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认知驱动下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研究

2022-07-15 04:42杨栋友王华琳
湖南包装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观汽车思维

杨栋友 王华琳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当代社会的汽车品牌与日俱增,其外观样式层出不穷。基于受众群体多维认知的造型风格也不尽相同。汽车外观属产品可供识别的特殊的象征或标志[1],具体设计方法上存在一定主观因素,属较为复杂且不确定的求知过程[2]。诸多汽车品牌的家族式语言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设发展,部分产品始终不渝保持整体语言框架的同时进行了外观造型的区域改动,也有部分产品进行了大范围的外观创新,这源于对消费心理变革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酌情把控,并由此可见评估法是设计实践的前提[3]。情绪价值反馈、实用价值反馈及意义价值反馈都是在为汽车造型的改变做加法。经对人类大脑思维的实质性考量,复杂的用户群体在解读外观语言的同时,有着多元的能力认知区别。

1 用户思维

用户群体与汽车外观之间的交互共鸣可由认知过程、认知风格及认知能力组合构成,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大脑“系统一”与“系统二”的矛盾关系[4]4。凭直觉、经验解读事物即是系统一;凭借推理、判断解读事物即是系统二。二者可辩证统一,生成以理智和悟觉主导的新思维模式。这里可将用户思维对设计语言的解读方式系统归纳为感性、理性及知性的“三类思维”模式(图1)。

图1 “三类思维”体系构思详解

1.1 感性思维

“系统一”的运转是无意识且迅速的,无需过多的脑力工作,多依靠自主控制状态。日常生活中,大脑的系统一处于自主运行状态,而“系统二”处于部分功能参与或是停滞的状态,此刻“系统一”不断为“系统二”提供印象、直觉及感觉等信息,且“系统二”会毫无保留地接纳,对事物认知的依据更多是出于“系统一”的经验记忆。这也是部分用户对设计语言的认知方向为何会主观、潜意识地相信个人印象并依照想法而决断的原因[4]5-8。由此可将“系统一”的功能定义为感性思维形成的动机。

1.2 理性思维

“系统二”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4]5-9。部分用户在抉择产品的同时会将外观与性能的本质关联进行考量。他们通常在高度参与汽车外观抉择的前提下,会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全面的对比评估、慎重的认知决策及后期评价等各个阶段,并对与其他产品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进行调查了解[5]。此类群体在认知汽车外观的过程中,“系统二”会被快速激活,进行深度判断及思考,这里便是对理性思维的研究工作。

1.3 知性思维

知性思维是运用反省辩证的观点思考外观设计的意义创新,它的产生属“系统一”与“系统二”的对立统一。建立知性思维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突破作用,车企的成功与否在某些层面上还是介于能否推动社会的变革发展。结合肖宁先生指导及课题研究分析(图2),执着于技术创新的品牌普遍失去发展方向,而兼顾意义创新的品牌发展较为稳定,可见此类品牌应对社会趋势较早建立了相应的“知性”体系。

图2 汽车品牌发展走势分析

2 用户思维驱动下的造型设计方法

在诸多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中寻求设计语言与用户思维的共性特征,以下便结合感性、理性和知性为主导的三层认知体系以分析出多元的外观设计方法。并可为今后的专业实践提供较为前沿的参考启示。

2.1 感性思维驱动下的设计方法

当代社会充斥着“人造物”包围人的情境状态,生活方式也在围绕物而展开,汽车属较为典型的“人造物”[6]。心理学层面分析,人类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强烈情感信号非常敏感,并一定程度上可触发本能反应,这源于“系统一”的自主功能性。下文将从情感意识的角度归纳出外观设计的象征方法。

对执着于心念及信仰的用户而言,通常不会满足于眼前及当下的事物,而是超越现实,并探索更加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这也源于意象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7]。此时象征方法的应用研究则是外观设计的优先选择。为有效结合汽车外观的特性及发挥外观叙事的作用优势,故类比出重构象征、同义象征及谐音象征的三类设计方法。

(1)重构象征:在汽车外观中,将两组或多组不同元素的造型特征相结合,以组成全新象征语义的同时需考量受众群体对其的直觉认知,在对两组或多组元素造型的分析过程中选取其中最为明显并极为相似的特征及形体切合点,并进行概括提炼(例如鸟类翅膀与飞机机翼;螃蟹前肢与工具手钳;老鼠形体与电脑鼠标),将优化提炼后的两组或多组元素造型进行重构设计处理,以直观察觉的一种全新抽象造型表达全新的象征语义,这在外观设计的象征创意上又是一种升华,且不难发现有趣的设计灵感多“师承于自然”。

以“斑马快跑”网约车的外观为例(图3),其在运营车辆的外观作了后期涂装设计。整体运用黑白相间的色彩装饰,此造型既映射出斑马纹的特征,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线条的交叉又映射出“警界线”的惯用设计,具有一定警觉的象征性,而黑白色彩在传统文化中极富韵味,象征着沟通与交融。三者合一的象征设计若是高峰阶段处于车流中极为醒目,可一定程度激发人们内心的好奇性或是警惕性意识,并使得人们本能作出注视反应,将目光投向车身外观上。

