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2-07-16 11:54曹文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篇目价值观德育

曹文香

一、探究德育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纵观语文教材,无处不蕴含着高尚的爱国情感、美好的人文情怀;无处不渗透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勇于担负起德育的教化責任,要让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以意逆志,把握文章内容,就能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思想的升华。

二、探究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

1.以课本为纲,以课堂为阵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紧密结合时代热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侧重从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现实积淀中,精心选粹饱含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教师要大胆地去挖掘和发现,让学生在情感上能有所触动和领悟,达到德育教化的效果。如学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时,联系当今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2.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若是我们采用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说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无法将学生引入到文章特有情感的思想情境中,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德育教学效果。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登台表演再现情境;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的每一次作文、周记,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窗口,它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助于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作文的立意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倾向、价值取向,教师从思想认识方面来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观。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习作,引导学生对美的感悟、挖掘、准确表述。自觉提升审美趣味,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观。

4.补充优秀传统文化篇目,促进德育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既有有仁人志士驰骋疆场之壮烈,圣贤大家奔走呐喊之吟唱,也有黎民百姓赏月饮酒之恬淡。中华传统篇目之美,有华丽、恢宏、浩大之风,也有质朴、清新、潇洒之格。文本或绚丽,或充盈,或空灵,或自然。教师可补充一些经典篇目发给学生自主阅读,也可选取一些精彩的篇目,或在课堂上合作讨论,或印发文本资料作为课外阅读。弘扬中国文化“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5.教师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通过自身人格魅力进行美育德育教育。

“道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以自我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举手投足时,爱恨喜恶自在其中;一言一行中,取舍得失亦有分论。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以美化人,以德服人。

6.教师要提升语文素养,通过自身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教育。

《论语》中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知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自己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以自我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古以来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最好的榜样。教师举手投足时爱恨喜恶自在其中,一言一行中取舍得失亦有分论。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之作,也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代热点。深入挖掘和阐发传统文化,广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事而化、因时而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三省吾身,看看自己是否能以德服人。

总之,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工作,任重而道远,既需要继承,也需要发扬,更需要创新;既需要胆识,也需要勇气,更需要策略。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

猜你喜欢
篇目价值观德育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