即赶往都柳江畔的腊酉塘,在左岸乘上摆渡船,百十米宽的都柳江河面,不一会儿就登临右岸渡口,上岸时正好下午两点。

都柳江右岸的腊酉寨,清初设塘,称“腊酉塘”,扼控水陆要路。嘉庆间,林溥在其所著《古州杂记》中所记,古州西南月亮山区,时称“九千里”,有一条“内通粤西”之道,就是由腊酉寨沿乌娘溪翻越月亮山后过境荔波县进入广西的,且“商贾间有入内货市”者。

腊酉塘桥,在乌娘溪入都柳江河口处东西向横跨溪流,为单孔石拱桥,长二十九点七米,宽六点六五米,净跨十六点七米,矢高十一点三米。除局部有稍许裂隙外,整体保存完好。桥西都柳江右岸往八开西行古道和乌娘溪左岸往腊酉寨南行古道仍为村民出行所用,均保存尚好。“永德桥碑序”碑、保护标志和保护说明碑、“与善桥”碑、“蜡酉与善桥”碑竖立在桥西山体边,由北向南一字排开。

由于“永德桥碑序”碑曾经被村民移作铺路石用,字迹被行者长年磨损而模糊不清,“蜡酉与善桥碑序”碑曾经被村民移至井口,并根据井圈大小进行切割而残缺,我们决定对这二通碑刻进行捶拓,争取尽可能多的获取一些历史信息。

随着墨色在拓包行走中渐次铺开,碑刻文字得以显现。其中一句“有塘蜡酉者,系两广云贵口口军民往来之要道”,中两字漫漶严重,此前有人识读为“通衢”,但从残留的局部痕迹看,“商旅”二字似乎更为贴切些。

综合二通碑刻文字,可初步梳理信息如下。作为两广云贵商旅军民往来之要道节点的蜡酉塘乌娘溪河口,原为舟渡,但每年春夏之际往往因积雨汇成洪流,无法过渡,“未免稽延往来”,行旅受阻,都期待有一座沟通两岸的桥梁。愿望终在清道光年间得以实现,在官员“捐廉倡首”和四方募集后,终于“桥功告竣”,桥“高三丈,广四丈”,命名“永德桥”,于道光十二年(1832)季春“勒石题名”。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乌娘溪暴发特大山洪,永德桥被毁,不但“片石概无所存”,甚至将两岸桥台基址也冲毁,乌娘溪河口“又深阔几许矣”。此后数年,既架过小桥,也用过舟渡。最终由古州同知刘永成倡首,“承好善诸君子解囊乐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兴工,三十年(1904)初告竣,命名为“与善桥”。

1981年,榕江县人民政府将腊酉塘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上述碑刻归集一处。

1930年4月,红七军为摆脱国民党桂军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围困,开展游击战争。4月29日,红七军在荔波板寨会师后翻越月亮山,沿乌娘溪经腊酉塘过腊酉桥,攻占榕江县城,取得入黔作战的首次胜利。根据这一史实,该桥被命名为“腊酉红军桥”,于2018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拓片任务完成时,已过六点,摆渡船家虽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仍耐心地等待着我们,与他合影后安全渡江返城,回到县城已是华灯初上。

猜你喜欢
永德榕江黎平
借猫记
肖永德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为少先队员的幸福童年添彩
日夕空驰永德心
黎平美食
百节之旅 跟着节日游黎平
侗都黎平 颐养胜地
黎平春色
榕江“萨玛节”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