图3 基于重构象征下的“斑马快跑”外观造型(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26467069_524241)

(2)同义象征:本质在于分析提炼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概念元素,并以受众群体情感意识为基础,概念元素的分析抉择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它们的组合并列或许在造型特征上、色彩特征及声音特征上并无明显的重合点,可在内涵语义上确有共性可寻。我们在外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两种或多种象征元素进行搭配,并衍生提取出此类象征元素之间的共同意涵,以具象或抽象的造型应用在汽车外观当中,在考究视觉美感与情感直觉的前提下将象征语义生动且有趣地展现给受众群体。

例如红旗L5的设计语言(图4)。立标轮廓以“波浪线”镀铬装饰为基准表现旗身,前端顶部添加“锥体状”造型以映射“旗尖”,主体色泽为红色,就整体造型而言形似“迎风飘扬”的旗帜,具有民族自信、威武庄严及慷慨激昂的象征性,并且立标与前车大灯组成“山”型,配合纵线排列的瀑布式中网寓示着“高山流水”的风水传统,尾部大灯则映射出传统的“红灯笼”造型,三者之间相互呼应的同时彰显出民族气节的象征语义,用户群体并以此激发本能的爱国情怀。

图4 基于同义象征下的红旗L5外观造型图(图片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512/21/50120487_753437123.shtml;https://www.sohu.com/a/31582865_119762)

(3)谐音象征:谐音创意是汽车外观中较为乐趣性的象征手法。在外观设计过程中发掘出所需图文元素的内涵语言并与文字声音之间展开联想[8],加以结合各地方传统文化的信仰习俗,利用谐音构思的创意联想将图文元素中的概念信息进行具象或抽象提炼,以图形、符号或文字造型应用在汽车外观当中,这样既有效地激发受众群体的情感直觉,又能够考究对人文色彩的间接关怀。

对于一个文化基础丰厚、民族多元化的中国而言,谐音的象征符号在早期的艺术画报中就有所采用,比如在传统年画中经常会出现“鹿”,“鹿”与“禄”的发音相同,寓意着福禄长久。在BMW/7系“Huacai Glor珍藏版”轿车的C柱细节中可观察到(图5),一个“C状龙型”的符号印刻在其中,经对历史文物的研究分析,“C型”龙是在传统工艺中属较早浮现的龙形元素。龙的象征在民间具有瑞祥及崇高之意境,而“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早已被界定为艺术美的本质[9]。除此之外,其通过“龙”与“隆”的谐音方式表达出功德兼隆、吉隆生喜及德隆望尊的吉祥愿景。

图5 基于谐音象征下的BMW/7系装饰元素(图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420286415621905&wfr=spider&for=pc)

2.2 理性思维驱动下的设计方法

善于理性判断的用户喜好深度发掘汽车外观中的真实特性,并会考究外观语言与汽车功能之间的关联信息。为有效应对此思维模式,需在前期调研阶段对创意来源的客观物像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与产品之间的共性本质,故从研究结果中择优类比出人工物态的撷取方法。

物态的构成机制多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考究到与汽车外观的对应关系,以下着重从人工物质的角度出发作设计方法研究。人工物质作为物态组成部分之一,其全方位地参与并构建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长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精神世界[10]。它们的存在因素与工作原理也与汽车工业结下不解之缘。以下由社会文明中的生产工具、雕塑造型及建筑结构中出发,系统归纳出物态撷取的三种设计方法。

(1)生产工具的撷取。其作为人工物质的建构部分具有造型及功能多元化的特征,汽车外观中对于具有工作性、机械性及效率性的工具造型进行提炼撷取,利于汽车产品凸显功能本质。在设计工作上,需发掘出目标定位的工具性能及其造型特征,研究分析其与人类认知事物本质的同一思维逻辑(农耕界中的斧头本质在于力量与焦距,工业界中的齿轮本质在于自动与高效)将发掘出具有逻辑共性的工具造型进行抽象或具象提炼,以符号元素进行应用,以完成生产工具的撷取策略。此设计策略可以有效地将产品特性及产品功能通过外观表达给消费群体,是基于逻辑认知的有效呈现方式。

在部分运用“镰刀状”轮辐造型的车款中分析(图6),车轮在基于A点至B点的运动过程中不间断旋转,此刻多辐“镰刀”随轮毂高速运转,整个工作过程宛如一台“收割机”,而对于大部分生产车间而言,收割机是维持批量生产及智能工作的必备机械,由此可见此轮辐造型隐喻出汽车高效、智联及强劲的性能本质。

图6 基于生产工具撷取下的“镰刀”轮辐造型(图片来源:https://www.duitang.com/blog/?id=624182522)

