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防控机制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疗效观察

2022-07-15 08:06张剑方兴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18期
关键词:常规意义康复

张剑 方兴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金华 321000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显示,在患有脑卒中的患者中,约有65%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且脑卒中患者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治愈后患者中会遗留有功能障碍或致残,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在经过严谨康复训练后,会明显减少致残率。临床路径是综合中西学康复重点,由医护士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整体联合作用,对患者全面个性化定制的一种全新康复模式。医疗防控机制下实施康复临床路径,可更高效提升医疗运作质量、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增进患者康复效率。因此,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状况,探讨早期临床路径和规范化的康复方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康复治疗前后的Barthel 指数(BI)及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并完成一级、二级临床康复路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 例,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52~75 岁,平均(63.87±9.22)岁。采用中心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临床路径组与常规康复组,每组各35 例。临床路径组(临床康复路径治疗)35 例,男17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66.14±7.13)岁;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治疗)35 例,男15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63.62±7.30)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入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ICD-10:I63.9)且为首次单侧发病,缺血性脑卒中10~11 周;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具有日常生活能力,沟通无障碍;③无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既往具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脑部器质性损伤或其他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者;②具有认知功能障碍者;③有严重临床并发症者;④脑卒中病情不稳定或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高压氧仓、理疗及针灸等进行医治,结合患者真实状况融入作业疗法、运动疗法、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等。保持患者肢位活动性良好,可开展体位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及站位等其他训练。临床路径组:根据制定好的康复治疗方案和路径,由康复人员为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整个过程的周期为8 周。具体的康复指导内容包括六个模块,分别为站立训练、上下肢活动度训练、头颈运动训练、上下肢神经发育疗法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及翻身、卧位转换和床边坐起训练,每天训练时间为1.5 h,如有附加训练时间应该结合患者状况,合理加强训练。每日1 次,一个疗程为7 d(连续训练6 d,休息1 d),连续治疗8 个疗程。

常规康复组:康复医治方式与时间都自由进行,但应该把医治方式与时间都详细填写到康复治疗记录单中,每星期1 次汇总。每日1 次康复训练,一个疗程7 d(连续训练6 d,休息1 d),连续治疗8 个疗程。

通过文献检索最新相关的循证医学文献,形成初步临床路径流程图以及临床路径文本康复方案,医院组织临床路径小组,组内各人需要规范其职责义务,成员要结合临床路径表实现患者的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研究流程,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访视,同时观测训练结果,针对性调整患者康复治疗方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 周、第8 周进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rthel 指数(BI)及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分析康复临床路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情况。BI 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低独立性就越低。FMA 分为上、下肢运动功能,包括肢体粗大运动、协调能力、精细运动、脉膊反射等方面,综合判断患者四肢的恢复表现。总分为100 分,其中上肢积分0~66 分,下肢积分0~34 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强。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FMA 评定,根据量表指标的分值变化判定有效与无效。根据量表如下指标的分值变化,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如果治疗后积分减少≥30%,为有效,反之为无效。

1.3.2 评价标准 快速通过该康复训练方案的标准如下:①平衡功能:床边坐位平衡达到2 级及以上;②下肢Brunnstrom 分期达到3 期(共同运动)以上;③能够完成自主翻身坐起,床边独坐10 s 以上;④对训练强度能良好耐受;⑤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路径组总有效率为97.50%,常规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2.85%。临床路径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统计学意义(χ=5.92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相关分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4、8 周后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8 周后高于治疗4 周,临床路径组与常规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相关分值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相关分值比较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 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临床路径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与常规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相关分值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当因血管堵塞导致没有充足的血液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时,均有可能会引发该疾病,脑卒中程度较重就可能导致无法康复的神经损伤,假如急性期没有及时诊断和医治就会引起众多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如今,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现位居世界第一。在脑卒中患者中,术后高于75%的患者会出现后遗症,大多表现在肢体及言语认知困难,沟通交流及行走等日常生活方面存在障碍,个人生活难以接轨社会,如不及时进行干预康复训练,患者的正常生活将会受到影响。康复医治能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提升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花费。

本研究探讨医疗防控机制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疗效,研究发现患者的临床路径组总有效率为97.50%,常规康复组总为82.85%。临床路径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5.92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周后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8 周后高于治疗4 周,临床路径组与常规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临床路径组与临床路径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4 周,两组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临床路径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与常规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临床路径组与临床路径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路径是医治脑出血病症中效果最明显的医治方式,能够尽快让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医疗防控机制下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康复方案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常规意义康复
一件有意义的事
常规之外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诗里有你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