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手段

2022-07-15 15:41张文
医学前沿 2022年7期
关键词:组胺免疫治疗皮质激素

摘要:变异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主要以喷嚏不断、鼻塞、鼻涕以及嗅觉功能障碍等鼻部反应为特征。虽然AR并非严重的疾病,但其目前无法治愈,对AR患者的经济、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R的预防与治疗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讨论话题。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发病因素治疗手段

近年来,AR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约10%-40%的人口受其影响。AR是一种以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疾病。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AR与支气管哮喘(BA)存在着相关性【1】,深入研究与防治AR是预防减轻哮喘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本文就AR的病理特征、发病因素、治疗手段对AR患者的影响进行综述。

一、变应性鼻炎

1.1病理特征

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和眼痒等症状,另外口渴、咽喉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痛等症状也时会发生【2】,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息肉、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分泌性中耳炎等,或与变应性结膜炎同时发生。

1.2 AR类型

变应性鼻炎通常分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rhinitis,又称枯草热或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rhinitis):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每年发病的时间与致敏花粉的播粉期一致,发病季节一定,临床研究表明其病程至少为两年,AR的变应原主要来自室外,比如花粉。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在一年内AR的症状持续在九个月以上,变应原主要来自室内,比如室内尘土、螨虫。

另外,变应性鼻炎按不同标准又可分为间发性(intermittent)和持续性(persistent)两种类型以及轻度和中-重度。

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拥有特应症即过敏体质的个体体内的血清IgE以及肥大细胞数目较常人的多,特应症与遗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双胞胎中如有一人患有AR,那么另一人在同卵双胞胎中同时患有该病的可能性远大于在异卵双胞胎中。要注意的是,AR的遗传为多基因遗传,致敏原并非是单一种类,目前仅能检测单个基因与AR的关联去寻找AR的主要易感基因,但无法全面揭示AR遗传因素的全貌【3】。

·环境因素:变应原是AR发病的其中一个因素,可诱发AR的变应原多种多样,包括植物花粉、空气灰尘以及动物毛发等等,它们广泛存在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生活水平较好的社会环境下患AR的概率远大于在生活水平普遍较差的环境中。而农场长大的群体的患病率低可能是因为发育期感染的结果。Yazdanbakhsh等研究发现感染其他疾病的患者并没有增加其患变应原疾病的概率,反而还有所降低。Hygiene假说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证实。

·经济状态:从疾病的地理分布位置上看,变应性疾病的分布与国家社会发达水平的地理分布特征在北半球相同,在南半球相反。欧洲南部国家的收入水平低,生活条件较差,导致人群中交叉感染的风险升高【4】。

·其他因素:如气候、湿度、饮食结构等。

三、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手段

3.1中医治疗

现代中医大多认为,AR是风寒外侵,肺脾肾内虚所致,属本虚标实并存之病,治疗以扶正为主,兼祛外邪。而中药治疗AR的不良反应小,且能使患者明显受益,中药治疗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弱AR患者的过敏状态,具有选择性广,稳定性佳等特点,代表方有小青龙汤、玉屏风散等,但其作用时间较短。

3.2西医治疗

3.2.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因子、减轻水肿、收缩血管等途径对AR发挥作用。糖皮质激素是中度和重度AR患者的首选药物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尤其是鼻喷糖皮质激素对AR患者的鼻塞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然而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使用。目前,AR仍没有办法治愈,因此糖皮质激素也只能缓解AR所帶来的症状。

·抗组胺药:是一种H1受体阻断剂。研究显示,抗组胺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抗组胺药通过与H1受体竞争性结合,使组胺无法与H1受体结合,组胺因此失去其生物活性,从而达到缓解AR的目的。然而口服抗组胺药可能会给AR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导致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症状,应谨慎使用。

·抗白三烯药:通过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竞争性结合,以此减少鼻黏膜炎症因子的释放,达到抑制炎症因子的目的,产生极好的抗炎效果。对于症状较轻的AR患者口服抗白三烯药可有效地缓解鼻塞、喷嚏等症状,而对于症状较严重的AR患者,可通过与其他药物一起联用来提高治疗效果,比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

·复合药:由多种不同的药物混合而制成的复合制剂,对AR有着较高的疗效。比如将Dupilumab添加到奥洛帕他定/莫米他松(GSP301)中,能明显改善AR患者的鼻部炎症反应,提升生活质量。但目前对这一药物的临床研究较少,其确切的使用价值仍需加以证实。

3.2.2免疫治疗

·皮下免疫治疗:指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使AR患者机体内变应原的浓度与剂量增加,当再次接触到致敏变应原时,机体表现出免疫耐受而不发病。皮下免疫治疗因具有安全有效、疗效好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冯仙等的研究发现,AR患者若皮下注射大剂量的变应原则会提高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皮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还待进一步的研究。

·舌下免疫治疗:有研究显示,舌下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少,仅有轻微的瘙痒、肿胀等,有类似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舌下免疫治疗能提升AR患者体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4和特异性唾液免疫球蛋白A水平,调控全身免疫反应,进而改善AR的主要症状。但舌下免疫治疗仍存在过敏性休克与严重全身反应等风险,使用时需重视【5】。

四、变应性鼻炎的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变应原

·多加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

·注意饮食

五、小结

变应原鼻炎作为常见的变应原呼吸系统疾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找到根治的方法。近年来,有大量的AR治疗手段被发现,但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临床研究上应进一步深入地探索、研究出对AR的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德云.应重视对变应性鼻炎的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03):5-7.

[2]殷明德.变应性鼻炎:全球性健康问题[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05):195.

[3]魏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J].海南医学,2011,22(10):8-12.

[4]张罗,周兵,韩德民,顾之燕.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病机制[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05):316-320+324.

[5]董博,金修桥.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01):141-145.

作者简介:张文(2003-11)男,土家族,贵州省铜仁市,本科在读,贵州医科大学,研究方向:变应性鼻炎

猜你喜欢
组胺免疫治疗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的效果
孟鲁司特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中国迎来肿瘤免疫治疗时代
靶向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抑制剂研发进展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