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森林康养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2022-07-15 14:03吴慧敏陈红英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康养森林心理健康

吴慧敏,陈红英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南平 353000)

2016 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此外习总书记强调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把大健康理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中流砥柱,身心全面发展是成才的根本保障,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寻求有效路径,通过森林康养途径,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同时能够在实践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健全和完善的学生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6 年12 月,各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任务要求。2017 年12 月,教育部又相继发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心理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人才培养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之一,高校教育要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方向上着眼,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为调查高校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学生对森林康养问题的了解,本文选取了我院336 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100%。其中大一年级105人,大二年级142 人,大三年级89 人;男生156 人,女生180人。问卷共25 个问题,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调查中显示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1.1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多样性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呈现出更多的复杂和多样性特点。当前大学生群体个性化突出、自我意识浓厚、思维活跃跳脱、自信而又果敢,受互联网的影响深远,因此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他们承受到的反差也较为明显,竞争压力大、个体孤独感强、精神寄托常常无处安放,人生追求模棱两可。进入大学后,即走入了所谓的“心理断乳期”,需要离开自己的温室,接收新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不得去面对和思考人生问题,遇到困难迷茫无助,思想上常常出现极端想法和处理方式。调查显示有73.51%的同学身心健康,27.73%的同学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有4.76%的学生呈现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新时代,社会更加重视大健康观,从作息、社交到心理等方面提高关注。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的全面提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防御和应对方式刻不容缓。

1.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较单一

当前大学生在受挫后出现负面心理的概率和罹患心理问题的风险更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工作,建立特殊学生台账,及时关注重点学生心理动态。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必修课、自选课以及心理健康交流会、心理活动月、客座专家讲座等。三、建立朋辈队伍,依托班级干部,辅导员队伍开展日常心理辅导工作。四、特殊时期开展线上线下心理活动。综上,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滞后性和实效性,同时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单一,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常忽视大学生作为心理危机的主体,其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探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端正大学生的生命观,降低极端事件发生的风险,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时代背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具有可行性。

2 森林康养在人体健康方向的应用

2.1 森林康养在人体健康方向上的应用研究

森林康养,即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将医学与养生有机结合,开展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系列活动。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森林中富含丰富的有益因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一、负氧离子,即:“空气维生素”、“维他素”,在临床医学中已经得到实证研究,对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循环系统以及人体的代谢活力等具有改善功能,能够起到医疗保健功效。二、植物精气,即:“杀菌素”、“芬多精”,研究表明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起到强健身心和提高活力的作用。三、优质的空气清洁度和小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问题能够起到良好的保健功效,研究人员对参加森林康养受试者的血液和尿量测定,森林浴下人体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增强。四、较高的绿视率能够调节和改善神经中枢活动,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同时有效改善视力状况。调查表明,有71.73%的学生较为关注森林康养,有50.89%的学生会选择森林等自然环境场所调整身心状态。

2.2 森林康养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应用

森林康养在融洽社会关系和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上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调查表明,有224位同学表示想参与森林康养活动,占比66.67%,其中认为森林康养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占比43.75%,同时处于好奇和新鲜想参与体验的有30.36%。韩国忠南国立大学学者朴范镇等通过对168 名体验者对森林环境的心理反应,研究表明,森林环境能够给人以愉快友好、自然陶醉的感觉,在森林环境下,人体的感受舒适,紧张和焦虑、愤怒和敌意、疲劳和情绪紊乱等表现下降;李卿等使用POMS 量表测试森林浴对人体心理效应影响,结果表明活力分数显著增加,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下降;通过森林芳香疗法,利用植物精气可达到养心养性效果,同时森林食物疗法能够对肥胖、糖尿病等疾病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空气负离子和人体表现的实证研究表明,负离子能让人感到心情舒畅;1998年李朝辉将森林浴应用于精神分裂的治疗中,临床研究表明森林浴对各类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有效果;森林康养对减少人体压力状态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积极情绪,对成年人的抑郁症治疗有一定的作用,能够缓解消极心理状态。