(2)雕塑造型的撷取。其本质是对具有形体特性及色彩特性的雕塑造型进行撷取提炼,尤其是雕塑形体的透视、解刨及比例因素应与汽车产品的功能本质有呼应关系,因为一件优质的雕塑作品中足以表现出艺术家对空间关系的考量。对于汽车而言,雕塑造型的特征线是相对重要的借鉴元素,其与整车造型的实体密切相关,有特定的结构约束和形体内涵,并且与特征线的结合可以“最小的代价包括最多的信息”[11]。这在汽车外观中也与空气动力学及人体工程学上存在渊源。设计工作上,将雕塑造型的整体或局部进行概括提炼,并分析出其所持有的结构逻辑、空间特性及色彩意涵,并以抽象造型将其应用至汽车外观中已完成雕塑造型的撷取策略。

例如雪铁龙C5/AIRCROSS,在其外观中的整体或细节设计语言上可以追溯到巴黎现代雕塑The Red Spider的身影。弯曲扭转的动态线条配合鲜艳的红色色彩是The Red Spider的特征表现,那么对此明确的特征线结构及色彩造型同样在C5车型中可以察觉,考究空气动力学的优化基础上将风阻系数降到最低,从现代雕塑出发为整车的活力感与功能本质提供了创意来源。

(3)建筑结构的撷取。建筑是艺术设计最为有效的展示平台,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建筑的形态特征去了解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艺术文明。像是华夏文明的皖派建筑,青瓦白墙及砖雕门楼是其明显表现特征;又如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其有棱筋的穹窿顶及耸高的尖塔,整体垂直向上的动势造型百年屹立不变。汽车外观中运用建筑结构的造型撷取,符合设计语言与物理特征结合的原则,并极大程度地凸显品牌文化与产品本质,并对历史文脉起到一定的复兴作用。

在设计工作上,一般定位汽车产品的功能本质并分析抉择出具有关联性特征的建筑作品,将此类的建筑作品的结构特征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概括撷取,以抽象化的全新造型元素应用至汽车外观当中。

例如劳斯莱斯幻影进气格栅的造型结构(图7),设计思路上借鉴了帕特农神庙的外观造型及多立克柱体的本质特性,并取消繁琐装饰,基本框架以纵向线条组合构成,这不只是对雅典娜女神的崇高尊敬,而多立克柱体雄壮且坚挺的本质也映射着劳斯莱斯幻影平衡及稳定的产品特性。

图7 基于建筑造型撷取下的劳斯莱斯幻影前脸造型(图片来源:https://photo.xcar.com.cn/group/view_t.php?pid=2514989&rand=0)

2.3 知性思维驱动下的设计方法

如果说以上二者着重于意识情感与本质逻辑的研究分析,那么“知性”思维则是在掌握发展秩序的基础上考究外观设计的意义突破性。其中,几何构成是最为显著且拥有实用价值的造型表现,当下部分非传统的汽车外观中都存在清晰、明确的几何元素。以下设计方法的核心则以几何构成为创意主体进行细致总结。

对于汽车外观设计而言,几何构成看似简单的造型中蕴含了大量的抽象信息及实用价值,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细节造型皆是由点线面的基本几何所构成,其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为用户使用带来相应的便捷性,又能帮助受众群体有效理解错综复杂的外观意涵。至此,在结合知性思维的悟性、秩序性、现实性及科学性的基础上,利用几何构成来映射汽车外观的实用性价值与意义性价值,并提炼出“次世代”的几何构成方法。

“次世代”的几何构成。此方法以“次世代”产物为创意铺垫,可由超现实主义和未来主义中的招贴海报、科幻电影及动漫中的概念产物提取创意灵感,部分尖端军工产物也是不错的借鉴来源,它们最大的共性特征就是异常明显的几何构成。对于汽车外观的创新之处,几何构成可以创造出前所未闻的设计语言或者设计秩序,并可引导受众群体通过汽车外观产生对“次世代”的共鸣思辨,以及对未来社会产生意义主导的知识架构。

具体设计工作上,一般需将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分析,考量引用的概念产物与产品特性之间的关联信息,择优选取符合产品发展定位的概念产物及其几何造型特征,加以抽象化概括提炼,并以三角几何、矩形几何及梯形几何等诸多几何构成表现在汽车外观当中,从而完成几何构成的设计策略。

例如特斯拉即将问世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其外观整体呈现出“三角几何”与“梯形几何”的车身轮廓(图8、图9),完全突破了以往的“皮卡车型”外观,其形象酷似月球探测车,并由其外观可看出对部分概念产物的造型借鉴,这是知性思维依据现实可行的基础上作出的意义主导型突破。

图8 基于“次世代”几何构成下的Cybertruck外观造型(三角几何)(图片来源:https://www.tesla.cn/cybertruck)

图9 基于“次世代”几何构成下的Cybertruck外观造型(梯形几何)(图片来源:https://www.tesla.cn/cybertruck)

3 结语

汽车产品作为环境变革的建构要素之一,其造型语言无论是在延续传统还是诠释当代,或者说“顿悟”未来,其外观创新与社会文明齐头并进。设计语言的情节多样性及创意可能性将原生人文色彩彰显得更有魅力。大脑思维“系统一”及“系统二”的对立统一使产品与用户之间产生共鸣思辨。基于三层思维体系的设计方法各有千秋,各有属于表达自我的特性产品,并以较为前瞻的研究结果供设计部门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外观汽车思维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鸟类能识别植物的外观等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