3 森林康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3.1 结合自然体验式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

新时代下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环境中熏陶成长的大学生,居家避外的生活时间多,信息的飞速交流,虚拟的网络世界,给与他们现实与理想的强烈撞击。新时代大学生与社会、自然界的接触减少后容易产生孤独感、失重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因此通过森林康养基地的体验活动,能够培养其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以及培育积极的情感,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做中学”即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道德和智力的发展,通过自然体验将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身心发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可以通过开展“五感”,即通过人的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置身森林康养基地的森林浴场中使得身心舒缓、压力降低,达到养心、养德、养性、养眼、养身的“五养”目的。此外森林心理疏导可通过音乐疏导、绘画疏导、舞蹈疏导路径,促使人体获得身心健康。调查表明有58.04%的同学了解体验过音乐疗法,33.93%同学听说过或体验过五感疗法。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在绘画的过程中通过画笔来描绘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音乐疏导刺激人体分泌活性物质,激发情感的释放;通过舞蹈将内心潜在的情绪合理表达等。

3.2 借助园艺疗法,开展心理危机学生防御工作

调查表明有38.99%的同学听说和了解体验过园艺疗法,园艺疗法是森林康养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植物以及手工艺的制作、种植、修剪、培育、造型等方式,达到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恢复,通俗的来说就是使人置身在绿色植被中,通过养护、照料植物,从而释放压力,舒缓身心。通过园艺疗法,对我院心理健康库的00 后危机预警学生进行干预,可以部分消除其不安与急躁情绪,投身园艺活动,能够增强学生活力,刺激感官,松弛大脑,同时强化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在培养耐力和注意力上具有提升的作用,预防极端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于此同时,同学们希望的活动形式还有深度体验式,例如采摘、游戏、野营等占调查比例84.23%,疗养体验式例如食疗、园艺芳香疗法、劳动疗法等占比68.45%。

3.3 依托森林康养实践,设计心理健康课程

国内外研究证明,森林康养具有很好预防“亚健康”作用,对心理健康也大有裨益。调查问卷中显示同学们希望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对森林康养和心理健康的了解,其中开展森林康养课程占比60.42%、开展专题讲座41.07%、组织开展森林康养户外活动70.54%等。2020 年福建省林业局公布省级森林康养小镇5 个、康养基地20个,心理健康课程可依托我院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例如延平杉木王康养基地、顺昌下沙山哈森林康养基地、邵武天成奇峡康养基地、云灵山康养基地等,对00后大学生开展为期一至两天的课程设计,以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进山仪式开启,内容依托团体辅导、森林浴、林中漫步、寻找心灵树、森林阅读、森林冥想、森林瑜伽等实践运动方式进行,最后进行学生课程体验分享交流,同时可以利用简式情绪状态量表PMOS、心理恢复性效益ROS量表进行量化总结。

3.4 加快人才培养,增强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2019 年国家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高校和中职院校建设森林康养专业学科,产教融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调查表明,78.87%的数据显示希望能够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和知识普及,54.17%诉求表示要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为此,我院作为林科类院校,有着历史悠久的林业教育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提出来新的人才需求和召唤。我院设有林学专业、园艺专业、园林景观设计等传统涉林专业,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基地,在旅游管理专业、食品药品等还可考虑开设康养森林环境学、医学基础、户外救护、森林食品等课程,普及森林康养知识和理念。鼓励林业、心理学、药品等相关专业的师资积极学习森林康养知识,提高教师队伍“双师”型人才建设,培育出一批致力于林业新产业发展和心理教育工作创新的人才队伍,具有现实可行性。

4 总结

大学生意气风华,正当少年,新时代面对新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环境变更等问题,需要重新适应,成长成才的路途充满着迷茫与未知,挑战与危机,常常在极端情况下发生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最终给社会、学校、家庭造成严重的后果。运用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更好的进行预警和干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发挥森林康养方式的积极作用,利用森林康养基地的天然环境,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力求培育出健康向上、积极理性的大学生,将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降低,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

猜你喜欢
康养森林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